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翟隽 《新闻实践》2005,(3):54-54
杭报集团日前与杭州移动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杭州推出“手机报纸”。该手机报是以杭报集团下属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和《每日商报》等媒体信息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借助“杭州网”的采编力量,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和发布的。手机报内容的采编、发布流程完全按照杭州网新闻采编管理办法执行,强化导向意识和二次把关意识,保证手机报纸弘扬主旋律的新兴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吕卫星 《新闻实践》2014,(10):24-24
手机报是在手机上发行的“报纸”,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拇指媒体”。它依托移动运营商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新闻资讯。我所在的浙江手机报创刊于2005年5月17日,是国内第一份省级手机报,开创了地方手机报模式,现今读者已突破百万。但在新形势下,浙江手机报的发展遭遇瓶颈:手机报是以彩信形式,每天两期、一早一晚发送,新闻时效性不足;手机报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传播新闻,全媒体手段缺乏;手机报是收费产品,每月5元,在多种新闻客户端产品竞争下,用户数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联通G网GPRS彩信业务近期的推广,各媒体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手机报业务,开始拓展新的领域,潜在用户数量大幅度增长,彩信手机报的发展,应该说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基于这种发展形势的判断,由鲁中晨报创办的《鲁中手机报》抓住机遇,对报道形式进行了全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手机报纸:传统报纸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到2005年,“手机报纸”随之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杭州、广州、深圳等地主要报纸纷纷跃上手机屏幕:2005年5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共同打造,整合浙报集团20家报刊、浙江在线50余个频道新闻信息资源,依托移动通信平台传播的《浙江手机报》问世;2005年7月,《深圳晚报》与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联合推出《深圳晚报手机版》;2005年8月,广东移动联合新华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  相似文献   

5.
柏松 《新闻世界》2013,(11):85-86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带来海量的信息与搜索功能,还带来了无地域传播的可能,手机报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手机电视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移动电视、3G技术、微博、微信……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媒体急速扩张着对人们的影响。传统纸媒该如何走出困境?本文从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纸媒体的困境入手,分析了新旧媒体各自具有的优势,初步探讨了新时期、新条件下纸媒体的前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手机报探析——以“两会”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五媒体的代言人,手机报成功参与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打开了“两会”报道的新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利用优势、改进不足,做大、做强手机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报的媒体特征和手机报运营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报作为新兴媒体显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生命力。手机报具有即时、互动、分众等鲜明的媒体特征,概括起来就是"精、微、快、动、准"。手机报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营模式也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在手机报运行和发展的进程中要处理好子媒体和母媒体、市场运营与广告盈利、手机媒体与移动运营商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纸质媒体跻身电子媒体的一种新探索,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报一经推出便备受关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直在内容上默默无声的手机报利用自己快速便捷的特性为受众提供了及时的新闻报道,开辟了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后广大受众获取进展信息的新渠道。本文将以《抗震救灾手机报》为例,试述“第五媒体”手机报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的功能特征及尚待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体间的不断融合,诞生了一批新媒体。在一批数字媒体中,手机报发展迅速异军突起。手机报是报社、移动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共同打造的信息传播平台。虽然目前手机报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但在媒体形式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否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是否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叶琦 《新闻世界》2013,(10):48-49
近年来,传统的平面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蚌埠日报社也在2013年1月31日与当地移动运营商合作,开通了《蚌埠手机报》,短短四个月来,已经拥有订户五千余户,且与其他地市媒体手机报相比有着明显的特色。本文分析了地市级媒体手机报的优势,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晋生 《青年记者》2012,(17):66-67
手机报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媒介,由媒体和网络运营商等合作开发的一项为用户提供及时资讯的电信增值业务,被誉为“拇指媒体”和“影子媒体”.按其呈现形式,主要有短信版、彩信版、Wap网站版、IVR语音版和客户端软件版等5种.目前普及率最高的是彩信手机报. 由于内容同质化、信息量有限以及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手机报在发展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导致用户黏度较低,退订率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体间的不断融合,诞生了一批新媒体.在一批数字媒体中,手机报发展迅速异军突起.手机报是报社、移动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共同打造的信息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3.
何璇 《新闻采编》2007,(1):11-1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给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当传媒业遭遇数字化,传媒生态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媒介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洗牌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  相似文献   

14.
媒体扫描     
交通广播的发展空间潘力在《受众移动化到媒体移动化——交通广播的发展空间》一文中指出,在新闻传播媒介日益向移动化趋势发展的今天,交通广播作为移动媒体的先行者,面对着手机报、车载电视等新兴移动媒体  相似文献   

15.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电子化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介,是传统报纸与新型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产物,它由报纸、移动通讯商、网络运营商联手开通信息传播渠道,用户可以灵活地在手机上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16.
“手机报”的极限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川 《网络传播》2005,(11):48-49
继互联网之后.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开始成为眼球注意力的新焦点,而“手机报”正是由此应运而生。从去年7月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到今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相继大手笔推出“手机报”,再到今年8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推出广东省级“手机报”,各地报业开始纷纷筹划和推出“手机报”,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17.
社区手机报的现状 中国社区手机报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几种主要类型的社区手机报由于其脱胎于传统的纸介质社区报,发展缓慢,单独的社区手机报更是少见,大多数社区报内容出现在主流媒体的社区版中.现在主要成型的是国内第一家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版》、天津《滨海时报》、深圳《南山日报》等社区报纸,作为媒体现代化的新一代产品.  相似文献   

18.
手机报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是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自2004年第一份手机报问世以来,5年间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已达300余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底,《常州日报》与常州移动合作,推出了“常州手机报”,正式参与了自2005年发展起来的手机媒体这一新兴传媒的竞争。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是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就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笔者以为,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更多的需要的是冷思考。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运转起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发展手机媒体实际是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6年,业务已经覆盖短信、手机报、无线互联网,手机音视频等主要手机媒体形式。”新华网总裁助理李俊介绍说,“对于手机媒体而言,新华社应是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的提供商,新华社将自己的新闻信息提供给运营商、服务商、媒体。新华社目前发展不错的手机媒体是新华社手机报,各大运营商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