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深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流工具,在我国逐渐开始被重视。素质教育也将英语教学纳入到基础教育范畴。初中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和基础性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尤其,英语的语言工具性特点,使得口语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呈现出"哑巴英语"的现象,对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采取手段改变这一现象,势必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英语学习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现行的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3.
高职英语教学目前存在严重的"聋哑英语"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朗读"的教与学。朗读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对英语听说能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介语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 2.0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中话语标记语"I think"使用方面的差异。数据统计显示: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问题,其搭配类型更丰富,执行了多种语用功能,这一现象主要与母语迁移和中介语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中的"重阅读轻听说",造成了学生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其实,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其中每一种技能都很重要,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在现在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听和说也是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里如何提高英语的听说技  相似文献   

6.
小学牛津英语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中均指出,要求学生对于听说读写必须全面掌握,然而听说读写的基础在于读,特别是针对我国现下的"哑巴英语"现象,小学英语的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的是反复的朗诵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英语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出最佳的语感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克服学生对英语这一全新语言学科的学习障碍,最终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且容易使中国大学生养成望文生义的不良思维习惯。如何避免中国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式英语"的基本概念、写作中的表现形式、出现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以期帮助中国大学生克服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8.
支秀娜 《考试周刊》2015,(6):100-101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英语教育,是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高中生群体普遍存在"厌学英语"的现象。文章的重点在于分析我国当前高中生"厌学英语"现象的成因,并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从而为解决这一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与本科院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有所不同。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帮助他们克服"高原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靖  方以珍 《林区教学》2009,(11):57-58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停滞不前现象普遍存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了这一现象即英语学习僵化现象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主观上,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导致英语学习效果差;客观上,缺乏语言环境,教师自身的因素及母语的负向迁移是导致学习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网络语言是网民们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及其特点,并强调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门"新词结构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修辞结构。本文从"××门"结构的认知修辞动因出发,以"××门"意义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挖掘此语言现象背后的转喻理据,即以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喻在"××门"结构中为什么可能。旨在对语言现象到语言思维,语言表层到语言深层的认知过程作尝试性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 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许艳艳 《高教论坛》2006,(6):158-160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类义词的融合现象,即:最初具有分布对立关系的两个或多个类义词,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后,只有一个得以保留,另一个不再具有独立的使用环境,只能作为一个语素和融合者共同出现在同一个使用环境中。“肌肉”义的“肌”和“肉”的融合过程就是类义词融合现象的表现。类义词融合现象的产生大致是思维经济原则、认知因素、语言符争的任意性以及词汇的丰富和发达等方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回避现象,其实际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回避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省略”和“隐含”是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两种普遍的现象。前是语用现象。后是语言现象。本着重用例子说明英语、汉语语言中的这两种现象并进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传媒语言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闻语言"轻女重男"、广告语言"唯女独尊"、网络语言"宠爱女性"、户外传媒语言"歧视女性"的大量事实的分析,揭示造成传媒语言性别歧视的成因,提出消除传媒语言性别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倡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写作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与“精确”并不相悖;在使用精确语言无法准确表经济现象时,就不是不使用模糊语言。经济写作只有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才能提高表达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