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威武的盾牌》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六册中的第六课。本课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的,它告诉我们盾牌除了具有防御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像设计使盾牌增强威武感,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本课主要是学习运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版第六册第十课内容。本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龙是中国劳动人民想象、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象。它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象征着幸福、吉祥、威武。现在,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与创造表现中加深体会并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描述: 本课为英语第三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是:Let’s make and let’s sing.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歌曲来复习、巩固所学的动物单词duck,cat,dog等以及动物的叫声,其中歌曲《Old Mac Donald》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5课《水墨画———动物》。教材分析:本课是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通过欣赏、感受、尝试水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创作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尝试用水墨对动物进行造型的练习,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国画的造型手法,并用简单、概括、富有变化的笔触来表现动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他们保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大纲版教材(俗称老教材)人美版六年级课本中的《纸公鸡》。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处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宽泛,课题为《纸鸡》。  相似文献   

6.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北京美术实验教材第四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内容是: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培养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通过记忆、分析、了解人物动态变化,并且表现杂技的场面。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课内容为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23课的《石头造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卵石,通过描绘、拼摆、组合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设计,并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  相似文献   

8.
孙芳 《学周刊C版》2011,(2):83-84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是否有效。通过《威武的盾牌》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充满童趣的美术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孙双金老师不是说过要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吗?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小学美术课堂应该突出美术教育的童趣性,面对孩子,教师应把握课程内容,以鲜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鉴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充满童趣的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9.
威武的盾牌     
洪静 《少儿美术》2023,(4):48-49
<正>一、课程来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合作创作、设计威武的盾牌。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选择各种彩色纸,以剪、贴、搭配或绘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各种新颖、生动、威武的盾牌作品。二、教学目的1.能从外形、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设计,学会绘制盾牌。2.设计盾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大鱼小鱼>是冀教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六课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表现自然界中美丽的鱼,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本课为“人美版”美术教材第9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中国画课。在以前的美术课当中,同学们对中国画(彩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动物脸部的特征,用彩墨的形式来表现,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这种古老的创作方法的理解。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环保教育)。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了解,进而升华到对动物和大自然的喜爱、保护,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金凤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1):106-112,F0003
教材分析。“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的第2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鉴赏、理解美术作品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分析评鉴作品的重要手段。本课从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罗列了因为语言手段运用不同,形成了美术作品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大分类。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教师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认知民间美术的特征,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从而探究中国民间美术的意义。本课知识容量大,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才能更有效地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本课的整体精神和结构,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美术作品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选修教材《设计》模块中的第六课《服装设计》基础上整合的一节课,课型为设计应用。本课侧重于服装设计的学习,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服装设计的知识,所以有意识地降低教学的难度,尽可能地避免专业化,以学生熟悉的校服为突破口,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教学对象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教材第4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是色彩知识学习的系列课之一,目的是通过吹画等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肖晨 《物理教师》2007,28(12):27-29
本课是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的第二节,是初中物理中较传统的一节课,虽然是一节传统课,但本课在新、旧教材中的教材设计变化较大,较典型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 第六册第七单元教材以“赞扬国际友谊”为主题.《卖木雕的少年》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能放弃。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他一个木雕小象墩。本课语言亲切,叙述详略得当,对莫两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少年送木雕等情节上。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十课.在孩子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发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其教学内容建立在“图片的获取”基础之上。从教材整体来看,初中教材涉及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有三大块——图片、音频、视频。掌握图片获取以及处理的基本方法将为后两种媒体加工处理方法(第7章)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清华版《小学英语》第二单元第十课。本课展现的是童话世界,即小孩与动物对话,动物自己说话等,学生很感兴趣。本课还将动物和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小猪的表情表示“scared”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小猪与狼的动作表情充分表达对话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开口说。同时,第八、九课的学习也为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