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2.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2 .学会本课生字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 :1 .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2 .通过理解词句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教具准备 :课文中提及的海洋生物的图片、幻灯片 ;录音机、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题导入1 .板书课题。2 .简介“西沙群岛”。二、范读课文三、练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好读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能积累一些词句;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品读和讨论来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的含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准备CAI课件。表现阳光像利箭、像金线洒向大地的摄影作品。描写阳光的段落。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组际间赛读生字、生词。2.学生自由读课文。二…  相似文献   

5.
一、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如吴传姿老师执教《第一场雪》第二课时:师: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揭示来制定。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三四两段,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怎样学懂课文的。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中美丽景色。师:“瑞雪兆丰年”怎么回事知道吗?生:知道,课文里告诉我们了。师:我们总结出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后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小黑板出示)师:同学们看课文思考练习2,想一想第二个目标是什么?生:知道作者对第一场雪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知道…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选用 背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2.导入语 想请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呢?有一个人说过(多媒体展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个人所经历的痛苦比我们更深,挫折比我们更多(多媒体展示):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 .通过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 ,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2 .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用“悦耳”、“赞叹”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7自然段。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对小象的赞叹 ,体会阿玲热情、能干、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四、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谁知道曼谷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它在哪 ?教师相机介绍 :曼谷是东南亚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 …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并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给课文分段。 3.理解重点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运用“显然”、“不然”造句。教学重点: 1.能按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 2.正确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1.关联词语“因而”“只要……就……”、“即使……也……”的作用。 2.为什么用《跳水》做课题。教学时数:两课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质疑问难,讲读一二段及第三段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读第三段剩余部分及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导造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前半部分,进行词句段训练。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朴实的乐趣。3.读课文,在读中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1.师:这节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 .练习运用“读——画——批——议——悟”五步学法自学课文 ,并通过抓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4 .学会本课生字词。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 ,体会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教学准备 :准备写有自学提纲的投影片、生字卡片和反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录像带。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  相似文献   

11.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学习课文第1小节。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2~4小节;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领悟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给予人们的深刻教育,理解文意为什么以“丰碑”为题。2.懂得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每位同学的独特感受。学习重点1.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表达中心上起的重要作用,体会详写部分的意思。2.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教具学具1.投影仪、胶片、录音机、磁带。2.印制好学生练习的投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自读全文,抓住感受最深的部分理解。二、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丰碑。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丰碑”一词出于课文哪段。3.学生读书、质疑、自悟:(1)为什…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课。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这句话的来历。简单介绍张思德。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法解决。2.引导学生说说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不容易读懂的语句,然后…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内心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3.读课文,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教学过程:第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说明六年制第三册17课《北京》 ,全文分五个自然段 ,紧紧围绕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来写。第一段开篇点题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第二段写天安门美 ;第三段写市容美 ;第四段写风景美 ;第五段用“北京真美啊!”的赞叹句子扣题结尾。本课是一类课文 ,分三课时完成。一课时初读课文。通过指导学生“目视双行”正确地读到“目视汉字”正确、流利地读 ,训练学生独立识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二课时讲读课文 ,通过抓关键词句的理解 ,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 ,使学生体会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激发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17.
教材介绍人教版第四册第四组第三篇课文《妈妈的爱》是一首诗歌。全诗共4小节。这首诗歌篇幅不长,但词汇丰富,文字优美。设计意图本设计将以“感悟母爱”为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人文性、实践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的教学思想,力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教学重点1.抓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进行朗读训练。2.尝试探究与合作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内插入生活材料,扩充信息,进一步认识母爱的伟大之处。3.引导学生想像,扩展相关生活素材,通过“感悟母爱”这一体会性的学习,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意图本设计将“认识贝多芬”作为研读目标 ,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 ,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将语文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主要尝试有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 ,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 ,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 ,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行美读训练。2 .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 ,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 ,通过对比阅读 ,扩充阅读信息 ,进一步认识音乐家的伟大之处。4 .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 ,通过“我所认识的…  相似文献   

19.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20.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与老爷爷的对话,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体会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讲读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审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简介黄山旅游风景区以及天都峰。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注意正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