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徐欣 《档案与建设》2007,(10):22-24
在我国档案学体系中,专门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学科名称不仅变化多次,而且近20年来处于多元化发展时期。从上世纪50年代始至80年代,学科名称主要有文献公布学、文献编纂学、档案史料编纂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种种提法。80年代至90年代末,档案界掀起档案编研的高潮,档案编纂、编研学科建设向多元化拓展。但业界对于学科的命名,还没能达致共识。对此有必要作细致的探索,以引起同行的关注,促进工作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曹喜琛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开创者。他的一生为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学术思想更是档案学界的宝贵财富。本文从他深度发掘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完善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反恩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经验教训、推广档案文献编纂学专业知识、划分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发展阶段五个方面总结曹喜琛在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的贡献,谨以缅怀曹老先生。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以编纂出版档案文献方式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 ,旨在探讨如何主动、集中、系统、科学的编纂公布档案信息资源 ,生产出高质量的档案文献信息产品服务于社会。作为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档案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下年代均为20世纪)中后期 ,70年代末至80年代得到了发展和充实 ,进入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信息社会化步伐的加快 ,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 ,进入学术繁荣的…  相似文献   

4.
曹喜琛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开创者。他的一生为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学术思想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本文从梳理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科的发展历程入手,总结曹喜琛在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的贡献,谨以缅怀。  相似文献   

5.
用辩证逻辑思维法则来研究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原理与方法,以档案文献编纂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档案文献信息产品服务于社会为根本目的。因此,本文尝试用辩证的方式来解构,以求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发展有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6.
韩宝华先生的新著《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作为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已于1999年10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教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著作行列 ,这是作者30余年来在档案文献编纂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 ,给编纂学界吹来了一股新世纪清新的风。笔者拜读之后十分欣喜 ,对韩先生在档案学研究上取得新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贺。笔者读后以为 ,韩先生的新著有以下3大特色 :一、熔编纂编研于一炉 ,建立大编纂的新概念。《教程》在前言里开宗明义地提出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  相似文献   

7.
古文献学与档案文献编纂学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从历史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文献编纂史、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古文献学对于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析编纂到编研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档案学体系中,专门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学科历来以"编纂学"命名,且档案编纂学在我国档案学科中是属于较早形成的一门子学科.  相似文献   

9.
档案编研工作创新琐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已经成为一种追求,成了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推进器。那么档案工作要不要创新?作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有效手段的编研工作要不要创新?又应该从何处入手去创新?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些粗浅之见。一、理论创新回顾我国档案编研理论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诞生及其理论的逐步充实。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文献公布学教研室编写刊印出我国第一部《文献公布学》油印教材,全书约10万字左右。后经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深度的加强,到1990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已达1…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胡鸿杰教授主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一书,近期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历史、原则与方法的学科。该书全面介绍和论述档案文献编纂学。在结构上分为思想史、方法论和出版物三个大部分,分别包涵了  相似文献   

11.
阅读、思考与写作——档案学教学与科研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82年起开始从事档案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学校为本科生讲授“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法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文献研读”等课程。从教的25年时间里。出版著作12部,其中独著2部。二人合著1部,主编3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代表性著作有《档案编纂学》、《档案法学基础》。在全国档案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  相似文献   

12.
刘鹦 《云南档案》2010,(7):36-37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集信息收集、整理、传播为一体,具有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提出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科学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现代学科体系中 ,学科史是学科独立不可缺少的史学支撑点。每一个学科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 ,都必然把自身的源流演变研究 ,作为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研究 ,是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课题 ,它的任务在于根据现代档案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 ,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档案文献编纂进行系统考察,弄清事实 ,总结分析 ,从而丰富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知识和理论 ,推进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以后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4.
孔子潜心整理修订儒家经典——"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整理编纂活动,为人们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孔子在其编纂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编纂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编纂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的发展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逐步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档案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也随着档案工作的现代化逐渐由传统的以人为主要劳力、以动手为主要工作方式转向了以高科技为工具、以网络为媒介、以信息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发展趋势。在档案文献编纂过程——编纂题目的选定、档案文献信息的筛选、到档案文献的加工,直至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出版,处处都体现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1.选题:如何广泛的征询编纂选题意见?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就是利用网络进行选题…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82年起开始从事档案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学校为本科生讲授"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法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文献研读"等课程。从教的25年时间里,出版著作12部,其中独著2部,二人合著1部,主编3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代表性著作有《档案编纂学》、《档案法学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析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近20年来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近阶段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于4月14日至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档案文献编纂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对档案馆文献编纂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进行研讨和交流,进一步丰富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理论,推动档案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开展,提高档案文献编纂的质量和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素质。会议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扬州市档案局和档案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到了现代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一些学者、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在文献整理编纂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熔为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编纂工作与社会发展联系愈加紧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了诸多可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主体、对象、编纂成果的传播方式和用户都在发生着变化。数字时代如何做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并提供有价值、用户满意度高的成果和满足用户多层次利用需求,已成为当前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研究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的影响因素、编纂成果传播、用户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满意度以及编纂人员胜任力不仅是学术探索,更是通过理论研究推进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功能,数字技术使档案文献编纂可以构建更为立体、多维、生动和深入细节的社会记忆图景,因此对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探索,将能更有利于发挥其连接古今、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