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幻方是将从1到n~2这n~2个正整数排列成一个n行n列的正方形方阵,使它各行、各列及对角线上各数字之和相等.既然有正四边形的幻方,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能否排列出一个正六边形的幻方呢?大约从1910年起,一个名叫阿当斯的青年开始研究这种“六角幻方”.显然,一层的六角幻方不存在(如图1).因为如果x+y=y+z,那么x=z,这是不可能的.于是,阿当斯开始专心研究两层的六角幻方.当时,阿当斯在一个铁路公司的阅览室当职员,他白天工作,晚上研究.为了排列起来方便,他特制了19块小板,分别写上从1到19这19个数字.只要有时间,他就把这些小木板拿出来比划.可是排来…  相似文献   

2.
1910年,一位名叫阿当斯的铁路公司阅览室青年职员,对六角幻方很感兴趣.他知道一层六角幻方(把1到7这7个数填入如图1所示的圆圈内,使得任一条直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同一个数)根本不存在,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由19个数组成的两层六角幻方上.他一有空闲时间,便在纸上或地上画两层六  相似文献   

3.
数学家对密码情有独钟,也许因为密码是由数字组成的缘故.数论专家是专门研究数的性质,自然也包括研究密码的编制与破译了. 前辈破译密码的丰碑 在历史上,为保卫祖国破译敌人密码的数学家不乏其人.如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e,1540—1603年),他曾利用数学方法破译了西班牙的密码打败了对方.西班牙国王还不相信这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4.
人如果活得有趣,无论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无论他一天会把多少时间花在工作上,都不会让他变得乏味,或许正相反。生活中的埃尔德什是一个连鞋带都系不好的人,但这不妨碍他被人们称为“数学奇才”。1986年,美国科学记者保罗·霍夫曼第一次见到了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在此后的10年间,他一直追随着这位数学家,“一天连续19个小时不睡觉,看着他不断地证明和猜想”,直到埃尔德什去世。《数字情种》一书所记录的就是这段长达十年的数学之旅中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埃尔德什平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  相似文献   

5.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给他出了一道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千米  相似文献   

6.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遇到一位外国教授,这位外国数学家向苏步青提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让苏步青做:  相似文献   

8.
案例: 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趣题.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  相似文献   

9.
欧拉(1707-1783),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数学家之一.欧拉的名字,在我国50年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学数学教科书中,曾经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学家之一.因为在这些中学数学教材里,以“欧拉”名字命名的公式、定理有很多.而这些内容并不复杂,是能够为多数中学生所接受的,并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1欧拉———数学家中的英雄欧拉,这位数学家中的英雄,已经故去二百多年,但是我们对他的名字还是那样的熟悉,感到那样的亲切.今年是他诞生300年的纪念年,全世界的数学界都缅怀他的不朽的功绩,中国数学家也在成都召开国际数学…  相似文献   

10.
圆圈的启迪     
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愈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一次,有人问这位大数学家:“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无知,岂不是大笑话?”  相似文献   

11.
不久之前,一位世纪老人.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安详地走了,……,国内外的很多大学,科研院所都有这位老人的弟子,这里刊裁的文章生动地叙述了他在青少年时代求学时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2.
费尔马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是律师,却把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都用于数学研究,他虽然著作不多,但和同时代的许多一流数学家都有通信关系,并以这种方式给数学家相当大的影响,他一生中的数学发现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如"费马大定理"、"费马小定理",下面是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经历.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天才数学家阿贝尔诞辰200周年,特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 翻开近世数学的教科书和专门著作,阿贝尔这个名字是屡见不鲜的:阿贝尔积分、阿贝尔函数、阿贝尔积分方程、阿贝尔群、阿贝尔级数、阿贝尔部分和公式、阿贝尔基本定理、阿贝尔极限定理、阿贝尔可和性,等等.很少几个数学家能使自己的名字同近世数学中这么多的概念和定理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位卓越的数学家却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早天者,只活了短短的26年零8个月.尤其可悲的是,在他生前,社会并没有给他的才能和成果以公正的承认.  相似文献   

14.
<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早在公元3世纪,丢番图在《算术》中就遇到了二次方程无解的问题.此后的数学家都一致认为,当根的判别式小于零时方程无解.复数历史的真正开端是在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丹在解决著名问题"将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首次给出了形如5+(?)和5-(?)的两个解,但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情形.随  相似文献   

15.
李丽君 《广东教育》2014,(12):14-15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4年高考辽宁题)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相似文献   

16.
“菲尔兹奖”(Fields Prize)是,由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数学最高奖项,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是丘成桐教授.这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其成长阶段都在香港度过,丘教  相似文献   

17.
在2002年8月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开幕式上(见上期本刊报道),一位英俊少年满怀自信地走向论坛,倾吐了他对数学的热爱,阐发了他对数学的理解,并向全国以至全世界的少年朋友发出了倡议.他的发言给在座的著名数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传播活动的一个亮点.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中学生报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这位少年,就是本刊选送的读者:南京金陵中学的戴明劼同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位数学家叫卡布列克,他整日埋头在数学计算中。一天,他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任意一个四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完全相同,首先把组成这个四位数的四个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组成较大的数,然后再把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斐波纳契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紧挨着的两个数字之和。这种数列的规律性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譬如说松树球和仙人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数学家阿兰.内维尔和他的学生一起对仙人掌进行了研究,企图确定为什么斐波纳契序列的规律性无处不在。他们对植物的形状、表皮的厚度和控制其生长的生物力学约束进行了分析。当他们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最稳定的结构都内在地遵从类似于斐波纳契数列的形式。研究人员希普曼称,这种关系将能量最小化了,而且他还估计,类似的序列也可能出现在人体生物学中。他认为,将图…  相似文献   

20.
涂色问题     
1852年,英国数学家格斯里向他的老师摩尔根请教四色问题:在平面上的任何地图是否总可以用四种颜色来着色,就能使得每两个相邻的地区颜色都不相同?大数学家摩尔根和哈密顿都不能证明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问题。1872年,凯莱正式向英国数学会提出四色问题,于是四色问题进入了数学家的圈子。直到1976年,美国人哈肯与阿贝尔合作,整整化了1200小时的电子计算机工作时间,终于证明四色问题是正确的。不用电子计算机,我们亦有方法解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