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盼盼 《文教资料》2007,(34):163-165
《城堡》作为卡夫卡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其中倾注了更多与他的前期创作思想截然不同的东西。尽管表达得十分隐晦,但卡夫卡通过《城堡》确实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卡夫卡的一些箴言,笔者认为《城堡》蕴含了卡夫卡的希望之思,是支持卡夫卡生活并创作的深层人生热情。这种热情在小说中表现为具体的精神品质——耐心,而这也是卡夫卡灵魂的硬壳。  相似文献   

2.
《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是写一个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但是对同一个故事分别由两个视角进行叙述。用这种新颖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不仅表现了作者村上春树高超的叙事技巧,而且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的个人经历与其文学创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篇小说《城堡》反映了卡夫卡的童年创伤和性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黑色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1924),这位中年夭逝的奥地利小说家,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 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  相似文献   

5.
作者资料: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犹太人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毕业后主要从事保险业工作。1904年开始用德语写作,1923年迁居柏林专事写作,但次年病情恶化,于同年7月3日病殁于维也纳。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地洞》(1923)、《变形记》(1912),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卡夫卡是具有相似精神特质的文化伟人,本文以鲁迅的散文诗《过客》和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为切入点,对鲁迅和卡夫卡这两位文化巨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强烈的批判精神、无路可走和无家可归的文化困境、以及强烈的孤独意识。  相似文献   

7.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命运抛弃的悲剧,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卡夫卡同样因杀父娶母的诅咒而与命运抗争。自《海边的卡夫卡》问世,两部作品的母题相似性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细读发现,两部作品中除母题嬗变外,还包括俄狄浦斯与卡夫卡的性格、与周边人物的关系、结局、作者或时代的干预几方面不同,并试图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探讨来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深层的不同,以对两部作品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长篇小说《诉讼》中充斥着各种对"窗口"的描写,"窗口"成为洞察主人公形象的一条门径。作为对走廊、房间等封闭空间装置作用的反面,"窗口"的间离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凸显了书写自由的尺度。实际上,卡夫卡长篇小说《诉讼》通过对"窗口"书写和实际的游离凸显了自由的边界,"窗口"所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瞬间的自由,艺术上只是一种插曲的表现,最终指向的仍然是不自由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谷风云  郑雨 《文教资料》2006,(24):87-88
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主潮“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通过其长篇小说《诉讼》,读者都可以立刻看出卡夫卡自传式的影子——生活充满苦闷与挣扎,无助地寻求解脱之法,最后却被迫向生存低头。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生活和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日渐冷漠,加上战争的混乱和政治的腐败,使得卡夫卡的作品往往表现出荒诞离奇、孤独冷漠、阴郁困惑的艺术特点,真实揭露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心理状况。其长篇小说《城堡》就是一部能代表卡夫卡文本内涵和艺术特征的典型之作。  相似文献   

11.
歌德不仅影响了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而且这种影响业已形成一种焦虑,以至于卡夫卡得奋力摆脱这种焦虑,时刻提防着歌德过于强大的影响。歌德和卡夫卡看上去是那样不同的作家,但他们的内在联系却是如此紧密而不可分割。歌德对卡夫卡的影响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城堡》上,歌德笔下那个“茁壮成长”的威廉?麦斯特在卡夫卡那里变成了“被迫成长”的卡尔?罗斯曼,而无所不能的浮士德则变成了始终在城堡外面徘徊的K。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赞扬也影响到了卡夫卡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他的长篇小说《城堡》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叙述技巧为后来各个流派借鉴。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分析《城堡》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目),奥利地小说家,表现主义小说大师。长篇小说《城堡》(1922)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小说主人翁K是一个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应聘前往不知名的城堡工作。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空间转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空间意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就彰显出卡夫卡式的空间意识:在结构上,作品打破了"成长小说"以时间为线的结构,而采用桔瓣式的空间形式,表现主人公命运的迷惘之感;小说在空间设置上,卡夫卡则分别从地域空间、生活空间以及虚幻空间三个部分通过似实非实的空间状态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孤独、迷惘和彷徨.  相似文献   

15.
潘蕊 《文教资料》2014,(27):10-11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之一,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深入骨髓的隐喻、脱离现实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一个十五岁少年的自我救赎。本文从"疏离感"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田村卡夫卡、中田、佐伯、大岛等主要人物的命运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华作为新时期“先锋文学”的重要作家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影响与接受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和《美国》两部寓言式的“成长小说”为例,具体地从人物设置、情节模式和主题内涵来发掘卡夫卡的文学创作对余华这部作品的影响,以及余华对卡夫卡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很早就开始尝试写作,1907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审判》《城堡》,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的艺术家》《猎人格拉胡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寓言、格言和书信、日记。他对自己的写作不满意,曾要求好友布罗德在他死后将他的手稿全部销毁,所幸布罗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加以整理、发表,使其传诸后世。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很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直被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视为是一部揭示异化的现代主义杰作,但事实上用作为哲学术语的"异化"概念对卡夫卡作品本身的强行分析是对卡夫卡作品的一个极大误解,因此也给卡夫卡的研究造成了种种不适和偏差,本文从读者接受和专业研究的角度出发,并用人学的观点进行审慎分析,以期得出最符合我们自身体验的解读可能.即探讨人生和人性的可能才是卡夫卡作品与创作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6):91-93
对成长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独特而坎坷的成长历程,思考人类自由灵魂的成长之路。本论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切入点,对《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其是一部成长小说.并分析了主人公卡夫卡不同寻常的灵魂成长之路.最终阐明村上春树对成长的独特理解和小说中成长所具有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