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档案:杨振蜂,1926年生。自幼由父亲杨澄甫先生授杨氏大极、研修六十余载。禀承一代宗风。现任杨武太极拳学学会会长。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几十余年来,杨振锋先生会身心致力于杨氏太极的弘扬,在国内外发展赅力军及最广的学种。杨先生曾先后受到几十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26年7月29日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 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现任山西省武 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国际杨 式太极拳协会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 林百杰”。1985年开始出国授拳讲学,前后曾到新加 坡、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美国等 国。著有《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杨氏太 极拳、剑、刀》等,并录制出版了《杨氏太极拳,剑 刀教学录像带》。  相似文献   

3.
宋斌,男,1964年生,山西汾阳人,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自幼酷爱武术,11岁起学练形意拳。1982年入伍,在职干部3年全师大比武荣获三等功。1986年开始学练杨氏太极拳,从1987年起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大师系统学习杨家太极拳,剑刀推手。2002年被收为首批入室弟子。近年来多次跟随大师外出表演。今年七月受国际太极协会会长杨军的邀请,随恩师远赴美国一月,参加太极国际论坛及国际协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主要成绩:1988年参加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在运城比赛,获太极拳第三名,剑第四名。1996年率队参加国际邀请选拔,汾阳队获得团体第三名。1998年青岛北汽杯邀请赛获拳剑刀一等奖2001年卢山国际邀请赛获杨氏太极拳金奖2001年在三亚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得太极拳一等奖,太极剑二等奖。1996年开始,每年在汾阳市义务培训太极拳300多人次。累计达3000多人奖。2004年成功举办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第十五届锦标赛暨汾阳王杯棉标赛。并在当年创办了汾阳市第一所以文化课为主,武术为特色的小学校——汾洲育英学校2006年创办了汾阳市第一所育英跆拳俱乐部2007年当选为汾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2009年创办汾阳市...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7,(8):28-28
中国山西第三届传统杨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7月1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的60多支代表队约700名运动员参赛。110名外国运动员一起表演太极拳,成为开幕式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何迟 《武当》2012,(4):10
2月17日,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赵幼斌先生迎来了今年第一批外国学生。来自韩国首尔、釜山、仁川等市的"韩国赵幼斌杨氏太极拳总会"一行八人,在总会会长朴成哲、秘书长裴耿嬉(女)率领下,专程来到西安学拳深造。朴成哲会长还带来了他翻译成韩文的赵幼斌先生著作《杨氏太极拳真传》文稿,他  相似文献   

6.
李雅轩(1894-1976),杨氏太极拳名师。自幼喜武,从师杨澄甫,得其真传,并深研太极拳原理。1938年开始到成都传授杨氏太极拳,在四川近40年中,李雅轩培养出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成为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4,(7):27-27
李雅轩(1894—1976),杨氏太极拳名师。自幼喜武,从师杨澄甫,得其真传,并深研太极拳原理。1938年开始到成都传授杨氏太极拳,在四川近40年中,李雅轩培养出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成为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刘伟 《武当》2012,(6):6
4月23日上午,陕西永年杨氏太极拳推广中心暨西安赵幼斌杨氏太极拳培训中心落成典礼仪式,在西安市隆重举行。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根学,西安市武术协会主席陈振虎、副主席饶世树  相似文献   

9.
黄浩峰 《武当》2013,(10):8-8
受日本函馆太极拳研究会泽谷进会长邀请,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赵幼斌先生于8月10日前往传拳授艺,21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回国。此次授课共9天45个课时。普及班49人,教练员提高班20人,主要是函馆市和来自札幌在内的北海道各地的太极拳骨干。教学内容以传统85式杨氏太极拳、太极功法、推手和经典套路37式太极拳为主,还抽出课时教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杨式太极拳初段位一段的单练和对打,提高了他们浓厚的习拳兴趣,亦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武举 《武当》2013,(10):7-7
7月24日上午,由邯郸学院、台湾中华少林拳道协会主办,河北赵王集团承办的“2013邯郸·海峡两岸武术太极拳文化交流”活动在邯郸学院逸夫楼太极训练馆举行。邯郸市意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球功夫网邯郸记者站站长谢永广先生担任交流活动主持,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执行院长马建华致辞。马院长表示,海峡两岸情缘血浓于水,“2013邯郸·海峡两岸武术太极拳文化交流”,对于传承中国功夫,增进两岸骨肉亲情,具有重要意义。大陆与台湾的民间交流越来越广泛,他希望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功夫,在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次交流会上,邯郸太极拳名家刘彦军、姚志公、张洪光等人分别展示了杨式太极、武式太极和形意拳等内家功夫。来自台湾的陈清钦先生,为大家带来了融人杨氏太极的螳螂拳。他那紧凑灵巧,柔和稳健的拳姿,博得全场掌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武当》2014,(1):I0001-I0001
11月30日,浙江省乐清市太极拳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在乐清市西门体育中心隆重举行。乐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方青,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陈顺安,温州市体育局和乐清市体育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到会祝贺并观摩,乐清市太极拳协会各分会的2000多人参加了此项活动。乐清市太极拳协会会长谢贤柱在大会上做总结报告,回顾了协会成立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为乐清市乃至浙江省武术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温州市武术协会主席李志荣,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陈顺安,乐清  相似文献   

12.
冯铮 《武当》2011,(10):4
8月19日上午,由山西省体育局、山西省体育总会主办,山西省武协、山西省形意拳协会承办的2011年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山西省第27届传统武术锦标赛在太原万柏林体育馆开幕。此次大赛竞技项目有形意拳、太极拳及其他传统拳术三大类。有  相似文献   

13.
6月23日下午,由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文化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省武术协会、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太极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06,(6)
赵子华先生,1933年生于安徽宿州,1952年毕业于安徽医专,先后就职于蚌埠市第二、第一医院,副高职称。现任蚌埠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蚌埠市杨氏太极拳委员会会长兼总教练。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相似文献   

15.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蒋林 《武当》2014,(11):25-25
任何内家拳种,除养生健身外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战技击。杨氏太极拳更不例外。杨氏太极拳之所以名誉天下,就是实战打出来的。现在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拳、老人拳,最多也就是推推手,真打起来根本不行。即使在武术行内,练外家拳的、练拳击散打的等等,也普遍瞧不起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前,杨氏太极拳是打出来的,现在怎么就不能打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观念上的错误。认为只要坚持现在一般的练法,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17.
6月26日~29日,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赵幼斌专程赶往革命圣地延安市和志丹县,为当地杨式太极拳学员和爱好者进行讲学和辅导。在两地共进行了4次集体的太极拳辅导,4次骨干推手辅导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武术协会为了贯彻《全民健身纲要》,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搭建活动和展示的平台,实现协会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2012年11月24日-25日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吉林大学体育馆举行了“全省太极拳健身展示大赛”。全省共有69支队伍1500多人参加了比赛活动。经过2天角逐,共产生1258块奖牌,其中金牌315块,创造了吉林省有史以来武术活动规模、参加人数和奖牌之最。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恩师王永年先生诞辰120周年,每每想起跟随恩师学艺的日子,对恩教诲师总是感慨万分,历历在目,恩师王永年(1893年11月7日——1 973年9月18日),河北邯郸峰峰县人,自幼好武,习家传少林武功,深有建树,为弘扬光大中华武术,专程赴任丘县莫州镇,拜武术名师黄柏年门下成为第七个入室弟子,长期勤学苦练,深得形意拳法真髓,后回到家乡又得杨家表亲石老师传授正宗杨氏太极拳,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1 91 2年恩师王永年随师到天津"中华武士会"  相似文献   

20.
晏骏  李朝旭 《武当》2013,(8):18-19
24式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创编出来的,其中拥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与传统杨氏相异的地方。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中,其对手指的要求是自然伸直,且呈现出"荷叶掌",在练拳时伸出的手掌犹如"照妖镜",五指肚要相聚。但在双手于体侧抱球动作,其要求则是不相同的。传统杨氏太极拳抱球,双掌心斜相对;而24式太极拳则说体侧抱球,双掌心相对。在行拳途中,下肢的重心转换更体现出了二者的不同。不妨让我们以左搂膝拗步承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在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目光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很明显,传统杨氏太极拳的重心转换为"实转"。在24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平稳后移,逐渐使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