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赟 《小学语文》2010,(11):56-56
近日,我区举办了一次“名师进新区”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市的一位小学语文名师与我区的一位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执教内容为苏教版第十册中的《灰椋鸟》一文。《灰椋鸟》这篇课文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即描写灰椋鸟归林和闹林情景的相关文字。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灰椋鸟》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散文,文章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如何用好《灰椋鸟》这个例子为“阅读”和“表达”服务,从而达成本节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两点思考与大家分享并期待方家指正。【片段一】师: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灰椋乌的外形?生1: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相似文献   

3.
问:《灰椋鸟》题为“灰椋鸟”,课文一开头便表达了自己忍不住要看灰椋鸟的心情,接着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灰椋鸟“归林”和“闹林”的场面。可以说本篇课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对鸟类的喜爱。但作者在文末点明中心时,却将思想情感转到了对植树造林的赞扬和对林场工人的感激上,  相似文献   

4.
正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是一篇寓深刻时代主题于细致场面描写的情景交融的散文。笔者反复品读以后,发现课文特色体现在"三美",即语言美、旋律美和意蕴美。一、语言美: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形式《灰椋鸟》一文极讲究炼字,使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注重以修辞入文,呈现出清新、活泼、流畅的语言风格。1.准确传神的动词。"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一自然段不仅从视觉上展示灰椋鸟飞入刺槐林速度缓慢,动作优美齐的  相似文献   

5.
文本这样告诉我们《灰椋鸟》是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描述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文章欲扬先抑,一开始就说"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到后来观赏了百鸟归林闹林之后被深深地感染了,  相似文献   

6.
王大伟 《云南教育》2005,(31):23-23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教学方法作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灰椋鸟》一文,向我们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作者徐秀娟用自己的慧眼发现了全新的灰椋鸟。课文的核心可凝成三部分内容:慧眼观鸟归、聪耳闻鸟语、爱心听鸟诉。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灰椋鸟》时,课堂充满情智,诗意流淌。 一、孙双金老师课堂教学技巧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第一段讲了什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中环境教育已被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确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本人以《灰椋鸟》一课为例,尝试提升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以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文章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本人据此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力图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感情,充分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最终达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灰椋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江苏省革命烈士徐秀娟。这篇散文是她在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文章主要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关键是从"美"入手,通过激情导入,画出"美";初读课文,接触"美";沉思默想,感知"美";再读课文,感受"美",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得到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2.
<正>《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展现了灰椋鸟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查阅资料,激情诱导通过翻阅参考书和上网浏览,我了解到: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她一生爱鸟,1987年为寻找飞失的白天鹅,以身殉职,年仅23岁。  相似文献   

13.
桑洁 《广西教育》2013,(1):75-75
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文字的美感,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现课文"美"的手段。语文教师应努力发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以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获取课文的背景资料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发生一定变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审美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其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创造美。语文教师如果缺少审美能力,备课就不能发掘课文的美,讲课就传达不出美,就不能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而必然会人云亦云,乏味地肢解课文,  相似文献   

15.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课文是优秀书面语的范例,教师应该利用好课文,指导学生写作。但在利用课文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混为一谈。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一些文质皆美、难度适宜的课文,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作,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写作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课文是优秀书面语的范例,教师应该利用好课文,指导学生写作.但在利用课文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混为一谈.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一些文质皆美、难度适宜的课文.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作,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写作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吸收课文的养料,深入钻研课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魅力课堂,而很少有教师想到自己也可以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课文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及教师对此的充分发挥。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故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文本,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及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的美,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