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协调阴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阳学说观点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而且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贯穿着阴阳二气的作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把阴阳看成是自然界的总规律,是万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万物生长壮老和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简化武当拳养生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化武当拳一经问世,即得到武术爱好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人们在练习的同时,更想进一步了解简化武当拳的养生原理。本文就简化武当拳养生思想基础;养生的核心;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四个方面加以探索。认为《简化武当拳》修炼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体内的阴阳相对平衡和人体与自然或宇宙这两个相应的大小系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张虎  汪长芳 《精武》2012,(9):75-75,77
运用文献法,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动作特点和风格。讨论中医理论中阴阳、经络、气血等学说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以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在中医药专业中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之一。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解析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基础上,剖析传统体育养生事件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念。  相似文献   

8.
《周易》阴阳观与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传统文化及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阴阳互动是体育战术创新发展的源泉,是促进体育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阴阳平衡是运动员追求的动态目标.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建成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7-1098
通过考察阴阳学说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轨迹,认为阴阳学说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阴阳学说也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相似文献   

11.
养生在八月     
八月养生关键在于两个节气交替时分的变化。这两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和处暑,今年发生的日期分别在8月8日和8月23日。立秋养生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独特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和五行学说.中国传统养生的独特风格是:形神俱养,讲究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整体优化;动以养形,要求形体运动要适量;清静养神,注重两大神经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医养生理论与瑜伽的基础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分别从瑜伽的"形"、"气"、"意"分析修炼瑜伽的养生价值;以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在创编功法和锻炼中让中医的传统文化在瑜伽养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思想。最早的阴阳观念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被《周易》引入自然哲学对立统一的范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阳生克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因此,人的养生活动同样是受阴阳总规律制约的,人的寿与夭决定于机体的阴阳状态。阴阳和(相对平衡)则寿,阴阳离(相对不平衡)则夭。如《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如《荀子》曰:“阴阳大  相似文献   

15.
击拳道     
刘焕军 《武当》2005,(11):36-37
武术之道在于阴阳辩证。所谓“道”,则是衡量一切运动学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基本法则。道合乃为一气,混元之二五为尊。二是阴阳,五是五行。由此能衍生出养生、健身、防身、表演、技击及竞技竞赛等。这里主要说的是技击之道。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理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阴阳虚实,太极拳运动寓修养心性、养生技击于一体。医学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学生们除了掌握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技能,对传统养生、疾病预防、心理干预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医学院太极拳课上教学更要赋以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哲学思想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认识方法去探讨古代的文化遗产.作者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哲学思想和原则.古人从向太阳与背太阳的差异中发现了阴阳.在阴阳五行图的基础上.总结了丰富的医疗、养生实践,总结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保养精神、承天顺地”、“节阴阳、调刚柔”等动静辩证关系,构筑了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拳术。太极拳保健与养生文化正适应当今社会生命观、健康观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对人体各系统的健身养生功效,阐述太极拳在现代医学、科学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养生,按《辞源》的解释,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摄养身心的方法很多,《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晋人张湛在《养生要集》中总结的“养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的关系,<老子>关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及阴阳、动静和身心关系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根据<老子>经文创造的养性积德的静功、强身健体的动功、呼吸锻炼的气功以及养性祛病的房中术.更把这一理论实践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