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不会损害就业和出口过去的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损害中国的出口和就业。人民币自2005年7月与美元脱钩后对美元升值了17.5%,但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份额仍持续扩大,甚至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仍是如此。中国的出口并未受人民币汇率的显著影响,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出口中包含了较大部分的进口中间商品。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利形式。中国传统法律中常常用杀人偿命的方式解决人身损害的问题。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大清律例》关于人身损害的民法救济问题,即从人身损害的用途分析了《大清律例》中关于人身损害的民法救济的内容,从关于人身损害的所有法律规定及相应的处理手段探讨了其特点。从惩罚、补偿及赎罪等方面论述了民法救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的矛盾是晚清中英外交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交涉中,赫德无论是从言论还是从行动上,都是站在中国一边。在镇江趸船案、"台湾"号假货单案、芜湖青麻案和佩奇案中,赫德帮助中国与英国驻华使领馆进行抗争,并取得了胜利。赫德在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当英国驻华使领馆损害到中国海关的利益时,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赫德的个人利益,同时也损害了英国在华的长远利益,所以此时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的矛盾急剧尖锐化,从而促使赫德在中英商务与司法案件中帮助中国政府在中英交涉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已不再是横亘在中国企业面前无法逾越的天堑。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贸规则的有效运用和经济的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利用非关税壁垒,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文章就技术壁垒对中国的损害和损害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破解壁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一些错误指示和民族利已主义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起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日益陷入繁琐化的泥沼,这不仅仅损害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利益,也损害了各级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数以亿计的家长的利益。而教育的繁琐化,归根到底折腾的是中国教育,折腾的是中国学生,折腾的是中国的未来。当今中国教育的繁琐化,表现在教育的所有环节和所有方面。从备课环节,到上课环节,到作业环节,到评价环节,都全面繁琐化了。一、备课环节繁琐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精神损害没有纳入国家赔偿的根源 ,论证建立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并提出在中国建立此制度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交往中的垄断行为屡见不鲜,这损害了市场经济体系,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垄断行为古来有之,也历来受到鄙夷。到今天垄断行为已经从遭受道德的谴责发展到需要用法律才能较好的规制之。针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交往现状,笔者以为反垄断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公平合理的竞争,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良性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时期是经历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阶段,共产国际一如既往地指导中国革命,但是其间出现了许多失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损害。不过中国共产党及时发现错误的政策,并且及时纠正,拯挽救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明行为     
近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举措之一,政府从征集“中国公民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入手,发起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相似文献   

12.
《民报》学人认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家自由,而且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们一方面抨击西方列强,一方面把革命的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月牙儿》是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女人同演一出戏。她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形象。 小说把人物置于民族文化史、黑暗军阀的统治,封建思想藩篱的背景中,展示了国民精神和民族心态,人们在物质精神上的损害,同样地暴露了国民的致命弱点:奴性与愚昧。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社会又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过程中,行政决策主体往往会置行政决策伦理规范和原则干不顾,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腐败现象时常发生,行政决策权力经常被用来满足个人利益。阐述了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伦理失范表现和危害,分析了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伦理失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中苏关系恶化之首要因素为国家利益说质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斯大林时期比赫鲁晓夫时期对中国国家利益损害更大,但中苏关系的恶化却发生在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在国家利益问题上争执的结果是国小失大,特别是毛泽东是以虚幻的主权损害替代了实在的国家利益损失;1969年以前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方针和原则,往往未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国际主义高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重于国家利益。因此中苏关系恶化的首要因素为国家利益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南海局势不时被热炒。多种势力企图浑水摸鱼,从中渔利,后果是侵害中国的领土领海和主权完整,最终损害地区局势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受害国,日本应对其所造成损害给予相应的赔偿,但日本却没有履行责任。本文论述了战争赔偿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赔偿要求;又指出了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受害赔偿及要求受害赔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法西斯势力的侵略与扩张为中苏两国关系缓和提供了契机,苏联基于自身利益给予中国以较大援助,并在避免中国内战方面发挥了客观上的作用。但苏日两国签订的中立条约损害中国利益,是两国关系的倒退。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中苏关系日渐向好。  相似文献   

19.
中美轮胎特保案显示出在全球金融危机时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频繁遭遇各种贸易障碍,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研究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并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是我国新时期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能够平稳渡过危机,最先实现起稳回升的情况下,投资者预测中国房地产业的东风再次到来,大量资金涌入地产业,造成房价快速虚涨.这将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