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一颗小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的飞行环境便由真空转变为大气层.在真空中飞行不费吹灰之力,不会消耗能量.而在大气中飞行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显然,让宇宙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被烧毁可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与人们普遍的看法相反“,坠落的星星”其实根本不是星星,而只是流星,是穿越太空的固态物体。小的流星细若针头,大的可达数吨。当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人们在夜间用肉眼就能看到。巨大的热量将流星焚化,使之留下一条炽热的发光的尾巴。大多数流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就已经被烧化了,除了一些特别大的流星,它们受地心引力的作用,穿过大气层。这些巨大的天体成功着陆后便被重新命名为陨石。一些科学家推断,每天每夜都有成千上万的流星坠落到地球上,但这一理论无法得到证明,也无法加以否定,因为大多数流星必然会落到占…  相似文献   

3.
<正>你知道"白昼流星"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就有一个关于"白昼流星"的故事。载着航天英雄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一号太空舱,与大气层摩擦生热后发出耀眼的白光,形成了"人工白昼流星",它照亮了两名迷途青年的道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由于白昼流星不仅要出现在白天,当流星体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时,还得产生足够  相似文献   

4.
流星雨     
“唰”一颗流星从我眼前飞过。我激动的大喊:“看流星,流星!”现在是凌晨两点,我和爸爸妈妈坐在房顶上看流星雨。流星雨是地球穿过流星群轨道时流星物质纷纷撞进大气层燃烧而成的。流星雨是每年定期发生的。据专家预测,今年的狮  相似文献   

5.
孙跃勇 《考试周刊》2011,(15):160-161
一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或大气,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气。  相似文献   

6.
张岚  刘强 《物理教师》2002,23(4):46-46
20 0 1年 1 1月 1 9日 ,狮子座流星雨的如期光顾 ,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次观看“流星雨”的热潮 .人们在惊诧此次流星雨之壮观的同时 ,心中不禁会产生许多疑问 :流星雨是怎样产生的 ?狮子座流星雨由何而来 ?为什么此次狮子座流星雨如此壮观 ?要回答上述问题 ,必须首先了解流星 .流星 ,也称陨星 ,是太阳系家庭的一类重要成员 ,同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一样围绕着太阳公转 ,它体积很小 ,大多是小粒子 ,当它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 ,就有可能以每秒数十千米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 ,与大气层发生剧烈的摩擦 ,以致发热而燃烧 ,形成短暂的光迹 .可以说 ,流星一…  相似文献   

7.
正小小的流星到底是何方"神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来自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它们可能是彗尾物质或是宇宙尘埃。这些位于宇宙空间的被称为流星体的小颗粒,在落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当美丽的流星划过静寂的夜空时,你一定想不到,它或许正在为完成人类所赋予的光荣使命而燃尽自己、奉  相似文献   

8.
彗星回归时,由于太阳辐射作用引起彗核内冰物质升华,使核内一些固体颗粒被夹带抛出到彗星周围,这些颗粒,起初以差不多与彗星相同的速度,聚在彗星周围,随同彗星运行。但由于被抛离彗核时的初速度有微小差异,以及各自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受行星际空间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不相同,这些颗粒在继续运行的长时间过程中,逐渐离开彗星,扩散开来,分布到彗星轨道的越来越长的弧段上,乃至分布到全轨道上,形成一股循环不断的颗粒流。当地球在绕日运行穿过这股颗粒流时,其中一部分颗粒会撞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光烧毁,成为流星。  相似文献   

9.
卫星发射由运载火箭将卫星从地球表面送入轨道的过程.为尽量节省火箭的能量消耗,卫星发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动力飞行段,一般由一、二级火箭完成。为尽快穿过大气层,减小空气阻力(火箭速度小于200米/秒时,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火箭速度为400-600米/秒时,阻力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的影响,此段先垂直上升。当穿过稠密大气层后,第一级火箭工作完毕并脱落。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碎块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被称为流星体。这些流星体在运行时有时会与地球相遇,冲进地球的大气层,与大气激烈摩擦,发出光和热,这就是天空中突然出现的一道弧光。流星在到达地面之前,一般已完全气化,如果在天空中没有烧完,残余部分落到地面,我们就称之为陨石。  相似文献   

11.
课文助学卡     
初一册第一单元■《这不是一颗流星》王周生记叙文背景材料“流星”,是指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在飞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发出热和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通常只有在月光暗淡的夜空才会看得到。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拙瘫诧喃肴拎壶疮...  相似文献   

12.
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他们的“盔甲”。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有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拦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O3)构成的,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味的气…  相似文献   

13.
火流星     
正火流星是天空中最美丽的天文现象之一。通常来说,火流星的亮度非常高,而且会像一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划过天际,有的火流星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也有的火流星会有爆炸声,也有极少数亮度非常高的火流星在白天也能看到。(小博士)火流星是较大的流星体陨落时产生的流星现象。这种流星体的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层剧烈摩擦,流星体中大量的物质在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看起来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常伴有雷鸣声,这就是火流星。  相似文献   

14.
流星雨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 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 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  相似文献   

15.
据专家证实,人体也有“大气层”。人体“大气层”紧挨着人体四周,厚度只有1厘米,形成一个小小的隔层。人体就像一台“发热器”,将75%以上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热能。因此,这个隔层不断被身体所加热。据测算,人体在1小时内通过“大气层”所散发的热量多达37万焦耳,相当于1壶水烧开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仰望蓝天,我们常常会想:这天有多高?这"天"是什么东西?科学家告诉我们,这"天"就是包裹着地球的一层厚厚的大气层。那么大气层有多厚呢?我们先来看看"天"有几层。  相似文献   

17.
陨石趣谈     
在满天星斗的夜空,常常可以看到明亮的流星掠过苍穹,流星也叫陨星,其落到地球上的块体叫陨石。 陨石从何而来呢?一些行星在运行过程中被碰撞,从而脱离了轨道破裂成碎块,当其坠入地球的引力区时被地球俘获。它们在到达地表之前,要穿透几十千米的大气层,会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而急剧燃烧气化,未焚烧殆尽的残体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 根据化学成分可将陨石分为石质陨石、铁质陨石和  相似文献   

18.
地球外有很多运动着的固体微粒,人们管它们为宇宙尘。粒径大的宇宙尘闯入地球大气层,象猝然擦亮的火柴,划破夜空,成为炽热的流星。粒径小到不能被人肉眼直接看到的宇宙尘,在太阳辐射压作用下,每天以400吨的数量飘落地球。以前,人们偏重于对流星的研究,因为每颗流星都随身携带着大量与地球、太阳系以及整个银河系遥远的过去有关的信息。最近,我国科学家却对飘落的宇宙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奔赴太平洋海域去打捞它们,把获得的样品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被放大数万  相似文献   

19.
岁寒 《初中生》2007,(3):58-58
北极光的形成过程和电视机的显像过程很相似。在电视机里,显像管内的“电子枪”能放出大量电子,这些电子能使荧光屏上的点发光。北极光闪耀的“荧光屏”就是地球上空大气层中离地面84千米~114千米的空气层。“太阳风暴”会像拉橡皮筋一样把地球磁场的一部分拉入到太空深处,当它弹回来时,就会带着亿万个粒子迅速冲进地球大气层,当速度极快的粒子穿越地球大气层到达距离地面100千米左右的高度时,它们就会与大气层内各种气体的原子和分子相撞。  相似文献   

20.
’99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第5题是这样的: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某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现象,图1画的是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率也就越大.在这种密度不均匀的介质里,光并不是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是由许许多多水平的气层组成的,每一层的密度都不相同,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就要折向法线方向.结果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总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