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男 《初中生》2012,(35):50-54
【导言】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苗栗县,在北京长大,1948年返回台湾。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取材于其儿时在北京的生活,多年来一直备受读者喜爱。《我们看海去》是《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独立短篇,情节主要是主人公小英子无意中撞见一个小偷,虽隐约感觉出了对方的身份,但在与他的几次接触后,直觉又告诉她,他并不是一个坏人。最后小偷被抓,小英子却有想哭的感觉。此处摘选的是文中小英子  相似文献   

2.
【紫音插话】本期我们将认识三位知名文学女性:旅美华裔著名作家聂华苓,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杏林子. 不知道看过《城南旧事》电影的同学对里面那个叫英子的小女孩有没有印象.林海音就是小英子的原型,她的《北平漫笔》充满了对儿时往事的回忆,再平常的事在她的  相似文献   

3.
李旭光 《初中生》2010,(3):76-79
【导言】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籍贯台湾苗果,五岁随父母到北京,1948年返回台湾。林海音的写作范围很广,包括小说、散文、剧本及文学史料等,其中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最受读者欢迎及文学界重视,被译成多图文字,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相似文献   

4.
吴晓路 《辅导员》2011,(35):56-5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以及她和朋友或亲人离别时的情景。林海音出生于台湾,童年在北京城南居住,大家都叫她英子,她长大后非常怀念童年生活,就写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读者  相似文献   

5.
丁剑书 《新读写》2010,(10):60-60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她七岁到十三岁在北京城南居住时的岁月写下的回忆录,文风质朴无华。林海音以她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那一清如水的文字,像柔软的手指扣动我的,心弦,泠冷的琴声将我带回那个充满沧桑古朴气息的北京城……  相似文献   

6.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带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集。记叙了她童年时代在北京生活的片段,用儿童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既充满童趣,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英译本《城南旧事》由殷张兰熙和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齐邦媛合作完成。英译本通过多种手法,将《城南旧事》中的北京地域风情和方言都做了传神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叙说童年往事的小说。文本采用了儿童叙事视角,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眸,描述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生活的风情画,展示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呈现出稚拙、纯真和诗意的美学特征,温馨动人。  相似文献   

8.
仗义的玫瑰     
已故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集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口碑极好,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短小精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的冬日一景。《城南旧事》有《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这个序言用一篇文章浓缩了一段成长轨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南旧事》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品读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11.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祖母级文学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20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影响深远,曾被译成多国文字,还被拍成了电影,深受观众喜爱。一、备课时撩开童稚的面纱这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我就给大家展示了这课的第二课时。我  相似文献   

12.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
童年     
今天,我捧着一本林海音奶奶写的《城南旧事》,坐在窗前的椅子上读着。一页、两页……就像一匹饿狼那样贪婪。眼前还仿佛掠过一幅幅林海音奶奶小时候快乐童年的图片。  相似文献   

14.
教子无方     
林海音是许多读者朋友熟悉和喜爱的台湾作家之一。她的《城南旧事》以儿童的口吻,透过活泼可爱的小英子的眼睛,展现了二十世纪20年代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真态。 林海音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对家庭的热爱,作母亲的喜悦与骄傲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本期选摘的《教子无方》写于1951年。读者朋友可以从中体会出一位母亲对儿女的宽容和慈爱  相似文献   

1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由弘—法师填词的《骊歌》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而《城南旧事》的原著是台湾女作家赫海音(1918-2001),电影中那个“英子”就是小时候的林海音。不久前,北京市政协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群文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知到人物描写的细节预示着小说情节的发展。2.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节作为故事发展的伏笔,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方向——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群文阅读《惠安馆》故事选段,揭示小说中"意想不到、情理之中"的结局与人物描写的细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林海音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小英子。她以当年北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后曾风靡海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选入的《爸爸的花落了》一文就是《城南旧事》的片断。董桥是香港著名的编  相似文献   

18.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屏息静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禁不住为作者溢一把辛酸之泪。  相似文献   

19.
林海音是台湾战后初期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在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在艺术创作上,她始终以“宽大的胸怀、平静的心情”随兴之所在“说自己的话”,并逐渐形成温暖而犀利、慈爱而清逸、柔美而遒劲的“林海音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被吴贻弓导演拍成电影的《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20.
林海音(1918——)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六○年出版了她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作品《城南旧事》。但她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则要晚得多,大约是《城南旧事》在大陆搬上银幕,并荣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奖之后。大陆读者对林海音表现出的特别的热心,不能不说跟一种“反差”效果有关:她作为一位台湾作家,最优秀的作品却是写旧北平的生活。而且和一般写北京生活的作品相比别具特色,这其中的原委是怎样的呢? 林海音是台湾苗栗人,出生于日本大阪,幼年随父母从台湾迁北平,一住就是二十五年,直到一九四八年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台湾。林海音自己说:“北平是我住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地方。读书、做事、结婚都在那儿。度过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玻璃瓦相媲,因此我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北平。有人说我比北平还北平,我觉得颂扬得体,听了十分舒服。”①这样一种对于往日居住地的感情是很容易理解的,特别是怀着此种感情的人是在那里经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