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扎特是一个音乐传奇,在西方的钢琴音乐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能够带领我们深入地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盛行时期钢琴作品的特征和风格,也能够让我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莫扎特传达给我们积极昂扬和自然质朴的情感。本文将重点研究个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并从不同的层面挖掘其音乐创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Op.34创作于1864年,是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钢琴五重奏作品,是为钢琴和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所作。本文以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以其曲式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多样化的形式等特点,研究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对了解和接触20世纪的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巴托克创作的《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两部钢琴作品是其主要的钢琴代表作。因此本文主要对《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这两部钢琴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相同点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4.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是一部代表性的钢琴室内乐杰作.作品中运用了传统结构及变化思维,结合现代特征的高叠和弦、非三度和弦、变音和弦等和声技法运用,融入了"半音音阶"以及教会"调式和声"素材,不仅发掘出钢琴乐器的丰富音响与变化色彩,还强化了钢琴在室内乐作品中的形象性、具象性特点,推动钢琴在"室内乐"中扮演着多样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32首钢琴奏鸣曲像一条红线,几乎贯穿了贝多芬一生的创作轨迹。它是钢琴工作者、学习者以及音乐欣赏者的必备。把32首钢琴奏鸣曲分成三个创作时期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一部作品。限于篇幅,本文仅探讨其早期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期的创作。可以用继承海顿、莫扎特创作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来概括。其中,“悲怆”是这一时期的顶力之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琴变奏曲是我国钢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振民钢琴《变奏曲》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创作手法多样,情感内涵丰富,形象塑造鲜明,作品的展开线索有着较强的情节性和逻辑性,并有着较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袁源  李洋 《华章》2011,(28)
钢琴小品《牧童短笛》和《欢乐的牧童》是我国早期具有成熟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欢乐的牧童》是由作曲家黄虎威教授改编.这两部作品不论是在音乐意境上、音乐形象上,还是曲式和演奏手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从中国民间音乐中提取出来并成功运用三部曲式结构,创造出鲜明生动的牧童形象的钢琴小品.  相似文献   

9.
钢琴协奏曲《山林》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他的出现和成长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充分运用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的技巧上,作品细腻而又大气磅礴、每个乐章都有其独有的艺术特征,使得该作品在中国钢琴协奏曲中独领风骚,彰显钢琴协奏曲《山林》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是世界乐坛上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第二创作阶段的《田园》钢琴奏鸣曲是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肖邦的钢琴前奏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研究其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肖邦及其它钢琴作品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希曼诺夫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波兰现代作曲家,他改写了波兰音乐发展史,使波兰音乐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在世界音乐界大放光彩。他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是波兰钢琴史上一部优秀而独特的作品,这部作品在曲式、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写作手法都十分独特,而曲式又是其中最具特色、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对于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探讨希曼诺夫斯基音乐的本质特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画展览会>是钢琴作品中著名的组曲之一.文章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力度的对比、节奏的把握、形象的表现、旋律的表达及整体性的把握五个方面阐述怎样能把<图画展览会>中每首小曲演奏得准确精致、形象鲜明.文章把<图画展览会>的演奏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指导更多演奏者对此部作品复杂的形象进行驾轻就熟的刻画和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文雅 《职教论坛》2012,(26):42-43
钢琴组曲《学生日记》是一部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儿童题材钢琴作品。作者徐坚强先生在作品中对简洁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不同的形式构建组曲的各个乐章,体现出作曲家的个性化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前苏联著名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根据俄罗斯民歌曲调创作了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Op.38》。本文试对其《24首钢琴前奏曲Op.38》中的第十六首前奏曲进行解剖和分析,探究其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6.
姜瑾文 《文教资料》2010,(16):83-84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自问世以来,就成为钢琴教学中优秀的教材,同时也成为钢琴演奏家竞相演奏的经典曲目。它以其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性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喜爱,是真正中国化的钢琴作品,运用西方乐器、西方创作技法,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和元素,使整部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抒发中国人的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要进行中国作品的教学,就必须合理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这是塑造准确的艺术形象和提高钢琴演奏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郎静 《文教资料》2008,(4):51-53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本文通过对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进行分析,将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点、演奏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声、调式、节奏等音乐表现音素的独特表现方式一一作了论述,以此来提高我们对德彪西作品认识的深度,加强对其钢琴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思维和技能技巧,正确诠释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叙事性、戏剧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出发,对肖邦的《F大调叙事曲》和李斯特的《b小调叙事曲》两部钢琴作品进行对比,由此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总结出肖邦和李斯特各自在钢琴叙事曲这一体裁创作上的特征,从而加深对乐曲以及这两位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两者作品创作的特征,以便从中借鉴其精华,用于今后的作品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钢琴曲<平湖秋月>是一部移植改编的中国作品,以全曲为研究对象,对各个部分的意境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如何运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来进行演绎,淋漓尽致地诠释出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钢琴作品《前奏曲》是拉威尔在1913年完成的一部作品,属于中期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对印象主义作曲家拉威尔的生平、代表作入手,分析了拉威尔1913《前奏曲》,特别是对其作品中的Ⅲ9做了细致的分析,探索了拉威尔作品中九和弦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