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是在权力的“透镜”下得以显现和定格的.课程决策主体总是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呈现出从核心层到参与层再到影响层的权力不断递减的层级结构.在横向上,决策权力偏向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不足;在纵向上,决策权力集中在上层,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权力缺乏;决策空间构建随意化.优化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对于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性(开放性)、可选择性、自主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从"象牙塔"走到社会的中心,承担了广泛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不断分化的利益主体总要对大学课程提出相应的要求,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也存在矛盾与冲突,大学课程决策必须对此加以合理整合。为此,需要实现课程权力的均衡;建立规范的民主决策程序;最大可能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决策制度环境的变革是大学获得办学自主权与自主决策机制建设相结合的进程。尽管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决策机会越来越多,但大学决策过程始终面临着政府与大学、学校与基层院系、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大学决策权力的规制在于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决策范围,建立大学学校层面的决策体制机制,以及保障不同权力主体参与决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层面的课程决策日趋显示出重要性。实践中的大学课程决策绝非一个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教育经验的纯粹理性过程。而更是一个涉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的政治过程,是在目标、价值、利益、偏好的冲突与协调中完成的。而权力与中国式“关系”的嵌入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学课程决策偏离它的理性目标,使决策结果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转变大学课程范式,意味着大学课程不再是"框架"和"计划"而是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制度性知识而是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具体的师生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一的制度设计而是相关课程主体权力博弈下的结果,课程与具体的高校不可分;大学课程是基于理想、价值、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强调师生对自由的追求及实现。伴随我国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变大学课程范式则表明课程主体、主体关系、实践活动应该成为思考大学课程改革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声誉的核心因素之一,大学课程决策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国大学的课程决策由政府主导。大学课程决策权旁落是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世界级优秀人才的原因之一。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大学课程决策的现状、特点,有利于我国大学发现课程决策中存在的不足,并适时地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整个中国大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大学组织管理中的决策失误,包括战略性决策失误、制度性决策失误和应急性决策失误等。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看,这些决策失误的深层原因在于:大学组织核心价值观没有真正确立,决策主体的道德决策意识不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双向僭越,大学组织特定的组织惯性与气氛模糊责任主体。要防止和减少大学管理中的隐性决策失误,应当从反思基本价值观假设开始,确立正确的大学组织核心价值观,明晰大学组织愿景,变革大学制度文化,不断强化大学组织决策的道德强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本主体的大学教师,其人力资本产权是永恒自有的,也是高等学校的基本权益。从高等学校性质、教师特点以及政策制度来看,大学教师应当拥有参与学校决策的实质权力。但是当前大学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权力有名无实,虚位现象严重。体制、机制的程序设计上突破是落实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权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本产权观念,从根本上尊重教师,维护教师的决策权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成效不如人意,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课程实践主体间的权力失衡.作为多元课程实践主体权力博弈下的大学课程,我们要落实课程选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突出教师的核心作用;加强课程管理,体现学校特色;注重课程政策建设,为大学更好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运用课程权力松绑、教师自主权保障、多元化的地方特色课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四个角度,论述了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来源.从组织决策论的角度,以权威导向、专业导向、市场导向、均衡导向四种决策运作结构,以及理性决策、满意决策、渐进决策、政治式决策、垃圾桶式决策、参与式决策六种决策模式详细分析了校本课程的运作和决策结构.分析权力互动,为促成校本课程发展的实践提出了配套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师应该享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力。教师之所以应享有课程决策权力,基于以下四点考虑:课程决策的性质;教师应有的形象;中国课程决策的传统;西方课程决策权的历史变化。教师的课程决策权力主要是由三方面构成,即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决策,参与校本课程决策,以及参与学校课程统整的决策。教师课程决策权力的有效性保障主要包括机制保障、素质保障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权力、协商与教师的课程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教师课程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参与决策过程中的权利或专业能力等领域,却忽视了最终真正影响教师课程决策质量的并不是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被制度性赋予的权利或教师执行权利的能力,而是教师在决策过程中所争取到的包含政治和专业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权力。合理的教师课程决策过程必须在教师与参与决策的各方权力主体的相互协商中得到落实,而协商过程的合理性在实践和批判这两种立场下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课程决策是大学课程运作过程的起始环节,决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课程评价重点关注决策结果的评价,而很少评价课程决策本身,这是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强化大学课程的决策评价,并从选择合适的评价者、遵循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创建良好的评价沟通氛围和合理使用评价报告等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课程决策要呈现更多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色彩,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构建有效的决策空间,它是一个组织平台、运行机制和公共理念的复合体,藉此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就大学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民主对话、互动交流和博弈协调。构建大学课程的决策空间需要建构参与型决策文化、优化决策主体构成和完善课程决策运行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程决策本性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建立的"三级分权"型课程体制,通过梳理已有中外文献,尝试对歧义颇多的教师课程决策进行再定义,继而从"意识"和"微观权力"的后现代哲学观点出发,阐述了教师课程决策的群体意向性和个体意向性.  相似文献   

16.
课程事务中,具有课程专业智识并行使课程决策权的主体包括教育研究机构、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他们既是独立的主体,亦是其他主体利益及诉求表达的代表者或中介者,而身份的多样性也为其权力的行使带来困境:教育研究机构在政治压力与社会期望的夹缝中生存,教育专家学者在自由理想与现实束缚间痛苦徘徊,一线教师则成为形式赋权与权力虚置间的尴尬存在。课程决策专业主体权力的保障,既是课程专业品质的保证,亦是维护课程公平的要求。为此,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为其提供良好的课程决策环境,还需要专业主体自身坚实履行职责,巩固其专业权威。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政策的核心是课程权力分配,而课程权力的分配方式、内容的变化又会引起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分配的变化。因此,课程政策在制订过程中采用何种决策模式反映了课程权力的分配状态。本文对课程政策在制订中经常采用的几种决策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既有利于课程政策理论的丰富,也有利于课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我国新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生权力,正在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主要包括参与国家和地方课程决策的权力、参与校本课程决策的权力、参与学校课程整合中的课程决策的权力。课程决策的性质、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独特作用、国外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经验表明,学生应该享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力。要从课程政策、课程观念、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力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政策的核心是课程权力分配,而课程权力的分配方式、内容的变化又会引起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分配的变化。因此,课程政策在制订过程中采用何种决策模式反映了课程权力的分配状态。本文对课程政策在制订中经常采用的几种决策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既有利于课程政策理论的丰富,也有利于课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我国新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从权力的角度对大学组织管理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视角。在对大学组织过程中权力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从权力主体和权力层次两个雏度形成的矩阵的视角,提出了大学内部决策的三种模式——上层行政模式、上层学术模式、下层学术模式,同时分析了各模式中的权力特性,最后对大学组织过程中的权力运行进行了提练和概括,认为集权和分权是大学组织过程中权力的基本范畴,权力的集中和分散是高校管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