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家长作业"五花八门王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上一年级,她每天都会准时接孩子放学,然后送孩子去兴趣班学习跆拳道。当陪孩子结束所有课程回到家后,她的"陪读"经历也才刚刚开始。"先是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本,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同时也要了解老师布置给自己的‘家长作业’。比如英语老师要求协助孩子听写单词,语文老师要  相似文献   

3.
一段好春藏不住 [现场实录]正值暑假,记者在兴国县平川中学看到,很多学生家长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有的家长要求把孩子放到甲老师班上,有的家长要求把孩子放到乙老师班上,校党支部书记吴嘉清等学校领导微笑着向家长解释: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敬业,都会尽责尽职地把你们的孩子教好。  相似文献   

4.
陈萍 《学前教育》2023,(21):56-59
<正>我园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省级一类幼儿园,为了让更多乡镇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位于淮河北岸、城市近郊的淮上分园开园了。由于我园有着良好的家长口碑和师资优势,一开园就受到周边家长的欢迎。可是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反映很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和写字,甚至有家长直接到园长室责备园长:“别的幼儿园小班认字、中班写字、大班学拼音,你们幼儿园天天玩,孩子上小学怎么跟得上?”到了大班,还有部分家长陆续将孩子转走,进行所谓的“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5.
苏爱秋 《山东教育》2005,(23):81-81
老师和家长,同样扮演教育孩子的角色,只是老师恐怕要比家长多一份心理负担。因为孩子的危机意识较弱,老师随时担心万一有点儿闪失,如何面对家长?如果家长能体谅老师的这份心,在沟通态度上加以尊重,老师对未来工作也能多一份信心。  相似文献   

6.
万吉 《教育导刊》2006,(3):63-63
新西兰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做事做人要有规矩新西兰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较守规矩。他们都知道,不可与家长无理取闹、发脾气、耍赖,不能顶撞老师和长辈。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道理,也会很有分寸很有礼貌地与家长和老师申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如果哪个孩子不懂规矩,对着家长、老师大吵大闹发脾气,那么他(她)就会面临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威胁。因为,所有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不懂规矩的孩子玩,所有的孩子也不愿与那些没教养的孩子为伍。新西兰的孩子也爱看电视,但有一条规矩:每天晚上9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家长的角度对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合理的沟通方式或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幼儿老师有所帮助。一、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1.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的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要求按照老师意愿执行的一种地位。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即便有的家长很想与老师谈谈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看法,想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来分析孩子…  相似文献   

8.
9月交响曲     
周珊 《今日教育》2010,(3):42-43
九月一日是所有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值得高兴的一天.新学期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在欢笑声中,只有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沉浸在哭喊声中.家长沉浸在担忧声中.老师沉浸在劝慰声中。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1.孩子生活转入新开端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新的动力,此刻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用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诱导孩子,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惰,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4.老师家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5.孩子在困难、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  相似文献   

11.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12.
焦红景 《山东教育》2004,(25):14-15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以前的无数次家长会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而讲台下的家长则只有当老师谈到自己的孩子时,才精神专注地倾听,至于老师介绍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或其他孩子的情况时,便一个个低头敛耳,目无表情,完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有些学习及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的家长,还时时担心老师指出孩子的缺  相似文献   

13.
胸卡的功能     
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都能听到家长们嘱咐孩子,或亲切,或严厉。一走进教室,又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布置着一个又一个任务。这么多的要求,没有一个是孩子自己提出、自己愿意做的,老师和家长们的话往往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已成了“老茧”。为了让学生能够自我教育,形成自我控制能力,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佩戴胸卡。胸卡如名片一样大小,塑封,别在胸前。正面用学生喜欢的美术字标示“我能行”三个字,反面写上三种要求,即老师、爸妈和自己的。“老师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可以是学校的纪律、卫生要求,也可以是班级存在的共…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单元测试考了87分,但放学后还是被老师留了下来,对她进行教育。家长见孩子六点多钟还未回家,就着急地找到教室,也被老师责备了一番。最后家长带着伤心流泪的孩子回家。  相似文献   

15.
第六讲要树立教子新观念一、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不要太高现在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过严,要求孩子门门功课都要考100分。孩子考了95分家长都不满意。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中学,能上重点大学,能出国留学,于是在学校老师留的本来不轻的作业负担之上又加上家庭作业,因此不少孩子每天的作业都  相似文献   

16.
九年前,初三毕业班女生刘某还在上幼儿园。一次上游戏课滑滑梯,由于带班老师的注意力分散,使其从滑梯高处不慎跌至地面,折断了左手无名指。幼儿园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支付了医疗费、家长护理费、孩子营养费等相关费用,并多次带着礼品到医院及其家中探望,向家长赔礼道歉。家长对幼儿园真诚的态度和善后处理很满意,也十分感激,打消了原来要求幼儿园赔偿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王强 《家教指南》2003,(8):13-15
18岁那年,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凭着谦逊和勤勉,在教学上也算小有成绩:有10余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两次在全县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3篇文章分获市级和国家级奖,是两家省级刊物的特约记者。在我们这个小县城,这应该算是不太差的成绩了,但我却有一怕:怕家长。一怕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良好的愿望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家长却往往使老师无以为计。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顺利成长,往往给老师提些苛刻甚至无理的要求。有的家长要求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正中位置坐;有的家长要求每堂课多提问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一、不要过多地对老师提要求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学画的时候,喜欢对老师提一些要求,最常见、最笼统的就是:“老师您多为孩子操点心工作为教师操点心是应该的,关键是怎么操法。学美术跟学一般的技能不同,如果孩子的悟性达不到教师操心的起点,这心是没法操的。教师只是起启发点拨作用,艺术能讲出来的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好多感觉的东西是很难讲出来的,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感悟。如果这个孩子在学画上先入为主,之前接受了简笔画的教育,习惯了老师画一笔,孩子跟着画一笔的被动教育方式,这样的孩子就更难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过去的家长,对老师都非常信任。老百姓中流行的一种做法是,学龄儿童入学,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交给老师,诚恳地说:“老师,我们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都随您!”那时候的老师一般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孩子放学了,家长有事没来接,老师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免费辅导,免费吃饭,都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抱怨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很长时间了。说真的,我现在对孩子在园情况很不了解。您看,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八个小时,晚上接回家和家长也就呆上两个小时。孩子回家不太说幼儿园的情况,问老师,老师总说‘挺好的’。真不知这‘挺好的’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家长该为孩子做哪些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