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创新环境、国外知识资本引进等要素变量纳入到模型中,实证检验国际知识资本转移对环渤海、长三角、华南、中部等七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本土创新努力与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基本动力;技术引进渠道的国际知识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整体效果不明显;新产品出口渠道的国际知识资本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是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但在其他区域国际知识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发展新趋势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而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一支主要力量,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本文就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高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高校科技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信息速度的加快,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顺利进行却有一定的阻碍。本文建立了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求高校和企业提高警惕,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科研管理》1999,20(6):1
本文应用知识资本理论对东南大学与无锡小天鹅集团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高校和企业合作经营工程研究院是目前环境下产业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文静 《现代情报》2015,35(12):106
通过校企发明专利合作申请的统计,对比广东高校和企业在行政区内外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特点和差异,以期对现阶段广东校企产学研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及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广度有一个总体认识。研究发现:广东校企技术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国内普遍规律的特点,企业参与主体以省内主导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参与程度较低;合作对象主要是国内著名大学,与省内高校合作较少;合作创新的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通信行业。高校参与主体数量有限,合作对象以国企为多,但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合作的技术领域分散,与区域创新联结的规模和层次都比较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仍是广东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知识资本理论对东南大学与无锡小天鹅集团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高校和企业合作经营工程研究院是目前环境下产业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由政府引导,通过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这一形式。通过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成功有效模式得出构建的条件,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4-2006年间中国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额与专利授权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以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具有正相关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远远低于R&D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与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大是导致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涛  李斌 《科研管理》2020,41(9):65-76
校企协同是深化知识主体和技术主体动态对接和优势集成的有效路径,对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03—2017年校企协同的相关数据,运用校企协同SD动力学模型,剖析了校企协同的作用过程、内部机理与不同层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校企协同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细化为创新资本投入、知识要素积累、人力要素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集合;第二,人力要素培养和知识要素积累的双向协同作用,对创新作用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创新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对校企协同创新绩效的推动效果,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校企协同内部和外部空间的作用路径,提出了以人力资本流动为载体的知识扩散动态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肖渡  沈群红 《科研管理》1999,20(6):39-46
本应用知识资本理论对东南大学与无锡大天鹅集团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高校和企业合作经营工程研究院是目前环境下产业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高技术产业为对象,基于效率视角,运用DEA模型实证分析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相对于RD来说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本和人员投入,适当加大风险投资的投入,对于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昶  王恺霖  宋慧玲 《资源科学》2020,42(8):1566-1579
随着近年资源应用领域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下游材料端的技术创新突破已成为重构中国资源产业优势的战略着力点。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新材料企业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对中国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对于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了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更明显但具有短期性,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则具有滞后性;②对于导入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小,而政府补贴正好弥补了市场资金配置的不足;对于成长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长期激励效应强于政府补贴;对于成熟期新材料企业,政府补贴不能促进其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则比较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新材料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引入分类补贴机制,重点向导入期新材料企业倾斜,并引导风险资本投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新材料企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崔丹  李国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83-1795
文章从专利—产业创新链角度分析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各类型技术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特性。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专利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珠三角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呈现环京津连片分布状态,在长三角城市群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向心分布状态。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中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一半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绝大多数距离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较远,且这些城市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针对三大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差别化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在运用变系数模型(LSDV)测度各地区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本错配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力资本错配为门限的产业集聚驱动创新绩效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门限特征及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专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受限于人力资本错配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研究将28个地区划分为人力资本高度错配地区、人力资本中度错配地区和人力资本低错配地区三种类型;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机构数量显著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外资依存度对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福广  王建业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75-1885
风险资本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重要的学术和实践问题。论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资本专业化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风险资本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资本的行业专业化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阶段和地域聚焦投资强化了行业专业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行业专业化提高了风险资本进行早期阶段和近距离投资的倾向,不同专业化之间存在部分相互强化关系。论文从专业化角度,揭示了风险资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e-Helpman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将国际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和进口贸易等5条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均纳入该模型,用动态GMM检验各渠道技术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性来看,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除了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没有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他渠道均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中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