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城市为舞台的女性文学,不仅表现了女性阅读城市的意识和立场,而且通过女性写作进一步塑造、想象了城市的现状与个性,本文试图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书写的“城市与女人”的文本解读来反映城市与女人、女人与物质、女人与情爱、女人与事业的关系和状态。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写作昭示的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独特地存在以及女人是流露个体生命体验的“自我书写者”,女性写作正是张扬着女性意识,书写着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女性形象,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当然,女性作家也不应沉迷于一种性别自恋,以免造成女性写作的迷失。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一个20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性作家,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于沦陷区的“孤岛”上海。张爱玲以小说登上中国现代文坛,在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之际,编织沪港百余年来男男女女悲欢离合的密密情网,展现给世人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奇世界;而在散文中,张爱玲以她女性特有的柔性眼光,平铺的笔调构勒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层次,在战火腾飞,血与泪的抗日救国时代背景下却谈吃穿、谈女人,谈哲学、谈艺术、谈理想,构成了一个随意琐屑的世俗世界。给人的感觉似乎多的是对物质生活的沉湎享受、津津乐道,因而长期以来为人诟病。本文试从沦陷区的写作背景和张爱玲的人生历程来理解她在尽情渲染世俗繁华的背后所潜藏着的深深的悲凉的家国情结。  相似文献   

4.
《蚌》《鱼》《蟹》是梅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创作的水族系列小说,她以细致敏感的笔触叙写了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的人生处境与心路历程,展现了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知识女性追求独立自由道路的无比艰辛。在作者柔和含蓄的笔调下,这些温婉的女性展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体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5.
梅娘小说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对沦陷区特定环境下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女性自身弱点的探讨,对男权意识的批判,体现了其创作的显著的女性文学特色。我们可以从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本体的审视三方面分析梅娘小说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对女性的气质与才情的表现、女人与情爱的关系、对"女人祸水论"的看法三方面,阐述曼殊身处过渡时代所流露出的对女性的矛盾思想,并分析具有这种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抗争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书写不仅在内容方面表现出某种特有的“诗意”,在叙事策略上亦呈现出新的气象。而叙事方法对内容的有效烘托及其二者的巧妙融合使女性书写拥有了独特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然而其中塑造的无私付出的陌生女人形象却一直为女性主义者诟病。本文通过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展现出当代女性电影的困境以及探讨发展当代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梅娘作为中国沦陷区一位重要的作家,她一生命运坎坷,却不退缩;遭受深重灾难却依然坚韧,反映在她的作品中,就是高扬的女性主义和很强的女性意识。受家庭和自身性格影响,梅娘的作品一直在为女性呐喊。她的苦难的一生所体现的女性的善良、坚韧、对苦难的承载力量以及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体现了作为一个女人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雷妍是20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区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乡村;既有上层显贵,又有市井贫民。但不管取材如何广泛,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自身懦弱的审视以及对封建男权社会的批判,这也正体现了其创作的显著的女性文学特色。本文将从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本体的审视三个方面来探讨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两方面讨论梅娘小说,以此重新评说沦陷区的女性写作:首先,梅娘小说从书写女性自身经历和个人情感进入女性写作。其次,梅娘小说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因此,表明中国女性写作并没有因为抗战而成为空白,而梅娘小说延续着中国新文学女性写作传统,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梅娘的小说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关怀小说,她对沦陷区那个特定空间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颇有女权味道。同时,梅娘还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梅娘的小说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关怀小说,她对沦陷区那个特定空间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颇有女权味道。同时,梅娘还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大类;后者关注那类娇贵可爱,有毁灭性影响和寄生本质的女人.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妇女的不同心态,而他们对女性的矛盾心态与各自特定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海杰 《现代语文》2006,(11):94-95
说女人话是妇女自我命名、争取话语权的有力武器。重寻认同于女人的潜能,恢复女人的自我表述及自然、身体、欲望融合为一的女性意识,解构男人对女人的定义,为众多女性前赴后继的事业。为女人的能指意义添加新的特质,找回“阳性主体”自我再现化体系中被埋葬的主体性,并且走出两性对立的窘境,以超性别的自觉意识和宏博大爱重塑女人,放弃狭隘的对抗式立场,是女性言说和表述自我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雷水莲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22-23,31
上海沦陷区女性作家张爱玲,由于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及其个人独到的女性经验的影响。在主观上她渲染性别意识,以一个边缘者的姿态进行女性经验的书写,以素朴的人生描绘来彰显她的清醒的成熟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文本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否定.以示必须走出女性神话。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大类;后者关注那类娇贵可爱,有毁灭性影响和寄生本质的女人。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妇女的不同心态,而他们对女性的矛盾心态与各自特定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曾琪  杨菁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165-166
从古至今,人们都愿意把女人比成鲜花,女人也乐于以此自喻,因此流行歌坛上从早期脍炙人口的《夜来香》到当今主流歌手所吟唱的《百合花》、《女人花》等无一不是以花为媒,勾勒出女性的风情万种,同时也传达了她们对人生和爱情的不同态度,然而,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人如花,赞美的是女人美丽、芬芳、充满感性的生命状态,遮蔽的却是社会对传统女性被动、依附的弱者地位的认同,揭示的是生存空间对女性意识、身心的伤害和压抑。  相似文献   

19.
梅娘对女性意识的书写是在一个充满压迫和苦难的环境中进行的。梅娘的小说因为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显现出更为普泛的人性意义,她笔下的女性苦难虽然也有阶级、民族重压下的强音,但主要还是来源于两性压迫的壁垒之上。梅娘的女性书写隐含着民族立场和个人话语兼容的写作姿态,力透纸背地展示了沦陷区民众的惰性与麻木,在死的挣扎和生的顽强中表现出全民族的觉醒和奋进。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