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同时,马克思还指出:“商品价值是从主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这正如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中物体问相互作用的表现,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价值”也是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对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抽象。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具体“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由“商品价值”看“新闻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同时,马克思还指出:“商品价值是从主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这正如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的文化价值 价值,简单的说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它是主体用来衡量、评价客体的尺度,是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它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价值来源于实践,本质上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评价尺度之间的统一。因此有学者将价值定义为“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的性质和程度”…。虽然价值具有客观性,但是价值的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的意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批判了只从客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世界的这种旧的唯物主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5.
在价值论的视野中,新闻事实是传播者的价值客体而不是受众的价值客体,传播者要对事实负责,要对新闻失实承担责任。作为传播者进行价值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新闻事实是传播者手段性的价值客体,而不是其他价值客体,更不可能是新闻价值客体。新闻价值客体是新闻信息,而不是新闻事实。因此,新闻价值的高低,与新闻事实本身价值的正负没有对应关系。重大负面事实与重大正面事实一样,其信息都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所谓档案价值,就是档案自身属性对人们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需要对档案自身属性的肯定关系。也可以说,档案价值就是由件客体属性与人们的主体需要,这两种要素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定的,档案价值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具体反映或结果,与档案的运动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是档案运动至一定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媒体传播的新闻作品是否能够满足受众需要,是否值得受众在众多新闻源中选择接受.不仅取决于新闻事实与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而且取决于新闻主体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新闻主体在新闻价值形成与实现中所付出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主体对新闻价值的形成与实现具有很强的能动作用,研究新闻主体在新闻价值形成与实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认为,以“档案关系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档案价值鉴定,始终也难以跳出“主体需求决定论”──我说档案有价值它就有价值,我说档案无价值它就无价值的主观武断的泥沼,从而使档案鉴定失去客观标准,可以因人而异地随便取舍。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价值关系不是认识关系.而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这是因为价值关系本身就是实践关系。实践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在创造价值以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价值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结果是主客体的一致.即客体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而认识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其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价值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既指狭义的新闻价值,即客体具有能够消除人们认知不确定性的信息价值,同时,又指新闻客体的其他价值,即建立在新闻客体属性、功能基础之上的对主体的其他价值,诸如新闻的宣传价值、政治价值、舆论价值、知识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它们共同构成新闻价值完整的、多项的、多层次的系统,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新闻价值进行研究,也为新闻传播活动从不同方面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价值、实现价值增值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钰 《北京档案》2002,(4):20-21
一、档案价值形态特点在利用中的体现 档案价值形态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客体对主体(社会需要)所起作用的性质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二是档案客体为主体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任何一种价值形态的档案实现其价值,都要经过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三是档案客体所服务的主体对象,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发生变化,社会作为新的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形成新的价值关系--档案的社会价值,这时档案价值的范围扩大了,由个别价值转为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档案价值理论问题一直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档案学研究就是围绕着档案价值问题进行的。一、档案客体的潜在价值所谓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所谓档案客体的潜在价值,是指未被主体认识或虽被主体认识而未实现的档案价值。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档案的内在价值属性未被人们发现,其作用没有被主体所认识。档案的内在价值属性是多方面的,有的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  相似文献   

12.
馆藏历史档案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双向的运动过程,对于主体来说,表现为通过查找利用档案的实践而使其需求得到满足的行为过程;对于历史档案客体来说,表现为通过被主体利用,而使其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两个过程共同作用,才能最终使价值得以实现。因此,研究馆藏历史档案的价值,需从客体的存载和主体有效利用入手。一、馆藏历史档案客体存载情况及其价值剖析档案价值的最终实现,虽然取决于档案利用主体,但离不开档案客体本身,否则档案价值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客体本身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必需载体。存载于档案客体之中档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编辑传播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登武 《编辑之友》2010,(8):106-109
价值选择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价值关系是社会公共信息与公众间的客主体价值关系的特殊体现。读者是图书馆中的价值源头,正是读者的需求促成了价值尺度和价值关系中主体的支撑点;馆员是读者的代言人,和渎者共同构成主体;而馆藏公共信息资源及其相应设施则构成客体。主客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价值关系,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的进程就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理论研究将是对图书馆学价值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指新闻客体对新闻主体的有用性,关于新闻价值的问题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新闻学界对新闻价值五要素的划分从目前来看,基本达成一致。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对于某些特定的新闻客体来说,其构成要素的显著性使其更容易具有重要性,两种属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另外一些特定的新闻客体来说,其对于新闻主体的接近性促进趣味性的产生,两种属性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档案的价值     
<正>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条件,而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当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求时便形成价值关系,两者都不能单独决定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有效的劳动、智慧、经验等创造的,能够满足人类某种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档案的有用性、有益性的总称".从这一定义出发,档案的文化价值内涵是指档案的有用性,而其有用性显示在文化属性之中,没有文化属性的有用性不是档案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基本属性。新闻价值的这些属性,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新闻事实本身的,通过受众需求、新闻编辑策划等手段来体现的。本文将通过受众与潜在受众分析、新闻编辑策划等方面来探讨新闻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20.
依据新闻传播的实际展开过程,可以将新闻价值活动一分为二:传播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接受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与此相对应,我们把发生在价值创造阶段的新闻价值评价界定为“传播主体的评价”,亦可按照新闻评价发生的先后称之为“前评价”;而把新闻价值实现阶段的评价界定为“接受主体的评价”,亦可按照新闻评价发生的先后称之为“后评价”。一、前评价———传播主体的新闻评价传播主体的新闻评价,是指传播主体根据一定评价标准衡量一定客体有无传播价值和传播价值大小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其中的核心工作是用新闻评价标准衡量一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