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文本对话不能够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借助对比品读、深入品读、反复品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境、触摸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特性和蕴含的意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广泛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品读,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文本品读的实效却成了一个瓶颈问题。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品读却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4.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相似文献   

6.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里。”那“文本品读”品读什么?又应该如何品读?品读中还应注意什么?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的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本品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感悟、交流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途径,而品读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条。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意境和情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高效对  相似文献   

8.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融入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仔细地聆听,并大胆地表达。这样,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有着较好的写作思路。那如何引导学生对话呢?一、通过品读对话,理解文本语言在文本中,语言总是细腻的、有味道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细细品读,在品读中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品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提示关键词、关键语句以及关键段落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文本中进行品读。品读,不仅是内容上的品读,更是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如,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品读,深入了解文本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顾香 《广西教育》2012,(13):28-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从而形成语感。品读是一种深入体会文本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感受文本蕴含的语言、形象与情感。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1.
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品读是学生深入阅读的重要策略,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如何紧扣阅读课堂,有效渗透品读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本文从整体品读,理解文本韵味;品读关键字句,体会文本情感;品读语言表达,提升习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在比较品读中内化语言,在悉心品读中赏析语言,在揣摩品读中感受形象,在个性品读中走入意境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品读能让学生将文本无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抒情?一、品读关键词,体会情感收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堪称经典,不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颇具特色,而且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  相似文献   

15.
何少君 《广西教育》2014,(29):48-48
正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需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值得学生细细品读的作品,因此,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品读,还要找准适合学生品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慢品,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更加有效。一、在文章情感处品读——引起共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表面上看是静止的,但是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文中情感的汇聚处引导学生品读,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深切感受文章  相似文献   

16.
洪晓 《广西教育》2011,(13):19-19
所谓品读,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品味性阅读,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内涵。但一些教师对"品读"理解存在误区,导致课堂上出现了"急于求成"式的读悟、"夸夸其谈"式的读悟和"空中楼阁"式的读悟等现象。为避免走入误区,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适合学生品读的“发生点”,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7.
审美式品读教学强调形象的启发性,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解、体验、创新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审美式品读,引领学生在文本语言中徜徉,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感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车文芳 《甘肃教育》2021,(6):168-169
数学中的“品读”,其实是阅读,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之外,应格外注重学生曲数学文本知识的体会与理解。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升审题能力、学会品读绘图、练习插图品读、细品实践插图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邝明 《生活教育》2014,(7):72-74
老师必须在课堂上注重文本的品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巧妙,启发学生于文本的思考,心灵与文本对话。如何做到品读?品语言,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老师还要逐层引导,或联系语境,或结合作者情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悟词语丰远之处,体会其灵动之处。启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态度,从理解词句到深入理解文本,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增长文化见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