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播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广播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广播频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独特性。频道专业化被称为中国广播的第二次创业。随着广播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成为广播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
广播改革必须在频率频道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走频率频道专业化的道路.所谓的专业化就是频道专业化、时段专业化、节目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广播要紧贴市场,根据受众的特点,让自己的频道设计的更加合理,使自己的频道具有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或者说部分听众的需要.做到专业化就要有专业特点,传播的信息要有深度,切不可办成综合台,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听,结果是上不能包揽全局,下没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引了业内外众多人士的深切关注。其构建要素是一个频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把电视频道专业化作为一种营销理念,从信息传播.接收与反馈.市场经营等角度出发,分别对专业化电视频道的收视调查.人才结构、节目制作、风格塑造、技术条件五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甜 《视听纵横》2004,(6):39-41
“频道专业化”是指媒体经营单位在现有的频率资源条件下,以整个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管鹂 《新闻爱好者》2012,(15):79-80
美国著名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70年代曾预言,传媒未来将面临分众化、小众化的趋势。现代传媒发展证明,传媒由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已成为必然,而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正是这一理论在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具体实践。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对其受众、内容、市场细分的产物,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对于优化广播电视频道结构,合理配置广播电视资源,塑造广播电视品牌,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贴近性,实现媒体传播价值最大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实践和现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专业频道习惯被称作"主题频道",就其内涵而言,实际上是与我国专业频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陈明  丁智擘 《视听界》2005,(1):54-56
央视急速推进频道专业化,四年多的时间里开办了七个频道,这样的速度在国际上也不多见。然而,这几年开办的几个专业频道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科教频道“叫好不叫座”;戏曲频道、少儿频道的受众面太窄,广告投放很少;西部频道出师未捷,开播时间就下马;新闻频道开播后虽引起较大反响,但其信息量少、谈话节目的制作模式等也受到诟病。而今,音乐频道的开播,它的专业化之路将如何进行,从它的节目编排和定位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音乐频道的专业化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一、频道受众定位的失误关于电视专业化频道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刘存宽 《视听界》2005,(1):85-85
许多人认为,“只要专业化频道真正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电视观众就会自然地凝聚在这些不同的专业化频道周围”。。假如专业频道没有财政拨款,完全市场化运作,“频道专业化”还有出路吗?笔认为,专业频道不能孤芳自赏,专业频道的“窄播”是有限的,专业频道的出路在于培育节目品牌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电视频道大多是从单一的时间维出发,开发和经营频道资源,一方面按照时间流进行节目的生产、编排、传播,另一方面挤兑节目的时间满足广告客户对于频道资源的需求,也实现着频道自身的经济效益。但是,频道的有效传播时间每天只有24个小时,作为资源来讲,其稀缺性不言自喻。事实上,广告与节目质量、频道品牌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一些频道片面追求广告总量,有的不惜牺牲宣传质量、节目品牌,因此,频道单一时间维的增长方式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9.
杨忠胜 《青年记者》2008,(12):86-87
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实行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专业化运作已形成气候,分众化传播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在这个电视频道转型的非常时期,如何在众多的频道中脱颖而出,率先占据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频道专业化经营的理念,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研究内容:一是以频道为单元的节目定位和节目形态的建设及运行机制;二是专业化频道在产业经营链中的位置,作用和策略。 在以往的研究中,因为当时频道专业化经营的实践很少,其研究基本囿于频道自身的节目形态和成本运营管理层面,很少拓宽到经营频道和频道在影视产业经营范畴的位置、策略的层面上。但是,在新世纪初始的几年间,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施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走出去工程",提高我国的对外传播软实力,我国多个省市电视台都成立了国际频道,对外播放精彩的节目。广西台基于立足东盟,面向全球,宣传广西的理念,于2010年初成立了国际频道。目前广西台国际频道汇聚了台内各优秀节目,传播内容以文化类节目居多。综观广西台的经营状况和节目安排,笔者提出政府应加大重视力度、国际频道做好受众分析、在节目内容制作上下功夫,打造特色主持以及向兄弟省级台学习的建议等。为国家的对外传播贡献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电视业重要改革措施之一是实行频道专业化.但是,一些省市在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实践中,存在着电视专业频道的设置小而全,原创性节目少而同质化节目多的现象.差异化传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频道专业化.节目对象化在电视发展进程中具有普遍意义,专业频道是电视分众化传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的电视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能较为集中地反映某些特定领域的需要, 是实行频道专业化的目的所在。专业频道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频道节目内容的定位专一和目标观众对象的分众化。在当前电视媒体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中,频道专业化愈来愈凸现出重要意义。一、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自身发展的产物我国的媒体,不但面临着国外媒体的激烈竞争,还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国内媒体之间的竞争。人才缺少、节目制作能力不足、雷  相似文献   

15.
“频道专业化”曾被称为中国电视的第二次创业,随着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议论、思考的热点。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也就是说,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电视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一个电视频道传播内容上的独特性。一、频道专业化的现状198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经济信息频道,成为国内第一个具备专业特质的频道。也由此拉开了电视频道专业化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体制改革和当代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阶段性嬗变,电视频道专业化改革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级电视台相继展开。八年过去了,各个电视台频道专业化的改革仿佛进入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电视也逐步告别了短兵相接的“节目时代”,进人群雄并起的“频道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现在各地电视台都在打造频道的专业化和准专业化,这其中也打造出了几个反映很好的农业专业频道,如山东的农科频道、吉林的乡村频道,在当地很受农民欢迎,收视率和经营收入都比较可观。但是,那些在卫视频道播出的对农节目则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一方面各个省级卫视台都有定位的倾向性,对农节目如何平衡自己的定位以求与频道相吻合,同时又要避免自己的节目与频道内其他节目的同质化倾向。此问题值得研究。“三农”是块大蛋糕,谁都想尝一块,新闻、科教,法制,文艺等好多栏目都在报道“三农”,有的时效性强,有的娱乐搞笑,有的惊险猎奇。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电视受众的大量分化,收视取向的明显差异,为当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从90年代开始,电视专业化频道的步伐在我国不断加快,众多的专业频道层出不穷。2001年全国各地电视台对频道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调整,并进入专业化运作阶段。但是事实上,全国各地所谓的专业化频道几乎没有盈利的,我们看到,专业频道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诸多问题:频道定位不准,千台一面,节目资源匮乏等,频道专业化的改革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是北京电视台实现频道专业化播出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用频道的专业化带动栏目和节目的精品化,以栏目和节目的精品化打造专业频道品牌,树立专业频道形象。一批老名牌栏目经过改版和创新焕发了新的光彩,一批立得住、打得晌、传得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