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月意象源自于古代神话,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月亮以及月中之蛙、月。中之兔所反映的是原始的生殖崇拜。月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四个主要的象征意义,即文人的乡思与相思、感悟与阐发、落寞与慰藉以及飘逸与超脱。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常以月亮为吟咏对象,借此表达特定的情感,"月"意象在古诗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探析"月"意象的内蕴,有助于学生解读与月亮有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教育业对古代诗歌的传扬主要表现在各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是古代诗歌的重要宣传载体,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传统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价值。我国古代诗歌的数量众多,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众多的诗歌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和引用一直是诗歌作者所钟情的意象,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不仅能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情景,还能够借助月亮抒发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月意象中表达女性象征的意义众多,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分析,探究月意象的女性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经·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以月为意象来喻美人、寄情思的传统,在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对后世的“月”意象的丰富与深化有着开拓意义,从而使古代诗歌中的“月”意象有着不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它是"象"和"意"的有机结合,而"象"的具象可视与空间性以及"意象"本身"虚实"的空间性,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种空间(至少是偏向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美学概念。在中国新诗的评论中,古代文论的许多概念,如"风骨""气韵""辞采"都已被旁置,唯有"意境"与"意象"还常常提起,"意象"说仍然是今天评价诗歌的美学范畴,亦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新诗的纽带。本文主要从诗歌意象的角度探讨新诗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微妙联系,并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9.
统计意象的组合,较之统计单个意象更有利于揭示诗歌艺术的内在机制.通过统计考察齐梁诗歌中“风”、“月”意象前后的组合以及“风”、“月”二字参与构成的复合意象,我们发现了齐梁诗歌中的“风”、“月”多用于悲伤情境等线索.意象统计做得越多,它能发挥的功用就越大.利用精加工语料库统计意象,有范围大、精准便捷、功能多样等优点,我们认为这种技术手段能够为中国诗歌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众多意象中,草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意象。草意象自形成以来逐渐发展定型为离别相思的审美符号,为历代文人所使用。由于草意象意蕴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审美情感的积淀,草意象的审美效果不断增强。了解草意象的审美符号功能及其表达方式,可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提供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皎然的诗歌意象观念主要受佛教唯识宗思想的影响。皎然认为意象就是心象,意象不仅能表情达意,更高的境界是求真。皎然认识到意象对诗歌创作的关键意义,对诗歌意象的整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阐述了对诗歌意象的审美追求。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影响是深远的,对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以及后北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还被中、晚唐诗学家们所借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物象"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学习诗句,激发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吟诵、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体会意境,培养审美创造力,体会诗中画意、诗情、哲理交融相汇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西诗学意象范畴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西方的意象范畴发展较晚而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论和中国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意象派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密不可分,而意象派的主张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中西意象范畴的双向交流和影响确定了诗歌意象的共同特性,即表象符号化、比兴象征性、模糊多义性和复现传承性,由此显示了意象范畴的诗学价值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也非常多。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阐述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分析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审美效果,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语文茶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意象在中国传统诗学乃至思维中拥有重要地位。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理论,与《周易》的卦象理论一脉相承,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古典诗词的意象生成与《周易》中的取象思维方式即"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是对《易经》中取象思维的继承与超越。以具体诗作为例探讨古典诗歌意象与取象思维的关系,对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夜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书写主题。唐代诗歌夜意象描写丰富而且多元,晚唐诗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歌中,关于“夜”的意象描写很多,且以“夜”为核心的词汇非常丰富。统计发现,李商隐诗歌中关于夜意象的描写有550余处,说明其诗歌创作不仅善于运用夜意象,而且夜意象描写丰富、密集。李商隐诗歌夜意象具有时间、情感、社会指向,大致可以归纳为黄昏意象、灯烛意象、月意象、梦意象等几种类型,这些意象显示出其诗歌的凄寒孤寂、朦胧哀艳、幽怨感伤等审美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晚唐时代风貌、精神流变等社会因素以及身世家庭、性格爱好等个体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境的展现主要依靠意象。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注重意境,诗歌创作就是意境的创造。因此,在将这些诗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译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整地传达原诗的意境。为此,译者可以采取种种方式对原诗的意象加以处理。具体地说,这些处理方式包括转换意象、浅化意象、细化意象、增加意象和省略意象并加注等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诗歌广告是中国古代诸多广告表现形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在诗歌中提及广告现象以及用诗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色是中国古代诗歌广告的两种基本形式.中国 古代诗歌广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古代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文本流于空泛的非文学分析,而不能使学生领悟诗的真意.诗歌是用意象来表情达意的,作为古代诗歌的基本艺术细胞,原型意象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的意象链条.透视某一原型意象,就可以理解由这一原型意象所统领的一系列作品的感情基调,从而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从"原型意象"入手进行分析,是一种切合诗歌艺术本体、有助于领略其美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唐诗中的月亮意象是古代诗词中最具魅力的形象之一,它给情思一个载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具有极为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蕴,是中国文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象征物。阅读《全唐诗》,一大批诗歌的题目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春江花月夜》《月夜》《望月怀远》《月下独酌》《把酒问月》《月夜忆舍弟》《江楼月》……真是月意缕缕,月光无限。月亮,本无生命情感,是唐代的诗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