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中,教材对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作如下描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样,通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就可以得到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实验操作中,凭借手的拉力很难让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一个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读数误差较大。为此,笔者用重力驱动对该实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是一个难点知识,有些同学很难掌握它。然而经常要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的摩擦力,不能理解它的实质,只凭主观意识判断,往往又会出现错误。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掌握这方面知识,现把这类题型介绍如下: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A.3NB.2N  相似文献   

3.
1 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操作为:手拿弹簧测力计,拉着滑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如垫毛巾等)、改变压力大小(加砝码)重做上面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前后拉力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摩擦力实验存在的问题通常"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操作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一年级物理“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 ,常用以下方法来演示“验证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实验 ,其步骤是 :图 11 .用弹簧秤测摩擦块的重力 G;2 .用弹簧秤拉着摩擦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其拉力 F拉 ,如图 1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F拉 =F摩 ,正压力 FN=G;3.用测量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关系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此实验方法多次用到物体的平衡条件 ,最后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的规律 .此方法不违背物理学原理 ,简便易行 .但步骤 2中拉力的数据是摩擦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直接读取的 ,其存在三个缺…  相似文献   

6.
1.水平使用 例1如图1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天花板上,用3N的拉力向下拉它.示数为3N,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女置,两端各施加3N的拉力,如图2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相似文献   

7.
陈元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12):42-42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上册第18页中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如图1所示,需调整吊盘上重物的质量,使得只要沿着拉力的方向轻轻推一木块,木块就能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问的滑动摩擦力,要做到这点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林贵  叶智毅 《物理教师》2007,28(6):34-34
山东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72页的实验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的关系.本探究实验教材这样描述:将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固定的有粗糙表面的水平木板上,用力F拉木块,图1使木块沿水平面匀速滑动(图1),记录拉力F的值.通过在木块上加  相似文献   

9.
<正>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的改进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摩擦力一节中,为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材的提议和我们实际所作的实验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0.
(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水平桌面上放一重10N的M物体,如图1所示,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则M物体还受一个为___N、方向___的力.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或作用.3.下面的做法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1)刀口磨得很薄_____________,(2)图钉帽面积比图钉尖面积大得多____________.4.重5N的物体在1.5N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图1木块受到的支持力为N,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___N.5.一个水桶内装有一些水,已知桶底受水的压强为3.92×103Pa,则桶内水深______m.6.连通器中只…  相似文献   

11.
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测定比较困难,许多老师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都避开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定,往往采用课件或是通过直接讲授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素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妥。我对于该内容的采用的实验教学方式,供老师们参考。1实验器材测力计(弹簧秤)1个,方座铁架台1套,钩码1组,白纸,铁板等。2实验方法在水平桌上放好长木板,板上放摩擦块,用长线与测力计连接,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不动,如图1所示,当以适当的速度向右拉木板,使木板不动并且测力计有稳定的读数F时,则板与摩擦木块间的摩擦力f=F。向摩擦块上面的凹槽中放入…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节中,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再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一块较粗糙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力和运动时,常受生活中直观感觉的影响,出 现如下一些错误:· 一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不能灵话用于解题中 例IA沪为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如图甲所示, 将它们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作用在刁上的水平力巩推 它们,并以速度。l=l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 凡=1 ooN.若将他们靠着放在同样的水平桌面上,如图 乙所示,用水平推力凡推它们且以速度:2二Zm/s做匀 速直线运动,则() B A 公2 —~.卜 竺蒸熏 图乙 A·凡=200NB.凡二10oN C .100N<凡<20oND·凡>200N 误:凡=200N,造成此错误的原因是:乙的接触面积 是甲的2倍,所以直观地认为推力凡…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学中关于摩擦力习题的解答,不少学生感到费解无从着手,为突破这一难点现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如下:例1如图1,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摩擦力为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则推力解F2析为:N·(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摩擦力的决定因素的理解,一般可从平衡力的角度来分析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由于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处平衡状态,此时在竖直方向上B受到的重力和A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如果B在水平方向上…  相似文献   

15.
方法一:只用一只弹簧秤,测定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步骤。①如图1,先将小木块用弹簧秤挂起,静止时读出弹簧秤示数为F1。②再将小木块置于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秤匀速拉动小木块,记下弹簧秤示数为F2。③由μ=F2/F1计算得小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解析。F1=mg,F2=f,N=μmg,f=μN则μ=F2/F1c.误差分析。难以控制小木块作匀速运动,测力计示数不稳,误差较大。方法二:用一把刻度尺,一根橡皮条,粗略测定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步骤。①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  相似文献   

16.
1原实验存在的问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摩擦力”有一个“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是这样的:学生手拿测力计,拉着滑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同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改变压力的大小(加砝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垫布,毛巾)、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将滑块侧放)重做实验,将测力计前后的示数比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实验操作看起来容易,但作为学生探究实验,存在以下问题:①手拿测力计拉着滑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  相似文献   

17.
传统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手拉着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实验演示不直观,实验难度大,特别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学生难于真正理解.通过对传统的“滑动摩擦力”实验的改进,便能方便直观的演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拉力传感器和数码显示管,方便学生观察,容易探究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滑动摩擦力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例1 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2N.求: (1)物体此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正>一、选择题的特点下面是关于"力学"的一个选择题: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一块小木块放在长方形的木板上,小木块与水平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右端固定,如果用水平向左的恒力以速度v向左拉木板,弹簧示数是F_1,则()。A.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F_1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相似文献   

20.
问题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发现:称2个钧码重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而用定滑轮拉2个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5N,小于2.0N.难道使用定滑轮能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