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安徽朱子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和“为民”思想、朱熹道德伦理学说的构建、朱熹哲学的世界意义、《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伦理学源于教育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形成于杜威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伦理探究",它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对作为人类生活形式的教育进行经验的分析和价值的辩护。根据这种取向,教育伦理学需要选择和发展适合教育问题探讨的伦理概念和理论、伦理思维和方法,厘清和分析自身的基本范畴和问题,建构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教育伦理学主要由教育的道德前提、道德要求和道德功能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3.
李彦春 《科技文萃》2001,(3):181-184
“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 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 的常轨。”这是《底线伦理》一书作者、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书中所言。“市场经济初始 ,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 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 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 ,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底线伦理遭遇挑战 何怀宏说,“仁”字形为“二人”,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鲁滨逊独居荒岛 所做之事不涉道德不道德,来了“星期五”就关涉道德了。现今社会,一天当中总会让人碰 到底线伦理崩溃事情,俗话说,不道德。经商的人会遭遇信用危机,一般人会有信任危机, 比如——  相似文献   

4.
朱熹把《大学》中的“心”分解为认知心和道德心,所以在成德进路中,坚持以认知心完成道德心、以知识论成就道德论的直线式进程。王夫之虽然沿袭了朱熹的二分法,但却对道德心之含义和两心之关系重新进行界定,因而也提出了有别于朱熹的成德论。  相似文献   

5.
唐凯麟教授的专著《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与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一书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应有视域”、“基本条件”、“价值选择”、“运行机制”4篇,14章,计52万字,探讨了如何把握当代中国道德建构的现实基础和精神文化背景、当代中国应有的道德价值选择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道德调控和运行机制。全书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现实道德生活,着力解决现实生活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研究当代中国伦理道德体系应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视域。首先,要从新技术革命对人提出的挑战的角…  相似文献   

6.
顾贞观与《弹指词》高亢徐乾学谓纳兰成德所与交游,“皆一时隽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韩也说他“结分义,输情愫,率单寒孤羁、困郁、守志不肯悦俗之士。”这一点足以说明纳兰成德及其所与交游者的高尚品格。“落落难合”,“不肯悦俗”,就是联系他们间思想感情的纽...  相似文献   

7.
三思“德育的底线”——读《底线伦理》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线”一词原为体育名词,但近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就将之用于道德领域。他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遇、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  相似文献   

8.
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不论中外,在一定的词源涵义上,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同义异词,指的是社会道德现象,虽然也有人指出单纯的“道德”与“伦理”的不同,认为“道德较多的是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伦理则较多的是指有关这种关系与行为的道德和理论。”(《伦理学大辞典》宋希仁等,检民出版社,第395页),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尤其在讨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始终是把二相通运用的,因此学术界常有所谓的“伦理学就是道德学学科,伦理学就是道德学学科,伦理就是道德,道德即是伦理”之说。本试从另一角度对伦理学主题作一新的辨析,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凯麟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阐发了"人的二重性决定了人有一种道德的需要","道德是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商品经济的伦理二重性","当代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发展的大思路是建构新的融道义论与功利论于一体的义利统一论"等,形成了系统的伦理学观点.他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展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社会主义新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底线伦理”是人类道德最底层、最基本的部分;农村高中学生行为不文明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德育目标定位失当和教育诉求重“知”轻“行”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建构公德,须从“底线伦理”做起。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价值哲学与人生、社会哲学学说。它是科学理论(历史主义)、哲学观点与价值学说(人本主义)的内在统一。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探讨人生、社会、道德现象的状态、规律;反思构建人生、社会、道德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探讨确立人和社会实践的行为法则;研究道德实践的机制和广泛运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指它是科学学科还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在这个问题上尚有争论,我们认为,它仍然是哲学性质的,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其研究对象-道德观象的抽象性与广泛联系性所决定的。第二,道德作为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本身具有世界观意义。第三,在哲学史上,伦理问题一直是哲学思考与研究的中心问题。伦理学不仅是哲学,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哲学而非认识哲学,是人生与社会哲学,而非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主要精力用在阐发圣贤之学上,他著述宏富、弟子众多,平生讲道之功目不暇接。然朱熹自幼喜好书法,凭借渊博的学识修养和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朱熹成功地构建了其理学家的书法理论。朱熹对书法的认识闪烁着真知灼见,对后世的书法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熹的书法声名远播,“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鸡墙圭璧”。其书“意致苍郁、沉深古雅”,为南宋著名的书法“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开创者。他以"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阐述了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注重道德的自我修养;明确阐发了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评价问题,开辟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大辞典》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传统儒家学派关于道德德性这一问题有着内容近似的阐述。本文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道德德性观点,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的观点,对道德德性作为"适度的品质"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线展开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论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互通,在学说思想上形成互补,对道德与道德德性问题作出补充性解读。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它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建构的价值标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建构的心理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建构的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朱熹受程颐的启发,把理分为“所当然之则”与“所以然之故”两个不同的层面,并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上一层”。朱熹以此诠释《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而认为“所以然之故”就是“天命”。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所当然之则”相当于具体的特殊的自然法则、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属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所以然之故”相当于抽象的普遍的最高原理、原则,属于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康德对幸福论伦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私人幸福学说不仅不能说明道德的来源而且从根本上颠覆了道德。与幸福论伦理学相对应,他建构了博大的德性论伦理思想体系,讴歌道德的崇高价值,论述道德的一般形式特征和道德主体性,对伦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今天仍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其在理论方法上的缺陷、偏失则从反面给人以警戒。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成立,是以“科技本身存在伦理问题”为前提条件的,而“科技本身存在伦理问题”本身又是有问题的。它抹杀了伦理的阶级性质;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因此,我们只能说:“科学伦理学”,它是一门难以成“学”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新媒介化生存与新媒介化风险的现实需要确立以“责任”范畴为核心理念的新媒介责任伦理.在新媒介化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介责任理论的出现不仅使传统伦理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赋予了传媒伦理学新的道德维度.新媒介责任伦理学的建构应以技术伦理、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为内在维度,形成现代传播伦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