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教学应注重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创设好奇的实验情境,触发学生提问欲望;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创设"见而不知"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提问;创设突发事件的社会情境,引导学生献计献策;创设直接经验的思维情境,释疑抽象的微观世界.创设情境在于让学生思维向前"跳一跳"就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在问的基础上释疑,在释疑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并巩固新旧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激情.  相似文献   

2.
1.提出的背景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而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出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知识迁移途径,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要想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导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条途径,让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得以迁移,让他们利用自己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构建或创造与之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点,将是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复习长方体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富有动力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当前的系列公开课可发现教师们都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但某些情境的创设过分花哨、浮躁,表面上学生讨论、交流得"热热闹闹",却没有真正挖掘与所学新知相关的数学问题,停滞了学生的思维,这是没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新课标中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的情境应当是情"真"境"切"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通过思考、交流、探索、实践等获得数学的"四基",促使他们主动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有效的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上,巧妙创设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身到自主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一、创设迁移启思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设置启发性、思考性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而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在趣中施教,教中启思。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计算…  相似文献   

9.
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思维。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动力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上,巧妙创设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身到自主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教学情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教学情境.数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使这门艺术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地出示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洽淡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升了学习能力.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设置,离不开教师提供能够体现知识本质的问题素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能够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扬起思维起点和方向风帆.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实现知识的抽象性向学生思维的具体性的过渡,创设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是点燃课堂气氛的火把,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源泉,是构建高效率教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量并解决数学问题.好的情境设计,能激发  相似文献   

16.
<正>计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探究算法——归纳算法——应用巩固"。的确,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情境似乎不太感兴趣。我研究后发现计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材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和规律安排计算内容的,所以尝试从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入手,引导他们通过解读算式自主学习新知,并且设计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最终发现运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  相似文献   

18.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创设情境”无疑有利于这种矛盾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大胆尝试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现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汤久妹 《考试周刊》2013,(51):66-67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