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问题贯穿于课题研究过程的始终,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和动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课题研究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在此过程中研究者是否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对研究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意识是指研究者自觉地对问题从发现、分析到解决整个过程中所抱有的积极态  相似文献   

2.
古人教学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则须疑”(张载《张子全书·学大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语录下》),“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学规类编》)。也就是说,学生学习需要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才能进步;教师应教会没有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校往往只能由教师提供题目让学生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以说,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即“学问”是从“问”开始的,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解决的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有疑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课题上寻问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进行分析思考,就  相似文献   

8.
王田库 《甘肃教育》2009,(11):29-2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相似文献   

9.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相似文献   

10.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呢?1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不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思是行之端。没有疑问,就无所谓思考,无所谓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在《课标》中,要求“能对课丈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被格外地重视起来,而质疑能力的培养直接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更是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场所.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苏格拉底也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由此可见,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的“推进器”.本文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方差与标准差”教学活动为例,  相似文献   

13.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14.
齐春艳 《考试周刊》2014,(25):149-149
<正>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见真谛,只有质疑才能求异,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问题意识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疑惑的问题,产生一种困惑、焦虑、急于探究的心理状态。然而,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很薄弱,这主要是由传统教育模式和评价体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宋代思想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等要求。毋庸置疑,学习的过程就应当是学生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把疑问作为进步的动力,还主张尽力拓展疑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开,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就是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现代教育强调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而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实践表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问题教学的探索,在理论上对“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实践中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主题与背景 “疑”是思维的开端,古人说:“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但是中学生受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和社会经历等等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愿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南宋大学问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这里,三位都说到了学习者贵在有“问题意识”。“问题”起于“疑”、解于“问”和“答”、终于“获”。教学中的“问”有学生的自问、学生间的互问,更多时候是老师的提问。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从课程的丰富内涵中找到聚焦点或突破口,以老师提问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并分步骤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促成学生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