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兴起了一股高校改名风,而且越刮越热。高校改名风有四个特点:一是范围广,比例大。笔者找到一份10年前的某省高校名单,与目前的名单对照,已经改名的占70%以上。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90%以上的高校已经改了校名;换句话说,除了原来就叫大学的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改过校名。二是频繁改名,不断变脸。有的高校不是改一次校名,而是一改再改。例如,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频繁改名,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方面改的次数多,另一方面则改得没有创意。校名雷同,给学生造成了麻烦,甚至报错了志愿走错了校门。高校如此频繁改名,让人错愕。高校频繁改名,根本原因在于功利。以为改了名,经费的投入和招生都会发生本质性改变。应该说,改了名,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益处,名称上也好看了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校掀起了一股改名热潮,高校改名也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首先对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更改校名进行了统计,然后根据统计结果来分析高校更改校名的特点,最后对高校更改校名进行SWOT分析,从而使我们对高校更改校名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昆山中学座落在古城昆山西北玉峰山麓,与亭林公园为邻,背山面水,风景优美。校园内绿树成荫,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是师生员工理想的学习、生活、工作场所。 该校旧称江苏省立昆山中学,创办于1946年秋,首任校长为留法历史学博士陈其可。1950年9月改名为苏南昆山中学。1953年撤区并省后,始改今名。“文革”期间,一度改名为昆山化肥厂东方红中学和昆山东方红中学。1977年9月重新恢复原校名,1980年省教育厅  相似文献   

5.
来安中学始创于 1 93 9年春 ,当时只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 1 95 8年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学校改名为“安徽省来安中学” ,时任安徽省副省长的张凯帆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开始招收高一年级新生 ,成为来安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 1 978年被原滁县地区行署确定为地属重点中学 ,并改名为“来安县第一中学”。 1 994年 ,经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的批准 ,学校又恢复了“安徽省来安中学”校名至今。学校现有 3 6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 2 0 1 6人 ,在职教职工 1 68人 ,任课教师 1 3 4人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3 8人 ,一级教师 5 2人。学校占地面积 7 7万…  相似文献   

6.
《神州学人》2005,(11):24-27
2005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北京邮电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北京邮电大学;1994年,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新校名;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所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名是一张文化名片,也是城市公共场所标识体系一部分。多数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把校名译法进行了规范。对“职业技术学院”译名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对于校名译名存在地方标准、学校译名和教育部高校名单译名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这种差异性并反思地方标准的译法后,认为地方标准应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话,把通名分级泛化翻译,有助于校名翻译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8.
韩山师范学院其前身是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广东省惠潮梅师范学校,1921年10月,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为“二师”):但在当时仍习惯称为“韩山”师范学校,至1935年,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3月至2003年2月,全国已有775所高校先后合并组建为314所新的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89所,成人高校25所)。有149所新组建的高校启用了新的校名,其中137所新高校的命名采用了“升格”的语用形式,即提升名称的意义等级或扩充名称的意义含量。升格校名占新用校名总数的91.1%。到2003年12月为止,我国大陆1553所高校的校名形成了以下各有命名原型的范畴化类型:(一)“地名 性质类名”型。以这样的方式命名的高校有258所。此类校名采用学科名“零形式”,对其学科、专业没有明确的界说,联想义丰富,有综合性大学的示意,且颇有气势,语符简洁,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有很多高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校名,无形中给考生了解学校增加了难度。教育部2008年1月30日公示的《关于2008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中表明,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的专家评议,18所高等学校获得通过,而在教育部2008年4月公布的《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名单》中,公示院校中的17所院校名列其中,而2008年4月,上海水产大学又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标志着它们的新身份正式得到了认可。这就意味着,考生应该对这18所院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了让考生对近来改名的高校有所了解,我们选择了其中部分高校介绍给各位考生。  相似文献   

11.
从1995年10月8月成立的“西安涉外人才培训学校”到1996年9月26日成立的“陕西涉外人才培训学院”,从1998年1月14日成立的“西安欧亚培训学院”再到今天的“西安欧亚学院”,年轻的欧亚人通过一次次的校名更迭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而当时间定格在2005年3月9日那一天,欧亚人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跳,一跃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民办本科高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创办于1948年10月,是以原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临中、第二临中为主体,加上建国、向村等私立中学建成的,校名为济南特别市第二中学,1949年1月改名为华东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用现名。建校四十多年来,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实验”和“示范”特色的学校,培养了近万名学生。三中全会以来,全校领导、教工振奋精神,解放思想,为创办全国第一流的学校付出巨大努力。近几年来,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三线一军工单位的急需人才,1973年7月,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委托083基地举办一所技工学校,校名为“贵州无线电技工学校”。1974年5月,四机部下文将“贵州无线电技工学校”改名为“贵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升格为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4.
《青海教育》2022,(4):57-60
<正>九十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九十年风雨兼程继往开来——庆祝青海昆仑中学九十华诞(一)青海昆仑中学前身为“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立第一中学”,始建于1932年西宁东关白玉巷马氏花园,1936年迁入东关水北门外新校址,1940年正式改名为“青海省回教促进会立昆仑中学”。1949年西宁解放后,更名为“青海省第二中学”,1966年改名为“西宁市第六中学”。1985年3月1日由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原校名“青海昆仑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平川中学位于兴国县城东四公里的洪门(兴隆坪),校园面积达75000平方米,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众人称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平川中学历史悠久。1923年在潋江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1942年迁至现在的洪门新校舍。1950年平川与正义、光华、崇孝等校合并,成立“兴国联中”,后改名为“兴国中学”。1953年在县城社门前(现兴国一中)设立分部。1956年改名为“兴国初中”。1968年增办高中,名为“兴国第二中学”。1968年一中、二中合并,成立“兴国县农机厂五七中学”,校址设在洪门。1973年再度改为“兴国第二中学”。1985年恢复“兴国平川中学”校名,由全国政协付主席肖华同志(已故)书写校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回民学校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她是在1925年4月24日建校。1949年10月,学校的前身成达师范、西北中学和燕山中学一起,组建了我国解放后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国立回民学院。1958年以前面向全国招生,属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与国家民委共同领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学校几经变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一分为二,即北京市回民中学和六十八中;“文革”时期更名为一三五中;1979年6月恢复了北京市回民中学的校名。1981年被列为首批办好的市属重点中学,1983年又办起了民族师范,1985年8月回民中学和六十八中两校合一,改名为北京市回民…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职业》1997,(8):22-25
我们是如何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我校始建于1979年,是在原华北农机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的校名为邢台农机学校,后来又改名为邢台机械工业学校,1983年总后生产管理部接收学校后改名为军需工业学校,1991年1月,国...  相似文献   

18.
建世界一流大学靠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高校纷纷建豪华大楼、改校名、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对此现象,中国科协副主席、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质疑——  相似文献   

19.
泰兴市横垛中学创办于1956年,校名为泰兴县横垛初级中学。1969年9月增设高中班,校名为泰兴县横垛中学,1992年撤县建市改名为泰兴市  相似文献   

2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离开《广东第二课堂》编辑部已近十个年头了。当我离开得越久,行走得越远,我就越强烈越清晰地忆起生命中那时光,因了主持《广东第二课堂》“名人的少年时代”(现已改名为“回眸少年”)栏目,与那些像星辰一般闪烁着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相识相知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