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九六二年十月,郭沫若同志游览普陀山“潮音洞”,拾得一册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郭老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并署着当天的日子。他马上叫人寻找失主。结果找到的失主是一位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  相似文献   

2.
1962年10月郭沫若同志游览普陀山“潮音洞”时,拾得一册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并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结果找到的失主是一位神色忧  相似文献   

3.
1962年秋天,著名作家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时,在梵音洞拾到一个笔记本,里面有一副绝命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郭沫若看完后非常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是一位少女。原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3,(5)
育红小学的语文课教学改革十分深入,教语文的王老师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出作业题。一、小明总结了比喻人常用的三个字的习惯用语,出了一道填空题: 例:不明事理的人叫(糊涂虫)。①十分痛恨的人叫( )。②只会死读书的人叫( )。③不识字的人叫( )。④偷东西的人叫( )。  相似文献   

5.
闹闹买了两张魔术纸。一张可以让人哭,一张可以让人笑,就因为这两张魔术纸,闹闹又闯祸了……有一对小姐妹。姐姐叫文文,非常懂事,不论做什么,处处都让着别人。妹妹叫闹闹,很调皮,一肚子馊主意,一有机会就想占便宜。一天,闹闹在街上遇到一个魔术师正在卖魔术纸。魔术纸有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邓小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具有开拓型思维方式。唯实方针的坚持与发展,构成邓小平这一思维方式理论前提;超前性思维(包括前瞻和前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包括多向、双向和侧向思维)构成这一思维方式的两大内容,在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中,处处体现着这些思雏方法。宁波人思想解放,首要的一点是要向邓小平同志学习,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8日阴天班长班长,一班之长。大家都看着我表面上风光:动不动就开会,讨论工作,带一帮人检查内务,处处被人笑脸相迎,半亲热半巴结地叫我  相似文献   

8.
董武同志在《<曹刿论战>申的“论”》一文(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六期)中,指出“有很多人被题目中的一个‘论’字所迷惑”。把全文归结为文章意在一个‘论’字,处处紧扣一个‘论’字来写等等,把这篇文章误认为是一篇议论文”。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按照记叙文的特点去处理,而不能只扣一个‘论’字”。  相似文献   

9.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时,在梵音洞捡到一个笔记本,里面有一副绝命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郭沫若看完后非常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是一位少女。原来这位少女考大学三次落榜,她想自尽“魂归普陀山”。郭沫若耐心地开导她:“这幅对联说明你有一定的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我替你改一  相似文献   

10.
(1)社会的价值取向并不决定于上级的提倡,而是决定于现实中的吃亏与得利。(2)如果撒谎的人处处倒霉,虚假的人处处碰壁,人们能不诚实吗?(3)如果正直的人受到奖励,见风使舵的人受到惩处,人们谁不愿正直?(4)如果善良能够丰衣足食,不善良的人去沿街乞讨,谁能不善良?(5)许多学生在学校一直受着良好的教育,可到社会上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6)坚持认定的真理,往往四处碰壁,而完全改弦更张,又让自己面目全非痛苦异常。(7)许多人所谓成熟的过程,就是放弃学校所受教育的过程。(8)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是正确的,学生们在社会上应该如鱼得水。(9)受着正确…  相似文献   

11.
竹子的启示     
正5月17日晴有一本书,书上没有一个字,可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名字,可人人都是作者;书上没有固定的插图,可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画面,这本书就叫生活。生活处处充满着快乐与忧伤,充满着无穷的知识,就看你怎样去挖掘她、欣赏她和对待她了。生活带给每个人的启示是数不胜数的。当然,我也毫不例外。一个平淡的周六,我和朋友到村南边的一座山上  相似文献   

12.
胸怀     
1948年5月的一天,河北省平山县西柏(bǎi)坡村有 位叫阎(yán)如魁(kuí)的农民,挑着一担(dàn)从外 地买的粮种(zhǒng)返回村里。当走到离村边不远的田间 小路时,发现有几个人正迎面走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毛泽 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同志。他们一边走,  相似文献   

13.
有一对小姐妹。姐姐叫文文,非常懂事,不论做什么,处处都让着别人。妹妹叫闹闹,很调皮,一肚子馊主意,一有机会就想占便宜。  相似文献   

14.
一个都没少     
(文题)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一个人显得多么渺小而孤独,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处处有父母精心的呵护,处处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处处有父母无私的牵挂,处处有父母关注的目光,处处有父母无言的支持……这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了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编辑同志: 我向您反映一件不应发生而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贵刊今年第5期第16面发表的新疆喀什二中高一(二)班学生杨晓辉同学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结构图之我见》一文,系抄袭汲宗增同志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结构——见《语文学习》一九八四年第八期第20面。初次看到杨同学的文章,确实叫人一振,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关于什么类型的左半连续性是连续性的充要条件这个问题,康继鼎、刘峙山在[4]中得结论:定理f(x)定义在〈a,b〉上几乎处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f(x)在〈a,b〉上几乎处处左半连续,其中〈a,b〉代表各类区间。本文的目的是探求函数的几乎处处在(右)连续的充要条件和几乎处处有左(右)极限的充要条件,并得到一系列等价的命题。二、准备知识,  相似文献   

17.
1981年李泽厚同志在《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一文中提出了他的哲学是主体性哲学。什么叫主体性哲学?他作了一些说明。他说:“人性便是主体性。”(《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人性“也是今天哲学的中心课题”(第155页)。这说明他的主体性哲学是以人、以人性为基础和中心的  相似文献   

18.
1961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东欧组(“文革”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室)工作。因为所里办公室拥挤,我和一些新到的同志多在办公楼后面两人一间的宿舍里看书、写作。一个多月后,也就是这一年底的一天上午,同屋的楼肇明同志照例去图书馆上班,刚打开门,只见迎面站着一位长者,他手里提着个大书包,腋下夹着厚厚一叠外国报刊杂志。没有等我开口,他就脸带微笑地说:“钱善行同志?我是戈宝权。”“啊,戈先生……”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叫我同志,以后我们是同事了嘛。欢迎您到我们组里工作。没…  相似文献   

19.
殒落的流星我是涅法雷姆人,请别问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据小道儿消息说:"新崔斯特瑞姆"有异常情况发生,作为一名天生的优秀探险家,这不得不让我感兴趣(图1)。往前走不远,发现了一个有人守卫着的大门。一位看起来像是队长同志的头顶着一个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认为自己所倾慕的人处处可爱,是世界上最美的,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客观的角度评价都很平常。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而这种晕轮效应在文学的创作和欣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