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瑛 《辅导员》2010,(19):14-16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儒家认为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人们在该节日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重阳登高的习惯,饮菊花酒,遍插茱萸,最初是为了消灾免祸。后来的文人因为种种原因都做天涯羁旅,而他们又最爱维护传统,“独在异乡为异客”,重阳登高时难免思念故土和亲人,渐渐地演变成了后来的重阳登高怀远。 前几日读《夜航船》,有“三万卷书”的典故:吴莱好游,尝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  相似文献   

3.
配合苏教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民间以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故又称“重九”节。重阳节有很多习俗。:佩茱萸。茱萸属芸香科落叶亚乔木。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每逢重阳节,人人佩戴。唐代的名诗人以茱萸作出不少感物怀人的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把异乡游子在重阳佳节怀乡思亲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更被用来表示游子心情。赏菊、饮菊花酒。九月已是秋天,菊花盛开,故九月又称“菊月”。九九与菊酒谐音,所以酒是节庆必备的饮料,人们要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因“糕”与“高”同音,古人又相信…  相似文献   

4.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  相似文献   

5.
两宋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促成了节序词的繁荣,其中重阳词就是最重要的节序词之一。重阳词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菊花意象,这些菊花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一瓣菊香,向我们展示着两宋社会丰富的民俗心理、民俗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6.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王老师生放下手中的课本,“严肃”地走到那个学生跟前,那个学生惊恐不安,紧紧攥着那枝菊花,脸上写满了讨饶和委屈。  相似文献   

7.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自汉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重阳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重阳的诗章。重阳节也称登高节。《西京杂记》记载:“九月重阳,就此出游登高。”登高望远的习俗始于西汉,到唐代则已非常普遍。这从众多唐诗中可见一斑。李白有诗云:“九月天气  相似文献   

8.
中秋已过,重阳在即。民间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日,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登高活动。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骑射之时的高地拜天盛筵。《辽史·礼志六》载:“九  相似文献   

9.
上巳和重阳是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踏青和重阳登高蕴含着浓烈的祈生情绪.这种情绪与人类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又与其原始的动机、时空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因素密切相关.祈生情绪还在文中通过清明雨、桃、柳、菊花、茱萸等意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上巳和重阳是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踏青和重阳登高蕴含着浓裂的祈生情绪,这种上情绪与人类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又与其原始的动机,时空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因素密切相关,祈生情绪还在文中通过清明雨、桃、柳、菊花,茱萸等意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他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他的气愤无以复加,走到那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他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他的气愤无以复加,走到那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13.
<正>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  相似文献   

14.
方淑霞 《教学随笔》2009,(11):21-22
【案例】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王老师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他的气愤无以复加,走到那个学生跟前,歇斯底里地喊:“拿出来,吃掉!”  相似文献   

15.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他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  相似文献   

16.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他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  相似文献   

17.
<正> 重阳节(2010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中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  相似文献   

18.
菊花的婚礼     
要不是菊花把婚礼选在重阳节这天,说不定山里会有多冷清呢!菊花可是十里闻名的好姑娘。牡丹进城开花店当老板成了富姐;玫瑰身价暴涨,飘进飘出写字楼、美容院、夜总会,是典型的“大众情人”。只有菊花,一身朴素的青衣,从春华走到秋实。据说,上山下乡的诗人一眼就发现了菊花,一杯菊花酒,一首抒情诗,落拓的诗人也自香其香了。春耕夏收秋种冬藏,菊花的婚期是一拖再拖。不“五一”也不“十一”,就定在重阳节吧。菊花的情人是山上的太阳。重阳这天,太阳早早爬上了山冈。太阳,是高山的儿子;菊花,是大地的女儿。正是菊花最芬芳的季节,正是菊花最灿烂…  相似文献   

19.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因月日都是九,故日“重九”;古代阴阳五行中九属阳数。故又名重阳。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习惯.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