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鹏 《考试周刊》2011,(57):131-132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特色鲜明,具有很大的健身、防身的功用和价值。武术健身俱乐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旺盛生命力。欧美等国家武术健身俱乐部的蓬勃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我国的武术健身行业商业化起步较晚,强身健体、防身等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到商业方面。作者通过对西安市武术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寻找问题,探求解决方法.以使国内武术健身俱乐部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武术产业的商机。  相似文献   

2.
针对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本文从武术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构想,构建武术俱乐部的必要性、可行性,武术俱乐部的作用,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全面研究高校武术俱乐部的建设,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方法,以求进一步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职业体育俱乐部越轨行为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越轨行为主要包括对运动员的越轨行为、对联赛关联方的越轨行为、对政府的越轨行为和对社会的越轨行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关制度与联赛规范体系不健全有关。因此,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控制措施来完善、规范职业体育俱乐部。如修订、完善职业联赛规范体系,明确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权利,强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律意识,发挥法律的内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深职院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武术锻炼以大众化的套路和散打项目为主,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影响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主要因素是功课忙、运动场地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公体武术俱乐部的教学现状,发现我校武术俱乐部教学运行存在:(1)俱乐部场馆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武术俱乐部教学良好运行;(2)教师缺乏俱乐部教学管理经验,需要加强培训;(3)学校管理机制效率有待于提高,不能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购置体育设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术教学俱乐部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力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武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对提高学生武术技术水平、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春市高校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问题,并为促进武术教学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原国家体委以足球为突破口,建立了以足球俱乐部为代表的各类职业俱乐部。但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主体,我国的体育俱乐部建立和运营一直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类似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这就导致俱乐部在运营中出现较多纠纷,特别是法律纠纷。本文拟从法律角度看待这些体育俱乐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践、问卷、走访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术俱乐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武术俱乐部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大力推进武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等对高校武术俱乐部运行机制状况作了研究分析整理,清楚了高校武术俱乐部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内容空泛、学习兴趣枯燥、经费来源单一等等矛盾,以这些问题为基础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来促进高校武术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现行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学模式,提出武术俱乐部的思路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打破传统的武术教学课堂模式,构建以武术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从构建武术俱乐部对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思路,以确保武术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十年来职业篮球俱乐部名称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造成我国蓝球俱乐部名称更迭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管理不善、品牌意识缺位、风险成本过高等.俱乐部名称频繁更迭对打造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品牌,真正步入职业化、市场化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否深刻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从历史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的法学教育发挥着桥梁、导向和检验功能。从现实看,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究其原因,既有法学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司法考试制度的缺陷。未来应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为契机,从推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和完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两个方面着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互衔接、彼此互动,进而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法律职业与其他职业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具有某种自治性,这被视为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准和要求。法学教育有助于法律人形成法律思维和职业伦理行为、有助于完善国家法律体制和发展国家政治文明,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比职业技能教育更为重要。大学法学高等教育必须制定全面教学方案、构建法学教育系统和机制,真正实现法律人法律技能理性和法律伦理涵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我国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规范司法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融为一体,使法律硕士制度真正成为高级法律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制度,也就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获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入学考试) 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法律硕士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新波斯人信札》作了概述,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评述,最后对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的进路、中国法治的未来,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色担当进行了理性思考,希望该书的思想能惠及更多的法律初学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方院校法学专业要在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特色教育观,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的创新,构建"课堂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满足多元化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秩序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必须贯彻职业性原则。文章基于职业导向原则,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秩序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具体包括专业社团职业法律意识渗透、学生创业公司职业法律意识渗透、职业法律课题参与模式职业法律意识渗透、专业实习前中后职业法律意识渗透,以及其他环节中的职业法律意识渗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法律职业化成为法律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我国法律职业化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法律人员职业伦理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提上法治建设的日程。诊所法律教育能提高法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法律学生的主体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而这些正是我国现阶段法律职业者严重缺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以吏为师,行政兼掌司法,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职业阶层。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该群体中的多数成员以学者或官员等不同身份投身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导入者、法律教育的鼓倡者和法律制度的建构者,为近代中国的法制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