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县市报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80年代中期,一度停刊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成为报业百花园中的新枝嫩叶。 在蓬勃发展的报纸群体中落户的县市报,正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虽然有她旺盛的生命力,但臻于成熟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置身于激烈竞争环境的县市报正面临着挑战。如何迎接挑战,浏阳日报与时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个幼小分支的县市报,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新世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面对新世纪挑战,县市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我是1997年底接任侯马报总编辑的。1998年10月有幸参加了无锡全国县市报研究会14届年会,结识了100多位县市报老总,通过交流办报经验,深感我们山西县市报与沿海南方发达地区的县市报差距之大,着实令人震惊,如同属县市报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县市报"转企改制"的推进、实施,"省管县"体制的试点、扩面,目前,这两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将叠加到县市报的身上。"转企改制"必将给县市报带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省管县"的体制必将给县市报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我们必须要紧紧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 被保留下来的县市报,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更有困惑和压力。目前,县市报正处于转型期,创新对于县市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县市报的立足之地, 就没有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两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创新是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县市报全面发展的朝阳时期。面对新世纪的即将到来和新世纪到来前的全国报刊整顿,“如何跃上新台阶,走向21世纪”,已成为县市报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结合东台日报的实践,我们觉得: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县市报的全面发展,是县...  相似文献   

6.
要想办好县市报,必须首先搞清县市报的特点,认识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并存于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都有着为其它事物所不能代替的鲜明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特有的社会功能。报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此。县市报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它有着中央及省地市报所不能取代的鲜明特点。无疑,揭示出这些特点,乃是我们扬长避短地办好县市报纸的首要前提。所谓“县市报”,乃是相对于中央及省地市报而言的。因而,要揭示出县市报的特点,就必须对县市报与中央及省地市报的社会功能进行一番比较。我们知道,任何一张报纸都有传播新闻,从事宣传、进行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县市报“转企改制”的推进、实施,“省管县”体制的试点、扩面,目前,这两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将叠加到县市报的身上。“转企改制”必将给县市报带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省管县”的体制必将给县市报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在管理创新中大显身手,不断拉升县市报发展“大阳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县市报经营改革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县市报高层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该数据分析了中国县市报经营改革的现状.研究发现县市报经营状况要好于官方统计中的县级报纸;县市报普遍开展了数字出版转型尝试,但盈利前景和信心略显不足;体制束缚、当地经济总量制约是县市报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传媒环境变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前景,提出4点对策:县市报未来应借助数字出版,突破体制束缚;树立本地新闻信息优势,获得区域广告市场竞争优势;把握居民信息需求,调整内容结构和报道姿态;深化数字化转型,把握城镇化机遇,加强与相关产业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县市报面临的态势和办报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根据县市报的特点、优势和相对弱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县市报的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策,一直是广大县市报同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报业新军。但毋庸讳言,县市报由于覆盖面小,办报力量薄弱等原因,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 县市报应如何面向市场?县市报发展路子究竟该怎样走?笔者在县市报社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对这些问题有过较多的思考。在此,结合我们仙桃日报社的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市场体制给予县市报的机遇多于挑战。更新观念,转变办报模式,出路就在脚下 市场经济体制对县市报的影响是空前的,它既给县市报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十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根据翔实的一手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亚楠 《当代传播》2004,(4):106-107
当前,全国性的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已基本结束,新一轮竞争格局也已经初步形成。据了解,全国停办报纸282种,其中县市报就多达200余种。许多幸存的县(市)报不少被划归在当地地市报麾下,原先被县(市)报占领的空问将由地市报来填补,其总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无疑为地市报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市报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省级大报的触角已开始伸向各地市,跨地域  相似文献   

13.
单旭 《报刊之友》2013,(7):67-69
10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的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10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今后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从翔实的一手资料出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县市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7家县市报建起了新闻网站或电子版,还有一些报社正在积极筹办之中。一些县域新闻中心,也建起了新闻网。要办好县市报新闻网,拓展县市报新闻网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正确处理报网关系,用心呵护新闻网县市报作为县市区域性报纸,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传播信息,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时期仍将起到其它媒体不可代替的作用。办好纸质媒体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报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在搞好纸…  相似文献   

15.
要想办好县市报,必须首先搞清县市报的特点,认识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并存于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都有着为其它事物所不能代替的鲜明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特有的社会功能。报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此。县市报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它有着中央及省地市报所不能取代的鲜明特点。无疑,揭示出这些特点,乃是我们扬长避短地办好县市报纸的首要前提。所谓“县市报”,乃是相对于中央及省地市报而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信息     
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九次年会在山东青州举行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九次年会,9月中旬在山东省青州市举行。全国20多个省、区的近60家县市报负责同志和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代表们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就县市报如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永康日报加盟浙报集团的第一年。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顺利完成与集团管理模式的磨合,各项指标均创报纸复刊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年末报纸发行量达3.36万份,创历史新高;广告经营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000万元。在经历报刊整治后县市报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党委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对县市报管理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明确了县市报的发展方向,理顺了体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国县市报有700余家,湖北一省就有50余家.湖北省县市报虽然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本文拟对湖北省县市报的现状作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一) 中国县市报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6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县市报,在80年代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截至1999年底,湖北省已有县市报54家,其中21家有统一刊号.这段时间县市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为: 政治优势:县市报由同级党委主办,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地方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地域优势:县市报处在中国报业的…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写得较好,好在三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研究经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如何生存与发展,这是新闻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之一;二是有建设性,文章分析了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客观环境的变化,指出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大胆面向市场,及时作出调整,还有发展的空间;三是有可行性,文章对走向市场的县市报提出了定位、报道、发行、广告方面的对策建议,具体实在,具有可操作性。本刊刊发此稿,一则向保留下来的县市报表示祝贺,二则表明一种态度:县市报一如既往是本刊服务对象的一个方面,我们期待着县市报的同行继续积极来稿,或交流办报经验,或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省县市报异军突起。目前,全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已达13家,省内刊号的18家,另外还有部分持地市准印证的县市报,约计全省共有县市报在45家以上,县市报在全国(500余家)已成为四级党报的一个方面军,在我省也成为党报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形成了我省报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县市报事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