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学校剪影     
学校剪影聊城地区技校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本刊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贝,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在聊城地区技工学校引起强烈反响。孔繁森同志是聊城地区技工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并在该校工作多年。1974年...  相似文献   

2.
学习孔繁森热潮激荡。孔繁森这面火红的旗帜,给那些明天就将去塑造孩童灵魂的年轻园丁,带来怎样的人生思索? 最先开口的是身穿圆领T恤的小伙子敖树华:我从孔繁森的事迹中得知孔繁森在敬老院看到一位老人鞋破了,脚冻得又红又肿,便把老人的双脚抱在怀里。我的心震动了。我一直在想,那是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初,孔繁森同志任莘县县委副书记期间,一直分管教育工作。他重视教育,关心教师。广大教职工每每谈起孔繁森,都说他是尊师重教的好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 孔繁森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工作中,凡是教育的问题优先解决。每次汇报教育工作,即使再忙他也总是认真倾听意见。他工作深入,善于从基层了解第一手材料。他有事没事,总爱到学校去转转,常常是白天到乡下学校,晚上到县城学校。广泛的调查研究,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八十年代初,由于莘县经济基础薄弱,全县农村中小学条件较差,有的教室年久失修,有一大批的“黑屋子、土台子、危房子。”孔繁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焦急万分,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于是,在他的倡仪下,1982年,全县掀起了农村中小  相似文献   

4.
学习孔繁森赴藏献青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把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动人事迹深深震撼了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心灵,他们纷纷提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建功立业。经学院和...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光荣学习的榜样──怀念聊城地区技校优秀毕业生、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山东阎兴吉,王连铭孔繁森同志在北京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于1994年11月29日在新疆塔城地区考察工作期间,不;...  相似文献   

6.
举世同悲     
△西藏党政军领导和千余名藏汉群众聚集在拉萨革命烈士陵固,为孔繁森同志举行简朴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孔繁森同志牺牲后,西藏阿里地区各族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深切悼念孔繁森同志。 △悲痛欲绝△遵照孔紧森家属的愿望,他的骨灰分别安葬在西藏和山东。在山东聊城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的骨灰安放仪式上,人们痛悼这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刘庆民摄影)· 26 · 孔繁森生前抚养的两名藏族孤儿——l o岁的贡桑和8乡的曲印兄妹俩,捧着他的遗像,失声痛哭。举世同悲$《山东画报》  相似文献   

7.
孔繁森书记因公殉职,离开他魂牵梦绕的西藏高原,离开他日夜牵挂的亲人已经整整4年了。我与孔书记一起在阿里地区工作近两年,曾与他的家人有过相处。在他去世后,我又先后多次到山东聊城看望她们。在与其交往中,我进一步理解了孔繁森,也领悟到了他家人的内心世界。孔...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孔繁森的儿子孔杰到西藏清理父亲的遗物,带回的七个纸箱子中有两个装的全是孔繁森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孔繁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记录,体现了他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向孔繁森学习的好教材。 孔繁森喜欢动笔杆记笔记。他记得很勤,很多,也很苦。 1993年2月26日,他到受灾最严重的革吉县亚热区曲仓乡查灾,“把全乡每户牧民的损失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这天凌晨2时,他强支病体,用手电照着“打开笔记本”,含泪写下给随行小梁  相似文献   

9.
初夏的一天,我前往齐河县采访了孔繁森同志的生前挚友郭吉忠。 今年69岁的郭吉忠,热情爽朗,十分健谈。客厅里挂着的全是他和家人与孔繁森及家人的合影。老郭指着这些照片,一一向我介绍着,思绪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他深情地回忆道——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学习孔繁森伯伯为题开展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品德教育活动。起初,不少人认为这种活动容易成人化,会显得枯燥乏味。然而实践证明,幼儿园小朋友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效果明显。首先,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有关文章,观看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新闻,从而对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有了较深刻的了解;然后,创编出通俗易懂,符合小、中、大各年龄班特点的儿歌、歌曲等作品。如“孔伯伯,真正好,帮助别人忘自己。小朋友,人虽小,学习伯伯做好事。”通过谈话、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同志的事迹震撼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而他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奔赴西藏,工作长达10年之久,是与一位坚强的女性分不开的。这位女性,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担负起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全心全力支持丈夫献身边疆。孔繁森生前多次对朋友讲,他这辈子欠一个人的情太多太多,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妻子王庆芝——聊城地委印刷所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丈夫援藏的10年间,她顾全大局,克服困难,默默奉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今天,笔者把采访到的王庆芝的事迹介绍给大家,你会知道,在孔繁森身后有一位平凡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今春以来,云南高原和全国一样,响彻孔繁森的名字。学习孔繁森已经成为我们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高昂旋律。持久深入地学习孔繁森,充分汲取孔繁森优秀品质的精神营养,对于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战线,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位领导干部近日说的一席话,令我怦然心动:遍览焦裕禄、孔繁森、范匡夫、郑培民等好公仆的感人事迹,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人际关系上非常“简单”——对群众没有官气,对同志没有霸气,对亲友没有俗气,力求把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化。这种“简单”可敬、可贵。  相似文献   

14.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为孤儿交学费献血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然而要一个8岁的二年级孩子来感受孔繁森的无私与伟大,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近来,重读<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私事不用公车"犹让我深有感触.家里儿女结婚要用公车他不准,妻子到北京要去游览一下风景区他不让公车送,自己带妻子去挤班车.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一点,确是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6.
“孔繁森,出生在山东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从解放军部队某连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阿里地区地委书记的路上,留下了他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随着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沉痛而又激动的话语,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孔繁森在他那短暂的一生中,不知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带来了多少幸福和欢乐!为了阿里人民,他用自己并不怎么高的工资,买来药品,为藏牧民们治病,被牧民们深切地称为“药箱书记”;为了阿里人民,他不顾自己本来就不很健康的身  相似文献   

17.
一代树风范,光彩耀千秋。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光辉形象,犹如一座丰碑,已经矗立在了全国亿万人民心中。他的件件事迹催人泪下,而他的首首诗作亦能动人心魄。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戈壁茫茫,偶见草木之绿;岁月悠悠,风沙肆虐。然而,草木依旧葱茏而笑翠柏、羞青松。为何生命力如此之强,原来根系扎得细且牢。孔繁森同志面对艰苦的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然矢志不移。此诗正是以戈  相似文献   

18.
1990年8月,我受命带领山东省第六批援藏教师赴日喀则地区执行援藏任务。我们入藏后认识的第一位山东人就是孔繁森。那时,他任拉萨副市长。8月16日我们一行31人从成都乘飞机抵达贡嘎机场,中午来到日喀则驻拉萨办事处暂住。严重的高山反应使我们胸闷气短,头疼恶心,吃不下,睡不着,难受极了。我们是多么思念家乡和亲人啊! 就在我们住下约一个小时,担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同志便闻讯赶来看望。我们与他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理想和感受使彼此一见如故。他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后高兴地说:“好啊!我们都是战友了。”看到我们一个个被高山反应折磨得痛苦难忍的样子,他十分理解,安慰说:“别害怕,不要紧,我刚来时也这样,坚持下去,慢慢会适应的。”这亲切的话语给我们以莫大慰藉  相似文献   

19.
孔繁森,这位党的领导干部的生前事迹,正在数亿人之间广为传颂。也许是因为他的事迹太突出了,记者一再听到有这样的追问:孔繁森的事,都是真的吗?” 为了回答这一疑问,记者找到了魏武。他是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作者之一。作为和孔繁森一样的山东援藏干部,小魏身兼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和《西藏日报》记者两职。有孔繁森去世前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接触很多,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初夏,我去山东聊城孔繁森的家乡,这是我被孔繁森事迹深深打动之后一次发自内心的体验生活之行。我想创作歌颂这位英雄的感人音乐,但是,我不愿仓促执笔,我要让英雄的最动人之处去拨动我的创作灵感。 我知道,艺术家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文艺路线,可惜这些年来提得少,下去得少了,真正有影响有震撼力的作品也少了。于是,荧屏上多了些既无生活根基、也无思想内容的作品,我们称之为“伪文学”。所谓“伪文学”,即脱离人民群众生活,弄几个“侃爷”在那一通胡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