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譬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2.
“纯诗”是“性灵”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它追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的至高审美境界,纯粹美的艺术理想。20世纪中国诗歌在法国象征主义“纯诗”那里找回了自己民族纯艺术传统的文化记忆,目的却多在寻找合乎现代性要求的、新诗形式建构的多种可能。中国化“纯诗”的时代命运表明,新诗回归文学本体之路,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一次颇为艰难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3.
艺术与自由的本质也许只是社会意识形态所“强加”或反映的一种形式,以文学这个特殊艺术对象为例,可以管窥当代西方文论中艺术与自由的本质关系:由外及内,从艺术与时代、历史的关系谈论艺术是否具有自由;由内及外,假定存在着“艺术”这样一种东西,看它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性。可见,艺术与自由不可能有所谓的终极所指,永远只是处于能指的滑动中。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有一个为人漠视和程度不等地误读的艺术创造思想引线,这就是海德格尔对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包括接受者)的地位及其与创造之关系的思考。海德格尔哲学中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艺术之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人类艺术的创造性存在之谜的破译,对存在与人之本质关联难题的猜解,也是对传统主体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思维方式与人类中心主义迷误的消解与解构。  相似文献   

5.
新诗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审美标准,新诗既然是诗,当然也不应该放弃中国诗歌讲究意境的优良传统。许多新诗由于创造了意境,带来了艺术上的优势,使新诗更具民族化特点,更含蓄多义,更符合广大读者的欣赏习惯,因而促进了新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较新的角度对郭沫若的新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郭沫若的新诗,是人格和热血凝铸的诗篇.在吸取外国诗歌艺术营养的同时,又继承了我国传统诗歌艺术,有醉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是一个极具诗人气质和时代敏感性的文人,他原创性地提出了技术因素对艺术本质的影响,揭示出现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本质性变化:以图像为媒介的电影艺术诞生在新的艺术创作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可机械复制的艺术类型,它促成了传统艺术中灵韵的消散,对以文字为媒介的传统文学艺术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西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出发,对照中国新诗具体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新诗艺术上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既借鉴了欧美诗歌艺术.一部分诗有着明显的欧美诗艺术倾向,又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艺,一部分诗中国诗艺术特色突出,已具备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应该对这两种艺术倾向加以选择,使新诗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向来不受人们的重视,传统认为那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依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媒介不能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艺术的本质,因此二者的关系无关紧要。但人类艺术实践表明,媒介于艺术的生产、传播、接受及艺术的观念和本质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参考、借鉴现有媒介理论的基础上重审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拉斯上承希腊化时代的新诗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罗马文艺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所著《诗艺》言简意丰,含义深邃,颇有哲理,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一个比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诗人修养论、创作原则论、创作过程论、艺术价值论和艺术批评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史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最彻底、最深刻的诗歌流派,由于中国所积淀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使中国现代诗人在追求新诗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始终无法避开的问题,即探索新诗自身的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和民族命运的关系,即诗人的现实关注与审美追求的关系.九叶诗派在反传统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继承了传统,从而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最深刻的叛逆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派"是我国新诗步入成熟的历史里程碑。他们明确提出新诗现代化的概念,自觉追求现代诗。他们对多重传统的有效整合、对个人与艺术及时代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平衡、对感性与知性及抽象玄思与官能感觉的融合统一,均展现出他们强大的包容精神与整合能力。其超现实主义的双重结构方式终于实现了新诗由实象艺术向意象艺术的真正转型,使中国新诗真正呈现出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3.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白话新诗创作中,沈尹默的新诗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与胡适、刘半农等人的新诗相比,除了语言形式的新颖外,他的新诗在时代内容中浸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精华:意境美,表现出融古发新的艺术取向.而这与沈尹默独特的成长经历,深厚的传统家学底蕴,包容含蓄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现代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艺术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现代设计师们的基本设计理念.数字化时代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关系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需要重新思考定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关系在新的时代依旧存在并更加紧密,而技术与艺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在高技术的背景下,现代设计更需要以精神统领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关系,使艺术的精神层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架上艺术"概念的形成是时代文化背景变化的产物。这一称谓的出现预示着我们在新的文化背景中,即在装置、行为、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对传统视觉感受形式的冲击下,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新理解。架上艺术,因其直面生活的鲜活性和独特的个性化手感经验,在面对新媒体视觉文化带来的人与鲜活生活的隔膜和对人的同质化"规训"中,显示出了它独特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舞蹈艺术作品已是丰富多彩,然时下的生态问题接踵而至,在艺术的舞台演绎上当需有它的合理位置。专业的艺术舞蹈作品在接力于历史上的原生态模式、再到美学心灵认知的还原,最后归结于形式与内容上的如实反映,那么它作为时代下的生态舞蹈的独立意义就此诞生。舞动的奥妙最本质地在于身体的灵动,不仅是具有先天的自然生命力,而且由它带来的若大包容是能够作用于时代下新处境的有效调和。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是中国新诗艺术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三诗人在创立新诗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手法,扩大与加强新诗艺术表现力方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以各自独创的、精美的诗艺在姹紫嫣红的新诗园地里异彩纷呈,斗艳争奇,各臻其妙.通过抒情方式、形象创造、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等几方面对三诗人的诗歌艺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诗人各自独特的思想情感方式对他们的诗歌艺术的深刻影响,同时从中也可看出新诗艺术发展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18.
马晓雯 《考试周刊》2009,(22):43-44
本文侧重从建筑艺术领域探讨艺术与美的本质关系.尤其是后现代语境下的解构主义建筑所体现的区别于传统艺术的艺术现象.成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与美关系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对旧诗音律的继承,从而造成百年新诗诗体建设迄未成功,直接影响到作为现代韵文的新诗艺术质量。百年新诗艺术遭人诟病主要是其散文化、大白话、自由化等,涉及到的主要就是新诗的语言形式和格律体式。要推动中国新诗艺术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正面提出解决好自身的音律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继承扣发展中国传统诗律这一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月亭 《海外英语》2014,(4):197-200
詹姆斯·乔伊斯和托马斯·曼在他们早期的文学生涯中都探索过艺术的本质及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文学命题。两位作家都处于现代社会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们都把艺术放在与伦理相对立的位置,并企图把艺术从刻板和空虚的社会中拯救出来。但是相较而言,乔伊斯的艺术更加倾向于真理,他的艺术是和普遍真理相通的。而托马斯·曼则把艺术和美,特别是物理上的美联系一起。这种物理美在乔伊斯那里反而成了不正当的艺术。两个人在艺术观的不同可以从四个方面表现出,分别是艺术的本质,艺术与伦理,艺术与性,以及艺术的功能。通过四方面的对比可以挖掘出何为艺术以及如何解决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等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