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就成了为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给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学也就成了为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学。教师跟着教材走,学生跟着教师走,结果常常是教师和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材应该服务于教学,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  相似文献   

3.
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徐兆芳我们常说.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如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来实现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毫无疑问,教师道德表现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所以,长期以来,教师角色总是定位在为学生“铺路”、为学生“燃烧”、为学生“抽丝”的圣人状态。一言以蔽之,教师道德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将在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为其提供积极引导,从初级阶段为学生个人发展做好准备工作。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培训人员提供教师培训的工作参考,分层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6.
赵建进 《甘肃教育》2007,(7S):17-17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现象一直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重教轻学的结果。教师将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重视了“教”,包揽了“学”。其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这正是“教师中心论”的表现。这种观点认为: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过程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一切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学生很少有自主性,比如教师一厢情愿,滔滔不绝地讲授,不许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要求学生腰板挺直、注视黑板,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学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文本的理解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理解,而教师受到他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依赖教师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现代解释学的方法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新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强调教师在学生自我理解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情景的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理解所出现的错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同样的价值,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不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必经阶段,而且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的功效局限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时多以教师的主体活动为载体。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多处于被动调节的状态,对学习活动也多属于被动参与的性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就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应热爱学生。笔者认为,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因为尊重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为学生学习和获取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才能主动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此,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你心目中的老师”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学生意识教师要进行教育,就必须具有学生意识。教师的学生意识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通道通畅的意识。教师要有这么一种意识,即自己通过言语、声调、姿态、板书、表情等手段向学生发出的信息能为学生明白、接受。第二,学生做的意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教师印象如何,师生之间感情的深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友、以学生为师,与学生互敬互爱,不断增进感情,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感情,消除隔阂有的教师惯于以威严的姿态出现,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果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特别是主动与第一次认识的学生打招呼,不仅无损于教师的尊严,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为师生情感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负责,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  相似文献   

14.
开放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变“教师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根据电大成入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好地实施”发现法“与”合作教学法“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当学生的伯乐;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学生,当好学生的心理顾问;激励学生,成为学生的评估者。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使教与学真正实现良好循环,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三大要素.教师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是教师的教授、引导、启发;而学生方面要通过理解、巩固等形式来完成他们的活动,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熟知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认真备课,重新组织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练习为主线,精讲导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精神呢?我认为应“讲中求精、练里务实”.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使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使教师从“教师”变为“导师”。引导学生入门,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媒体,辅导学生学习并疏导其心理。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所设问题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并解决,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教师的设问为引导。学生的提问为切入点,以创新思维的解答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19.
钱宇贤 《中学文科》2009,(17):120-121
教师包办太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是我们在新课改中点评一堂课不成功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的认知活动,遭到教师的人为破坏,或者部分的被我们教师剥夺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似乎是无可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不是教师不承认学生是主体,而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做阳光教师     
马玉顺 《山东教育》2004,(35):13-13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阳光教师”。在我眼里,阳光教师就应该是性情中人,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现个性不同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学生的热情问候而感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欢欣鼓舞,为学生的失误不足而扼腕叹息只有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哭,才能真正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