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与非比喻广东丰顺县一中刘柏青在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像、仿佛”等比喻来表示比喻关系,是明喻的辞格。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就一定是比喻句。构成比喻的条件是:①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②两者必须有相似点。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  相似文献   

2.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3.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将比喻论证正式列为论证方法之一。这是不够慎重的,因为这种提法缺乏科学根据。真理能靠比喻来证明吗?否。一个正确的论证过程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符合思维规律。但是,被有人看做前提的比喻,其真实性却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5.
(1)他馋得像猫! (2)他馋得像检查团! 句(1)用了比喻,这是确定无疑的。句(2)是不是也用了比喻呢?从表面的形式看,句(2)与句(1)一样,都具备明喻的表现形式:甲像乙,“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所以,似乎可以回答说:也用了比喻。其实不然,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句(2)不是比喻句,人们知道,构成比喻的条件,除了被比喻物与比喻物必须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见胡裕树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这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彼此截然不同,不是同类事物。如果两个事物属类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即使它们靠了“像”这样的比喻词(当然实际上不能称之谓比喻词的)得以联系起来,整个句子也不能算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6.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指出:“要用譬喻约有两个重要点须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相同。”这段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比喻的特点,而且已被大多修辞书籍所沿用。对比喻的特点,古人也早有阐发,但不够全面。如《艺文类聚》卷五十六引晋挚虞《文章流别》说:“比者,喻类之言也。”朱熹在《诗经集传》里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里,前者道出了比喻的两个事物间要有相似之点(类),后者说出了比喻的两个事物要是不同的事物(此和彼)。的确如此。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若为同一个事物,比喻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但若二者之间绝无相似之处,则本体和喻体就失去了其联结的桥梁,没有了交通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教学要重视运用。今年的高考题中共有9道语言知识题,全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命题的,涉及到规范、连贯、合乎情境等各个方面。可见平时的语言知识教学,最终必须以学会运用为目的。如果学生对什么是比喻、构成比喻的两物必须有相似点、比喻有什么作用等等,说得头头是...  相似文献   

8.
病喻指瑕     
病喻,即使用错误的比喻。比喻的运用由于数量多,频率高,其错误也时有发生,而且病情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比喻的“多发病”。比喻由于受到语法、语义、语境的制约,其组合就不是任意的。而必须恪守语法规范,追求语义完美,注意语境协调。否则,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它包括状语(比喻)与中心语和定语与中心语(比喻)搭配不当两种情况。例如:  相似文献   

9.
别称是利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个别事物来说明解释另一个别事物,给予后者一个新称谓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新格与比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通过类似联想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人们的已知来说明未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变化上也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别称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别称中的两项事物都只能是个别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则不受此限。明辨别称与比喻的同异,就可以避免辞格应用与辨析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联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依存的比喻连接成为整体的比喻群。联喻有两个特征:一是相关性,本体之间、喻体之间都有某种关系;二是呼应性,前后比喻之间往往互为条件,孤立地看其中一个比喻似乎十分平常,但将几个比喻联系起来着眼于它们的呼应关系,会感到贴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本文从三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比喻意义相同,进一步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搜集和研究它们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彭晔 《语文知识》2001,(8):37-3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看戏》一文课后练习五第3小题如下: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了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说说“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这两个比喻的异同。对于上述题目,我们认为“这两个比喻”的提法有些不妥。因为“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并不能算作比喻。我们都知道,比喻是用乙事物来说明描写甲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可分多类,其中单明喻就有多种形式,常用格式有“(好)像……一样”“(好)像……似的”“仿佛……一样”“跟……一样”“同……一样”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以上格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子很多: ①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一、按题目要求填空 1.《荀子·劝学》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阐明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请将其写在下面:,;,。用两个比喻从一反一正两个方面论证了只要坚持不懈,学习再难也不难,否则再易也学不成,请将其写在下面:,;,。又用两个比喻一正一反阐明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的道理,请将其写在下面:。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天中学刊》2005,20(1):96-97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辞格之一。比喻构词也是最常用的修辞构词法。比喻构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结构型,二为意义型。  相似文献   

15.
类比或叫类比推理,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一种推理形式,比喻是修辞学所研究的一种修辞格。类比与比喻的关系究竟如何,目前在逻辑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比喻也是一种类比推理;有人认为比喻是一种推理,但不是类比推理。对这两种意见,我们认为都值得商榷。因为类比与比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比喻只能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不是一种推理形式。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形式逻辑与修辞学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或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样才能运用比喻。一个比喻句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和比喻词,  相似文献   

17.
作文招招鲜     
本期第一招:准备一堆好玩的比喻文章写得好.比喻是个宝。比喻,说起来容易.把两个相似的或者有某些共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比较。但要比喻得好,比喻得让人会心一  相似文献   

18.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喻体必须是一般人都见过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思想感情的积极的修辞方法。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在把握好比喻褒贬尺度的基础上,就应该(也必须)注意到美感,切不可忘记“美的因素”。请看两首古体诗:其一五绝·雪  相似文献   

20.
是夸张还是比喻问: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对于这两个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的老师说是比喻,有的说是夸张,还有的说是夸张兼比喻或比喻兼夸张。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平邑县武台乡中心小学赵健龙答:对于这两个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许多教师存有不问的看法,分歧点集中表现在:是比喻还是夸张。夸张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方法,有时确实存在着一些难分难解的瓜葛:有些比喻有夸张的色彩,有些夸张借助比喻的方法。但是从语句的形式、内容和表达的主要目的上看,比喻和夸张还是能够区别开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