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精温度计由于平放或倒置,酒精会在玻璃管内散乱而使温度计损坏,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一册学生实验验证玻意耳定律 ,教材中方法不符合实验的可操作性、直观性原则 ,不能简明地突出此实验目的。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图 11、刻度尺  2、水银柱3、空气柱1 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演示  如图 1所示 ,是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用金属夹子固定在带有毫米刻度尺上。管内有一段被水银柱封闭的空气柱 ,管子内径均匀时可用长度来表示此空气柱体积。管内气体压强在玻璃管取不同倾斜角时有不同数值。玻璃管取不同倾斜角度时 ,被封闭的空气柱体积和压强也随着改变。计算每一对压强和体积乘积 ,可验证玻意耳—马…  相似文献   

3.
把一个锥形烧瓶和一个微小压强计用皮塞、玻璃管和皮管连结成如图的装置,再把一块浸透酒精的纱布复盖在烧瓶外壁,则瓶外酒精蒸发吸热使瓶内空气降温降压,压强计左管水面上升,右管水面下降。这个实验简单明白地显示液体蒸发致冷的效应,为人们所熟知。利用同样的装置,如果让酒精在瓶内蒸发,结果将怎样呢? 取一块纱布卷叠三四层,成为灯芯样的疏松细长条,用胶布固定在皮塞下底面玻璃管口旁;浸透酒精后,迅速把它悬入烧瓶并塞  相似文献   

4.
方法 1 器材 :准备长约 1m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玻璃管一支 ,两端开口漏斗型玻璃管一支 ,长约 15 m橡皮管一根 ,水银、玻璃杯长约 1.5 m细铁丝一根 ,1m长刻度尺一把。操作过程 :首先把橡皮管两端分别套在玻璃管和漏斗玻璃管上 ,使三者连成一条长管。其次 ,把水银倒入长管里面 ,使水银刚达到漏斗玻璃管即可 ,再用细铁丝插入其内来回运动排出水银中气泡 (见图 1)。最后 ,把玻璃管封闭端向上竖起 ,同时使漏斗玻璃管口正向上 (见图 2 )。图 1 图 2观察现象 :玻璃管中水银下降 ,当降至两管水面高度差约 7cm时 ,水银不下降 (用刻度尺测量 )。讨论产…  相似文献   

5.
李雄记 《化学教学》1999,(12):13-13
滴管胶头在化学实验中除了作玻璃滴管的配件外,似乎别无它用,其实,只要稍加处理,它至少还有下述三种重要用途.1.用于连接管径悬殊的二根玻璃导管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用普通的乳胶管连接装置中二根管径悬殊的玻管时,总是顾此失彼:乳胶管若适合小玻管,便套不进大玻管,若适合大玻管,套进小玻管又显得太松而漏气.用一个按图1的虚线剪去顶部的滴管胶头来连接便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见图2).2.作为蒸馏装置的温度计接头给蒸馏瓶装配温度计,通常的做法是在选定的胶塞上打一个适合温度计外径的圆孔,然后插入…  相似文献   

6.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现象的实验改进山东临沂枣沟头中学(276038)孙风波取一长玻管,一端用胶管同注射用针头相连,另一端插入带有单孔塞的试管中,在试管内加入10~20ml酒精。另取一烧杯,注入300ml水,把盛酒精的试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水的...  相似文献   

7.
一、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的改进及教学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托里拆利玻璃管,B为粗、短玻璃管,C为乳胶管,D为胶塞,E为与A管等粗的短玻璃管。实验时,将图1所示的装置倾斜灌入适量水银(用细铁丝排出残留的气泡,水银灌满胶管即可),用止水夹将胶管中部卡死,改为图2所示,固定在铁架台上(可仿照调拨仪器中的水平滑动配件装置,使A、B两管均可向上或下,向左或右移动,亦可用试管夹固定),松开止水夹,即为托里拆利实验了。  相似文献   

8.
教学准备 100ml圆底烧瓶、250ml烧杯、大水槽、铁架台、火柴以及水、酒精、酱油、固体膨胀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镜投影仪打出教材P_(33)图(1),提问: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观察实验。讲述:现在我们用100ml圆底烧瓶代表水壶,把烧瓶装满水后用带细玻璃管的胶木塞塞紧瓶口,用笔在玻管的液面处作一标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  相似文献   

9.
本刊 2 0 0 3年第 9期登载了《关于运动合成实验的改进》一文 ,读后得到很大的启发 ,笔者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实验介绍如下 ,希望能和本刊的广大读者共同切磋 ,以提高实验装置的课堂使用效率 .1 实验装置的制作(1 )滑行轨道和浮子的制作 :用实验室中废弃的验证牛二定律的木板作滑行轨道 .在木板的四周用铝合金条固定形成一个凹槽 (如图 1四周黑色的为铝合金条 ,中间白色的为凹槽 ,左端的为滑轮 ) ,以便使带玻璃管的底座在凹槽内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浮子用红色蜡烛浇铸而成 ,在浮子里面偏下的位置放上一个铁制的螺帽 ,用来被玻璃管下面的电磁铁吸引固定 .浮子的大小在实验中保证它能匀速上升即可 .图 1   (2 )底座和支架的制作 (如图 2 ) :用宽度比凹槽略窄一点点的 ,长约 1 5cm~ 2 0cm的 ,厚度约为 2cm的厚木板作安装支架的底座 .在底座上固定两个U型金属框 ,用来安装玻璃管、能沿玻璃管移动的套环 (可用软金属皮弯制而成 )、连杆、带有螺纹的转轴和固定转轴用的螺母 .将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底部四周用铁皮固定一个转轴 ,放在U型框的转轴支架上 ,用来自由转动 .在玻璃管底部的下面安装上...  相似文献   

10.
图1题目(武汉中考)如图1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吸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温度计.(写出仪器名称)解:由题知,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  相似文献   

11.
1.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了证明其反应的产物,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Ⅰ。将过氧化钠粉末装入较粗的玻璃管A中,另一粗玻璃管B不放任何物质。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用y形管分别与上述A、B玻璃管相连,同时在A、B管的末端连结带有90。角的玻管橡皮塞,将导管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三物理课本(华东版)的"分子和原子"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明显低下去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装置如附图所示.圆底烧瓶宜用小于500毫升的,内盛酒精不要超过烧瓶体积的1/2,这样可以安全一些.喷咀玻管的中部吹成球形(球形至喷咀距离约4至5厘米)以起缓冲作用,并引一玻管插在一个玻璃瓶(可用一般的药瓶)口的橡胶塞上,使冷凝为液体的酒精在球形处流下玻璃瓶,不致堵塞喷咀,保证火焰稳定.据我们使用的体会,喷咀的内径以能插进大头针尖的1/2为宜.喷咀太小,由于酒精蒸气出得慢,致使承接冷凝液体酒精的玻璃瓶  相似文献   

14.
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玻璃管内径越小,演示毛细现象越明显。红水温度计内径很小,是最理想的毛细管。若用毛细管和水槽做演示,浸润液体(水)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比较明显,但不浸润液体(水银)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是看不清的。我们改进的演示器,用连通器代替水槽,毛细管内水银液面比粗玻璃管内水银液面低的现象能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5.
1材料用具 孔径为05cm的玻璃管长80cm、注射器针管、乳胶管、脱脂棉、凡士林、三合板、木板、白漆、天竺葵枝条和橡皮套。2制作方法 将玻璃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弯曲成U形。用4cm长的乳胶管将U形管的短端与注射器连接起来。使整个装置不漏气,形成一个连通的密闭装置(如图)。将三合板截成如图形状,在三合板的背面做一个木板支架,使之能立稳。3使用方法 用注射器向仪器内注入带有颜色的水(清水中滴加红墨水),如有气泡应驱除。剪取一段天竺葵枝条,插入注射器针管内。再用一小团脱脂棉固定。最后在注射器针管口…  相似文献   

16.
用100ml量筒一支作外套管,30ml试管一支作内套管(见图一),在外套管上配一个三孔塞,内套管上配一双孔塞,然后在三孔塞右边一孔安一个稍粗的短管,左边一孔插入一支30cm的滴管,作为在外套管中加浓盐酸之用,再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玻璃管分别穿过中间一孔和右边的短玻璃管,并和内套管的双孔塞连接起来(如图三)。在内外双套尖嘴玻璃管和粗玻璃管外,罩一个长10至12cm内径1.5cm的通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装置如下图A 用离子交换柱弯制的玻璃管B 用玻管弯制的长滴管C 安全漏斗 D 铁架台E 止水夹 F 温度计G 玻璃盖片 H 玻璃活塞I 小气球 J 15 0ml锥形瓶K 酒精灯 L 垫木M 5 0 0ml烧杯2 实验步骤2 1 在 1 5 0ml锥形瓶中注入约 5 0ml水 ,在烧杯中注入适量冷水 ,向玻璃管中注入1 5ml浓硝酸 ,再逐滴滴加浓H2 SO42ml,用长弯曲的滴管取 1ml苯插入带有安全漏斗的橡皮塞中 ,塞紧管口 ,挤压滴管胶头滴加苯。2 2 打开止水夹放出冷水 ,然后向烧杯中注入热水 (约 6 0℃ )。2 3 插入温度计 ,在 6 0℃水浴…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92年第2期《对一蒸发问题的辨析》一文举出如下问题和解答: 原题:在同一教室内的三支温度计放置如下图所示:(1)放在空气中,(2)放在装有酒精的开口烧杯中,(3)插入密封的酒精瓶中.其读数都是20℃,你将如何判断哪一支温度计不准确? 原解:(2)中的酒精由于蒸发而降温,应低于20℃,所以(2)中的温度计不准确。该文认为原题原解都错.按照该文的逻辑,(2)、(3)两种情况,在酒精表面上均在蒸发而在酒精内部  相似文献   

19.
一、乙醇氧化成乙醛实验的改进按图组装仪器。在细玻管一端卷2-3层滤纸,并大部分塞入较粗的玻管中,滤纸的另一端浸没在酒精中,在粗玻管的适当位置放置镀银的铜丝团;由细玻管缓缓鼓入空气(或Q_2)。在加热铜丝团时,酒精受热挥发,其蒸气与空气在铜丝团处混和,经催化氧化成乙醛: 2C_2H_5OH O_2(?)2CH(?)CHO 2H_2O 乙醛蒸气通入冰水中被吸收制成乙醛水溶液。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三物理课本(华东版)的“分子和原子”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明显低下去了(如图1所示)。课本认为这是分子间存在空隙造成的。本人认为这个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