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制造业集聚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制造业集聚能否促进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攸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文章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算绿色经济效率,将其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构造时空的工具变量精准识别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及其分解项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推动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其中绿色技术进步是主要途径;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人口密度、第二产业比重稳定在较高阶段时,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才得以发挥;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绿色经济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二者存在动态调整机制;在时空上,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时空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2.
主要是研究中国工业的基尼系数与产业集聚程度。文中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制造业集聚呈上升态势,这说明中国产业分布的空间集中程度在提高,集聚和地方专业化呈增长趋势。中国工业区域化的决定因素则告诉我们,自然要素资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集聚,运输成本、市场规模仍然是决定行业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紧缺专业确定的背景和种类 1.产业集聚的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宁波市将重点建设石化、能源、钢铁、造纸、汽车、服装、家电、电子8大制造业基地。随着杭州湾大桥建设的立项和开工,进一步提出到2007年将初步形成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布局,即:3带、6区、18园。3带即沿湾产业带、沿海产业带和沿路产业带;6区即余姚慈溪产业集聚区、镇海化工产业集聚区、北仑港产业集聚区、宁波科技产业集聚区、鄞州奉化产业聚集区和象山港产业集聚区;18园即构成宁波市环杭州湾产业带的18个产业园区,主要由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企业组成。这些产业带和重大工程项目急需大量一线应用型、操作型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区所产生的效应逐渐成为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选取杭州作为探究对象,对该地区文创产业集聚的实际情况展开剖析。应用CES模型对杭州市近10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生的效应影响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进而对检验结果分析,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与集聚效应呈正相关关系,集聚程度越高,越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最后,总结"杭州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据此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安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转型期变化特点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对安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根据地区间经济基础、资源环境、转型发展等不同特点,本着产业相对集聚、人口相对集中、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思路,划分城市联动及制造业发展、粮食能源化工发展、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三大区域,并从战略的高度抓住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定位每个区域的主体功能。从而实现国土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促进安徽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链视角对产业集聚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制造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生态型规划、资金筹集、产业结构、企业合作等问题提出对策,旨在解决典型矛盾,助推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开始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以来,产业集聚区在全省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各地先后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达180个。截至2013年9月底,全省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777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08家,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2013年前三个季度,全省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7%,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同期,全省集聚区完成投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倾向于中心城市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邻近仍然是主流模式和发展趋势,创意产业园区、艺术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其独特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组织形态,迅速成为政府、企业、业界、媒体等各领域关注的焦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集聚是若干行为主体在区位选择上的理性预期和策略博弈的结果。基于空间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理论,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讨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演化动力,研究不同阶段的演化机制,并对其演化的城市效应进行总结,试图探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动态演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和传统手工艺产品市场需求综合分析,石家庄具备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资源环境。首先,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以市场利益驱动促进创意研发,形成品牌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其次,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传统手工作坊一条街,按不同地域进行划分,形成特色手工艺品生产区。以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配套服务设施增加商业收入。另外,利用石家庄批发市场环境优势和艺术工作者的集聚优势,形成文化创意创作空间,打造创意孵化基地。引入现代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工业集聚有利于减排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2-2011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构建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的工业集聚和环境污染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的经济集聚与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群现象,且在空间上呈现出分异趋势:东部和西部分属经济集聚和污染的高值和低值集聚区。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呈现出倒"U"形关系,工业集聚超过一定的临界水平后可实现减排效应,东部地区工业集聚的减排效应相对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工业集聚的污染排放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减排效应,相对分散的工业发展模式,工业集聚更有利于环保,中国应继续走集聚型的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θ指数、区位熵、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考察台湾岛内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变化情况.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9年,2012年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总体下降,但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产业用机械设备维修及安装业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区位熵分析结果显示:中南部县市是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区域,拥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行业数量明显超过北部和东部地区.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岛内北部地区一些传统制造业出现扩张趋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中南部地区扩散转移,中部地区业已成为台湾机械制造业和石化产业的核心基地,集聚效应凸显,竞争优势增强.鉴于台湾许多制造业,特别是石化工业、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业已显现较强的集聚效应,两岸在这些制造业领域所开展的合作,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指向特定的集聚区域;另一方面,应考虑这些产业在两岸的空间布局,达成两岸集聚区域的双向互动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产业集聚区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支撑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区的有效载体。通过借鉴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建设在统筹规划、要素聚集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张家口市的实际情况,据此提出了科学的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划设计;提升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能力的方法;围绕特色产业环节、发展全产业链的内涵发展模式;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等适合两者互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政府决策、定位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区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现已成为河南省各级政府的主要着力点。在集聚区的设立上,强势决策与顺势决策结合将会使集聚区的设立更加科学。集聚区建设初期,政府主导比较有效,运作成熟后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的参与主要是间接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主要是制度供给,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天津的支柱产业之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天津市整体产业的发展格局。如何评价该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天津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08~2011年的产业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是阻碍该产业集聚程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快该产业在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发展,以提高该产业整体的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面板数据,对2000—2005年中国13个城市群地级以上的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集聚经济、成本和市场潜力、产业分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此研究区分了制造业的集聚经济、服务业的集聚经济、外商集聚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等类型,并考察了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群的外商集聚经济、制造业集聚经济等地方化经济,以及城市化经济的增强均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信息成本较传统的生产要素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更明显;城市产业分工状况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群区位选择的重要变量。当加入产业分工组织变量后,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产业专业化正相关,或与多样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二十字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β收敛模型测度和考察2012—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及5个维度发展水平、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论表明:基于熵值法测度结果,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考察期内平稳上升,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5个维度指数大小依次为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基于核密度估计结果,全国与中部地区呈现高水平集聚、西部地区呈现高低水平集聚、东部地区未呈现明显的高低水平集聚现象,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绝对差异逐步缩小,全国分布极化现象不断改善,不同地区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基于空间β收敛结果,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存在明显的空间β收敛,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所控制的差异化经济特征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22,(1):56-61
制造业省际转移导致产业扩散或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演变是我国实施双循环战略的现实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方法,对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省际转移所导致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之后全国范围内制造业由北方向南方纵向转移的特征更加明显,省际层面的扩散与集聚同时存在,中西部区域内向个别省份集聚更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云南等边远省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范围有限,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南北方转移更明显,集聚在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18.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因为有着与制造业完全不同的动力机制,所以它没有像一般的制造业那样去不断开拓新的产业空间,而是仍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本文详细分析了其集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21,(1):26-38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受资源日趋衰竭、支柱产业衰退等问题困扰增速放缓,其主导和接续产业由工业向服务业转变成为必然。服务业集聚现象明显,运用区位商对衰退型资源城市的生产性、非生产性两大类服务业进行集聚测评,运用EG指数分别对两类服务业内各行业进行集聚程度测评,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方法对衰退型资源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原因进行探析,可以得出城市化水平和政府行为对整体集聚水平有显著性影响,而制造业集聚水平对整体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因此,加快衰退型资源城市服务业发展应通过服务业集聚协同发展复兴实体经济,带动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供给侧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20,(1):55-61
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九省区20个制造行业数据,利用动态集聚指数与区位商指数对制造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依赖严重、技术优势薄弱是制约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提出着力发展烟酒茶食制造加工业、改造提升石化金属冶炼制造加工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思路,打造智慧互联绿色互融的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新生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筑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