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拉克利特是欧洲古希腊哲学史上伟大的辩证法家,他的自然观(即自然哲学)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极大的赞扬。马克思说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0页);唯心论辩证法家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对工作方法问题历来十分重视。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9—134页)。“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40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十一章“协作”中谈到劳动协作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时说:“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种属  相似文献   

4.
一、“后明韩主”的传讹 著名的清明史专家孟森先生,在明清史学术领域内,贡献不少。他曾在1937年《治史杂志》1卷1号里发表过《后明韩主》一文,根据查继佐《罪惟录》第22卷的《韩主附记》,断定南明在弘光、隆武、永历三帝以外,另有一个“后明韩主”称“定武帝”的史实,从而  相似文献   

5.
1936年4月间,陶行知应邀准备出席同年8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此会乃世界性的教育学术团体,俗称“世界教育联合会”,是国际上对教育有新信念的人研究和交换意见的机构,中国为会员国之一)。但是,国民党政府不给陶行知颁发出国护照。他于同年4月23日离上海到桂林,5月初到广州,进行讲学活动,宣传抗日救国,然后再到香港寻找出国的办法。他于同年4月20日致冯玉祥将军函称:“行知不日赴桂林讲普及教育,顺道赴伦敦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陶行知全集》,卷五,第299页)他又于5月30日答复香港《工商日报》记者访问时称:此行“到英国去出席新教育会第七届大会,顺道到两广讲学,并拜访抗日救国同志”。他还就困难教育问题、学生救亡问题,发表了极其尖锐精辟的意见。他指出: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是愈遭压力愈有力量,决不会沉寂下去。”(《全集》,卷三,第70—71页)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的含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含义的历史演变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0年分别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德文版写序言时说过相同的话: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8页,第22卷第68页。以下引《全集》只注卷数、页数)1891年,他在《德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社会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蔡先生所说的教育,并非专指学校教育。他明确指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25页,下称《文选》)他又说,“教育决不是专为儿童而设,凡有年长的人,无论其从前是否进过学校,也不可不给他有一种受教育的机会。”(《文选》第179页)可见,  相似文献   

8.
1.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教育理论,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科学的后勤改革指导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其理论基础就是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小平同志把后勤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并要求作为一门学问来加以重视和研究,他说:“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邓选》二卷56页),他特别强调:“搞后勤的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邓选》二卷56页),并一再重申后勤工作“也是党委的工作内容”(《邓选》二卷98页),“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精髓,学习中我们要紧紧把握住这一精髓,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一、邓小平同志为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伟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一直坚信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第三卷第10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三卷第382页)。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破坏。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进行了拨乱反正,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  相似文献   

10.
一、八排瑶称谓学者对八排瑶的调查报告或论著,对排瑶的“排”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说法,如: 胡耐安谓:“八排的村落称为排”。(1966年台北华冈书局《边境论文集》第1册第569页《说瑶》) (民)凌锡华《连山县志》卷5谓:“排者,派也;冲者,种也。”“排瑶得名于他们居住的村寨——排。”(1988年民族出版社《瑶族研究论文集》第131页)  相似文献   

11.
<正> 杜甫在他的一生中,写过不少题画诗。这些诗与其他的诗一样,表现了他关怀国事的思想情感,也表现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这些诗与其他的诗一样,是祖国宝贵的文学遗产,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重视和赞赏。明代胡应麟认为他的题画诗,“自开堂奥,尽削前规”(《诗薮》卷四),清人赵翼认为“搜奇抉奥,笔补造化” (《檐曝杂记》卷五);沈德潜说他“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唐诗别载》二○八页)并说“有化工而无人力,观止矣”;申涵光称其《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是“古今题画第一手”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39页中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句话呢?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恩克斯曾作过深刻的阐明。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地把辩证法称作“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或“关于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克斯选集》卷三521页、484页)。  相似文献   

13.
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说,开元时,“位卑而著名者”有王江宁。王江宁,即王昌龄,因为他曾任江宁丞,故人称“王江宁”。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当时即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作为“诗家”而被称为“夫子”,可见他在当时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卷二)载有《王涣  相似文献   

14.
被马克思誉为“我们的哲学家”的约瑟夫·狄慈根,曾经不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不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这一方面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前后是有其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的;另方面,也“表明了工人可以独立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即掌握马克思的哲学”(《列宁全集》第19卷,第61页)。列宁号召工人,“要想成为有觉悟的人,应该读一读约·狄慈根的著  相似文献   

15.
在浩如烟海的哲学史著作中,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巨著之一。对此,马克思曾说黑格尔是一个“最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马恩全集》第29卷第529页)。恩格斯赞誉其为“最天才的著作之一”(《马恩全集》第28卷第203页)。列宁则专门仔细地研究了这部著作,并作了详实的摘要和评注,说“黑格尔在哲学史中着重地探索辩证的东西”(《哲学笔记》第273页)。那么,黑格尔哲学史研究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原因何在?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他的许多著作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叫做公式世界。把亿万群众参加的革命行动叫做现实世界。他要求人们注意公式世界更要注意现实世界。他说:“不要只是无谓的背诵记得烂熟的公式,而不去研究新的生动的现实的特点。”(《列宁全集》第24卷第24页)因为一切事情的具体演变与任何人的想象都不同,它要“新奇得多、特殊得多、复杂得多。”(同上,第26卷第387页)  相似文献   

17.
记者:胡老,您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陶行知全集》1~11卷的主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请你谈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怎样提出、如何发展的呢? 胡: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见《第一流教育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25页,以下简称全集×卷×页),把创造  相似文献   

18.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三闭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相似文献   

19.
李元洛《诗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认为,梁代刘孝先《竹》“是中国诗歌史上产生时间最早的”(115页)咏竹诗,此说不确。刘孝先,《梁书》卷三十五与《南史》卷三十九均有传。《梁书》载其始为武陵王  相似文献   

20.
一、无畏的理论勇气 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列宁“不单是一个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最高典型的领导者,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党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的道路向前迈进。”(《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48页)读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你会赞成斯大林的这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