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陈独秀被开除出党之刍议曹国华陈独秀是我党的首要创始人,为我党创建初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的‘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的民主三部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新青年》时期拥护“德谟克拉西”-建党以后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大革命失败后重新高举民主主义旗帜。经过否定之否定,上升到新的思想高度,尤以最后见解曲终奏雅,堪称绝唱。它属于20世纪人类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斯大林矛盾根源于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由谁承担问题。斯大林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唯一正确的政策”,大革命失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执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陈独秀则认为,无论自己还是共产国际,都不应该推卸对大革命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曾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并且力图在实践中贯彻,但是,由于其指导思想的错误,使已经获得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付诸东流,结果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1927年夏天失败了。这次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史学界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错误完全归罪于陈独秀,认为共产国际路线一贯正确,对大革命失败一点责任也没有;另一种认为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完全由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陈独秀所负责任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为,苏联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党内合作”政策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与服从的组织关系使中共失去了领导国民革命的自主权力;国共力量对比悬殊使得革命失败不可避免;陈独秀自身性格亦与“右倾机会主义”定性相左。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政治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在政治、组织上由右倾机会主义发展到了取消主义。从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堕落成为一名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在抗战时期,他主张积极抗战,但其抗日政见又有反共消极的一面。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完全是一个从党内分裂出来,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而不是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与张国焘交往轶事》(《党史文汇》1997年第11期,作者张家康)一文说:“大革命失败后,张国焘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之身,对陈独秀已由阳奉阴违转为恶劣无礼,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他甚至拍着桌子辱骂陈独秀。”此事涉及中共党史上两个重要人物,为了弄清历史的真相,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认真的考证,考证此事发生的时间,分析出现此事的原因。张国焘拍桌大骂陈独秀,确有其事,但此事发生在何时,是大革命失败之前,还是真的如上面引文所说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即中国大革命何时失败,这则史料的来源及张国焘为什么会这样无理呢?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肯定到否定再上升到肯定的过程。其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推进——社会发展五种形态和两种进化方式;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定位——初期资本主义;对未来中国社会的预计——发展资本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陈独秀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谁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这个结论 ,一直阻碍着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陈独秀作出公正的评价。俄罗斯新公布的档案资料为推翻这个结论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这些资料表明 ,以前人们所谓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重大错误 (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三大问题上的退让 ;反对北伐 ;汉口特别会议上右倾错误的恶性发展 ;对蒋介石的妥协 ;对汪精卫的幻想 ) ,无一不与莫斯科方面的指导有关 ,其中有些决策甚至是莫斯科的代表越过陈独秀直接作出的。事实雄辩地表明 ,对中国大革命失败应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陈独秀 ,而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 )中央 ,以前加在陈独秀头上的“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帽子应该摘掉。  相似文献   

13.
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战略指导思想 ,借以揭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 (一)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工农红军的产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造与发展 (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一年九月) 一、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一九二七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遇了强大敌人的内外袭击,由於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不能正确地抵抗这个袭击,使中国的革命事业受到了惨重的失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  相似文献   

15.
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革命论问题是陈独秀革命理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不仅确认了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思想,而且分析了二次革命论的反复及其演变特点。大革命时期表现为大起大落,数次反复;大革命失败后表现为一次革命论;抗日战争时期则明确为取消革命论。文章还在形成这种理论的原因方面表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后张敬让陈独秀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上或中共党内,都是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重要人物。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错误,因而过去在很多论述中,对他的前期功劳就很少提及了,甚至还有一种抑功扬过的倾向。今天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他在大革命前后的功过,这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陈独秀社会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早年陈独秀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早期,陈独秀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主流是唯物史观,大革命中后期,陈独秀逐步背离唯物史观,思想的主导倾向是唯心史观,最终,陈独秀归属于唯心史观;其伦理观、宗教观、群众观表明,陈独秀是一个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是一个不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宜笼统地说陈独秀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朱德诗选注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战胜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决定对蒋介石的大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朱蕴山都是安徽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二人交往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二人志同道合,相互支持、配合;后期,从大革命失败到陈独秀去世,二人先后因不同原因都脱离中共党组织,政见也有异,但私交仍存。  相似文献   

20.
《郑超麟回忆录》中为陈独秀所做的辩解,有正确的地方,但也存在绝对化的倾向。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有贡献,但也曾犯错误。如在"二次革命论"、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等问题上,陈独秀都犯了错误。我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应实事求是,避免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