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河南怀庆府粮重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赋税是明初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明初的田赋率并不划一。关于明代河南怀庆府的税粮,曾为当时人们所注视。有的在谈到该府赋役时说:“河南北诸郡,地窄而赋重,未有如怀庆之甚者也”①甚至说:在河南,“怀庆一亩之地,足当各府三四十亩之税”②。今之学人在述论明初赋税不均时,多侧重于江南苏松地区。对于河南怀庆府赋重问题,尚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2.
周景宝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18-21,71
元末明初,战乱频仍。京畿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到处是一派凋敝不堪景况。洪武初年,明朝廷有组织、大规模地将沿边居民迁徙内地,垦荒屯田,充实京畿一带。靖难之役后,朝廷又迁徙浙江等9个布政司以及南直隶11个府的民众充实上述地区,移民垦荒。土地开垦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复苏。李大钊先世于永乐二年迁徙至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大黑坨村居住。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文昌帝君信仰传播的重要时期,文昌帝君作为主管科举之神主要奉祀在学校附近的文昌祠中。明代南直隶文昌祠一般由官绅民众募集经费修建,各府、州、县每年都会在文昌祠举行祭祀活动。明代南直隶文昌信仰风俗具有鼓励明代士子潜心修学;消弭科举落第者的不满情绪;鼓励人们修德行善、尽忠尽孝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中期以后,财政逐渐陷于入不敷出,并日趋加深。封建政权以加派田赋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解决日益膨胀的军饷和营造费等,明王朝的统治也随之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货币税逐渐代替了实物税,章通过分析田赋货币化产生的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实行田赋货币化的各种手段,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河南府,是明代河南西部的一个府。河南府行政区划的变动主要出现在洪武、弘治两朝。洪武朝,因河南府经济残破,政府对其所属的一些县进行省并和改属。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下属各州县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弘治朝,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下属陕州卢氏县改为府属。河南府所属州县的省并、新设、改属、升格、降级等情况和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各方面状况紧密联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货币税逐渐代替了实物税,文章通过分析田赋货币化产生的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实行田赋货币化的各种手段,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禹贡》是最早记录我国先秦时期山川地理和经济、政治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田赋贡纳制度的一把钥匙。其中贡和赋之间的关系是认识当时田赋贡纳制度的关键。《禹贡》中的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即有任土作贡的贡和九州之贡的贡的区别。任土作贡的贡是包括赋税制度和贡纳制度的财政制度的总称,九州之贡的贡仅代表贡纳制度。赋则指的是赋税制度。  相似文献   

9.
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之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赋征实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军粮民食问题而实行的战时政策.在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下,为坚持持久作战,保证军粮的供应无缺,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行征实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与人员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弊端百出,贪污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明建国后,经朱元璋及其大臣们的精心策划,调整全国行政管辖区,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洪武九年改元时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省),一级行政区设有2直隶,13省和奴儿干、乌斯藏、朵甘3都司;二级政区有府140、州193;三级政区县1138。 两直隶,即朱元璋开国时建都南京应天府,称南京为直隶省,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又称南京为南直隶,北京为北直隶。南直隶辖今江苏、安徽之地,北直隶辖今河北。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  相似文献   

11.
现行统一高中《中国古代史》在《秦朝的统治》一课中这样表述:“……经济方面。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这里提出了秦朝田租的征收标准。按其表述根据史实,我们应怎么理解呢?春秋战国以来,随着以井田制为中心的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封建田赋制度逐渐确立起来。当时田赋征收有“税地”之说。《商君书·垦令》记载,“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以及《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见当时把粟与土地作为田赋征收依据。高中课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节也讲到: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是按土地的多少和好坏征  相似文献   

12.
明代凤阳府和徽州府书院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安庆是南方重要的都市。安庆城池不仅是明朝在地方统治的象征,而且它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明代安庆城池的变迁与明王朝的盛衰兴亡密切相关。安庆城池的四次变修与当时的战争变乱、自然灾害、政治变迁、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关,以明代安庆城池的历史变迁作为切入点,有助于了解明王朝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永乐迁都北京以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明王朝的政治、军事重地一直在北方。为维持北京作为首善之地粮米什物的供给,从江南向北京运粮遂成为维系明王朝命脉的根本性经济问题。几经权衡筹措后,开通运河运送漕粮成为最佳选择。但漕运所资之运河在航道上却要借黄通漕,这就使治河受到“保漕”这个事关明王朝根本利益的经济问题的影响,在此原则基础上明代治河重北轻南,北部筑堤以使黄河南流,同时又要保持漕运所需的水位。  相似文献   

16.
元朝,在赋税保管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既吸收了唐、宋、金等前代政权的统治经验,当时不仅各级财税管理机构的设置有所创新和发展,会计监察与审计制度日趋完备,而且对赋税管理官吏及纳税人的违章违法行为,有较严密的防范措施与处罚规则及其司法实践。其赋税课管的具体内容包括田赋、专卖品、市舶、商业税收等多个方面。有关这类课管法制及其司法管理实践,不仅反映出多民族统一王朝元代在经济方面的不断发展及其相应的经济管理水平;而且体现出元政府在赋税课管的违法处罚方面的五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景东儒学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明正统七年就设置卫儒学,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后改府学,建书院、办社学。儒学发展迅速,至明末,科举开科中举人数在云南20个府中排名第十三位。明代景东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有悠久的傣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基础;二是陶氏土知府能顺应历史潮流。以统一大业为重,忠于朝廷;三是明王朝对景东的重视。儒学教育的兴办与发展,为明王朝培养了一批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时也增进了汉民族与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8.
"田赋征实"制度是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大片国土沦陷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特殊的经济法律制度,尽管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实施过程中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总的来看,"田赋征实"制度在陪都、四川地区得到了比较好的实施。但也必须指出,"田赋征实"的实行,本质上是中国农民为抗日战争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历史是过去时,历史又是现在时,应该历史地、客观地来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明王朝以伦理作为其合法性基础。张居正为了顺利实施其改革计划而采取的与李太后、冯保结盟,用人及“夺情”等手段,客观上触犯和践踏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伦理,侵蚀了明王朝的合法性基础。张居正强国富民、稳定王朝统治的改革目标,虽然能获得合法性认可,但他为达致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改革手段却不具有合法性。目标与手段的合法性悖论正是张居正改革的悲剧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1927-1937年湖北田赋赋额是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全省田赋额征的基础上,随银米折价变动及赋率调整而来的,且额征数在1936年以前明显低于北洋政府时期;同时该时期湖北田赋实征数量和征收成数同样低于北洋政府时期。究其原因,并有征收疲滞、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自然灾害及当时战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