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沈晓龙同志撰文批驳李喜晶同志的观点,认定《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插图无误。理由是:“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说皇帝赤身裸体吗?不是的。因为皇帝根本不会赤身裸体地在他的臣下和两个织工面前穿戴他的新装。所以,插图让皇帝穿背心、短裤之类的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一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边,附有缪印堂同志作的一幅插图。从内容上看,这是皇帝大典游行的场面。但文图自相矛盾。课文里明确写道,所谓皇帝的新装其实是空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但在插图里,皇帝却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本人对绘画是门外汉,不知作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二册为《皇帝的新装》一课插了一幅图,我的看法:第一,这幅插图与课文内容不符.“皇帝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起来”,这些都说明皇帝在游行时是没有穿任何衣服的.而插图中走在大街上的皇帝却上着背心,下穿裤衩,这样的与课文内容不符的插图,是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的。第二,该文不能插图,也没有必要插图。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阅读     
(一)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皇帝的新装>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教材中配有一幅插图.这幅插图烘托了"游行大典"时那热闹、滑稽的场面,对学生理解课文,确有裨益.但这幅插图也有其明显缺陷:课文中明明说"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但到了插图中,皇帝却穿了一条裤子.  相似文献   

6.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7.
在《皇帝的新装》的结尾,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使得皇帝的“新装”失去了神奇的作用,游行大典的骗局最终被戳穿。作者精心安排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使得这个小孩子成为了作品中“讲真话”的唯一代表。我们很多教师在讲到这个问题时,都喜欢把他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求学生以后要像这个小孩子一样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初听起来,这合情合理无可挑剔,所以我们很多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到此也就结束了,殊不知,…  相似文献   

8.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当故事发展到皇帝准备“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时,有这样一段插叙“:……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纺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当故事发展到高潮——赤身裸体的皇帝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时,又有这样的交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在这些描述中,安徒生不仅无情地嘲讽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也以犀利的笔锋毫不客气地扫到了另一个群体,那些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而发出“乖乖”称道的市民;指向那些渴望借机测验邻人“有多么笨和傻”的“全城的人”。如果说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庆典是喜剧的高潮,那么促使...  相似文献   

9.
一、老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 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老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 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选 段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 ,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 ,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 ,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品 读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真实与虚假并存。我们不会说不能容忍哪怕是…  相似文献   

12.
孩子说话本来是没有什么顾忌的,看到皇帝赤身裸体,他就敢与大人们唱反调:“皇上可什么也没穿呀!”  相似文献   

13.
皇帝的金冠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所有的老百姓都这么说。皇帝发抖得更加厉害了。他越来越觉得老百姓讲的话是真的。他加快了游行大典的速度,快速地回到了皇宫后,派了那两位诚实的大臣去找那两个骗子。哪知道骗子的屋里早已人去楼空。皇帝很后悔,此后他再也不喜欢穿新衣服出去炫耀了。20年后,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登基那天,发现那顶纯金皇冠不见了。新皇帝遍找不着,无奈准备重新铸造一顶。谁知全城工匠居然无一能造!新皇帝就悬赏征求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4.
《皇帝的新装》,作品新颖的标题首先就吸引了读者。皇帝,封建社会的君主,一国之王,他的新衣会是什么样子?读者抱着极大的兴趣想看一看,见识见识。然而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皇帝的新装,既不是龙袍锦缎,更不是金镂玉衣,而是“什么也没有”的所谓衣服,(美其名“皇帝的新装”,实际是赤身露体)。作品把皇帝一丝不挂,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且还让皇帝自鸣得意地参加游行大典,在大庭广众中进行展览,引起读者捧腹大笑。安徒生这位鞋匠的儿子把讽刺的锋芒直指最高的统治者、独裁者——皇帝,对其贪婪腐化和愚蠢无知,痛快淋漓地进行了鞭笞,实在令人拍手称快!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神经正常的皇帝会把  相似文献   

15.
孩子说话本来是没有什么顾忌的,看到皇帝赤身裸体,他就敢与大人们唱反调:“皇上可什么也没有穿呀!” 现在,“皇帝”早已作古,而无忌的童言好像也渐渐远去。朋友在教研室工作,一次去某小学听一堂语文公开课,看到授课教师在黑板上先后写了3个错别字,课后他便有意考问一个女孩子:“老师刚才写的字都正确吗?”孩子摇摇头:“错了3个。”朋友顿时意识到有些不妙,  相似文献   

16.
孩子说话本来是没有什么顾忌的,看到皇帝赤身裸体,他就敢于与人们唱反调:“皇上可什么也没穿呀!”  相似文献   

17.
课文助学     
课文助学初一册皇帝的新装[课文题解]这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这则童话以“皇帝的新装”为线索: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穿新装一展新装。在童话里,作者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种种丑恶行径,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  相似文献   

18.
黑背心     
街上流行黑背心 ,姐姐也买了一件。晚上 ,姐姐掩上房间的门 ,把黑背心拿了出来。“轻一点儿 ,帮我注意 ,我试穿一下。”姐姐偷偷地对我说。“干嘛那么紧张呀 ,穿就穿呗 !”我觉得很奇怪。“爸爸妈妈说不定看不惯。”“这倒也是。”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旁 ,观察着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 ,一切正常。姐姐穿好了 ,“好看吗 ?”姐姐轻轻地问。姐姐本来就高 ,皮肤又白 ,黑背心配件白色短裤 ,青春明朗。“蛮好 ,”我由衷赞一句 ,“姐姐 ,就穿了这件吧。”“他们会不会说呀 !”“说就说 !怕什么。”我鼓励她。第二天 ,姐姐一早就出去了。对门的李茜姐姐…  相似文献   

19.
普普通通的一件什物,作为道具写进文学作品,它就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了。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各册都有巧用道具而极其感人的课文。它把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贯串起来,把故事推向高潮,成为一条闪闪发亮、光彩夺目的珠练。道具的欺骗性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为例,道具是似有实无的骗人的新衣。设置别具心裁,巧妙绝伦,围绕“新衣”、“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构成一个荒唐可笑,十分离奇,却又完整可信的故事情节:皇帝喜欢新装——骗子织新装——大臣、随员、皇帝看新装——皇帝穿…  相似文献   

20.
《将相和》一课,有一幅插图。学生说:从书上的插图看,蔺相如根本就没挨柱子,而书上却写他“靠着柱子”,图和文不符。《景阳冈》一课的插图,也有学生提出异议:课文上说,“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可图上明明画的是武松揪住大虫的顶花皮。教师被问住了。事先没有考虑到插图上的什么问题呀!更遗憾的是,听了学生的质疑,教师也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