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提到人体休眠,人们往往想到冷冻休眠,用液态氮把人体温度迅速降低,从而让人进入休眠状态。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让人进入冷冻状态,但目前还没有办法通过解冻让人再次苏醒。如今,一种更好的休眠方法诞生了,那就是用硫化氢气体延缓人体的新陈代谢。由于人们已经知道,硫化氢气体具有减缓新陈代谢的功能,美国科学家做了个实验,他们让老鼠吸入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结果老鼠进入了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供移植的人类器官短缺,研究人员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设想并在进行试验,就是让动物长出人的器官,以供人移植。能够长出人的器官的理想动物首先是猪,其次是绵羊或牛。敲除和替换基因让猪长出可供人类移植的器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的胚胎发育期的干细胞或人的诱导产生的多能干细胞移植到猪体内,才能由这样的细胞长出各种器官出来;二是要让猪体内特定的地方不能长出猪的器官,而是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地     
活猪的肥肉和瘦肉的厚度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测定的;死猪如果不切开,同样也无法知道肥瘦肉的厚度。而养猪场和商业部门都很需要有一个能够测定活猪的肉膘的仪器!不久以前,这种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称为“超声波猪分类器”的电子仪器。它的原理同雷达或回声测深器相似。它由一个超声波发射机、一个超声波接收机和一套带电子示波管的显示设备组成。超声波发射机每隔一定时间(如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人体冷冻,大家大概都不陌生:一些患了绝症的人希望先把自己冷冻起来,等医疗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复活接受治疗。这项技术尽管很诱人,但就目前而言,还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虽然国外有一些人在临死前已被冷冻起来,但能不能复活,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另一项跟这相似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这就是让人假死的技术:当一个人受了致命的外伤,因失血过多生命垂危之时,先把他做冷却处理,让他处于生命活动暂停的状态。这个状态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只有短短数个小时,但却足可让医生从容地实施抢救。  相似文献   

5.
肖峰 《知识窗》2008,(12):8-9
说到“心情”,人总觉得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什么时候拥有什么样的“心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那么怎样才能对自己“心情”有个具体了解、以便好好地管理它呢?现在就让大家掌握一种办法。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明》2005,(7):53-55
这是一种备受争议,甚至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技术,而且从未经过验证,但人体冷冻技术(将刚刚死亡的人迅速用液氮进行深层冷冻)可能会成为你造访未来世界的惟一通行证。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的一种人工冬眠技术,将帮助人们实现延长寿命的愿望。通过一种人类和动物体内自主生产的化学物质,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1次将人工冬眠引入研究课题。据MSNBC网站4月21日报道,这项实验已通过此种方法让老鼠冬眠6小时并自行选择将其唤醒。这说明,人类和动物体内蕴含了按照需求冬眠的潜在功能。科学家们认为,此项研究在医药方面意义重大,身患绝症的患者可以通过人工冬眠技术来延长寿命,以此来等待器官的移植。人工冬眠中的哺乳动物与自然冬眠的哺乳动物相同,自动将体温过渡为冷血动物的类型。在冬眠状态中的个体对于氧气的…  相似文献   

8.
“堪叹酒色财气,尘寰彼此长迷”。这是南宋一位文人在“西江月”中对世人发出的警告。“酒色财气”被人称为“四恶”,而“酒色财气赌毒”更被现代人称之为“六恶”。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恶呢?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非常容易让人成瘾。你可知在几大恶中的首恶会是什么吗?是心瘾,也即心魔。  相似文献   

9.
低温世界     
炎热的夏天,呆在有冷气的房间里是件非常惬意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冷”的了解并不多,对于如何利用“冷”也知之甚少。例如,早上起床准备吃早餐,我们面前有一杯刚煮好的热咖啡和一杯凉牛奶,为了让咖啡尽快凉下来,应该怎么办?是等上5分钟再将牛奶加到咖啡中呢?还是将牛奶加到咖啡中再等5分钟? 或许你会说,这难道有什么区别,两种做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事实上,第一种方法就是能让咖啡更快地凉下来。这种现象是牛顿发现的,他说:物体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越大,冷却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先加入牛奶会降低咖啡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这反而会减慢咖啡冷却的速度。下面,你将被带入一个神秘的低温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有些人来说,“困”是一种贯穿全年的常态,正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似乎一年四季都能找到睡不醒的理由。对于起床困难户而言,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外面好冷,被窝好暖,每天都想着能一直钻在被窝里,开启长达3个月的“冬眠”。不过,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犯困是,有时明明昨晚睡得很好,一上午也神清气爽,但是吃完午饭后就总是犯困,哈欠连连,困意挡都挡不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饭后犯困呢?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6,(9):100-100
老婆一遍遍地催促你去帮她把刀磨快.而这时你正在为突然“寿终正寝”的硬盘而黯自神伤,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让人心烦意乱。有什么办法能让你摆脱这让人郁闷的困境呢?你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利用硬盘里的电机制作一个小小的电动砂轮机。如果你手里正好有这么一块已经退役、但电机依然可以运转的硬盘,我们就可以让它换个岗位继续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12.
正洋葱被切开时,它的组织细胞被破坏,会释放出蒜氨酸酶,这种特殊的酶是洋葱为了抵御害虫的侵入进化而来的。蒜氨酸酶和洋葱自身的氨基酸发生反应,产生一种带有硫磺的气体,这种气体飘进了眼睛里,同眼泪混合产生出灼人的硫酸,让人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6,(5):46-47
俄人体冷冻术突破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真理报》报道,像癌症和艾滋病这样的疾病目前仍属不治之症,然而科学家有望在100年内发现治愈这些绝症的良方。现代病人如果能陷入漫长的“睡眠”,等100年后良药发明时再“复苏”,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据悉,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长期保存人体细胞的“人体冷冻术”,目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证明,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让”冷冻人体”在100年后复活,也许不久就将从梦想变为现实。上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研究“人体冷冻术”。然而,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冷冻实验几乎全…  相似文献   

14.
趣味科普     
幽默化学家逸事氧 气有一次,一位化学家对熟人谈起氧的发现问题。这位化学家说:“氧是在18世纪才被人发现。”这位熟人说:“真有趣。不过我想知道,人们在这以前是靠什么呼吸的?”实验的价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发电机的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知识有着执著的追求,为了一项科学研究,他常常百折不挠,这使得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迷惑不解。有一次,他的一个熟人、税务官格拉道斯通,看到法拉第在做一个在他看来毫无实用价值的实验,便问道:“花这么大的力气,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回答说:“好吧,不久你就可以收税了。”手指温度计德…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动物例如熊和一些啮齿类动物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它们每年都要冬眠一次,它们让自己的体温降低,甚至接近零摄氏度,以此来平安地度过寒冷而缺乏食物的冬天。对于动物的冬眠,科学家已研究了几十年,试图从冬眠动物的血液或组织器官中找到控制冬眠的物质,却都没有获得成功。现在,研究者终于找到了控制冬眠的物质:冬眠动物脑中的一种蛋白络合物。这种蛋白络合物存在于动物的血液和脑髓液中,在动物正常生活时,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而动物冬眠时,这种蛋白络合物会被输送到脑部,使得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而脑部的浓度上升。若用抗体阻断…  相似文献   

16.
X数码相机     
nook 《世界发明》2006,(3):54-57
有这样一群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个个都拥有非凡的超级能力。我们管这群通常都不那么好遇见的家伙们叫做“超人”。其实我们身边也同样有很多带有“超能”的数码相机.只不过它们太常见反而被我们忽略了。让我们在这群自称为“X战警”的超人们进行第三次全球表演前.好好了解一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个体都有什么特异之处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从被检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仅21岁的小伙子魏则西仅用了两年时间。而他在"知乎"上的一段留言,让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免疫疗法成为被追问的对象。在某些媒体口中,免疫疗法被指为"虚假疗法",甚至被认为是"国外淘汰下来的技术",那么免疫疗法究竟是什么?被寄予厚望"人的身体有免疫系统清除异己,而肿瘤细胞是最狡猾的细胞,有很多办法逃脱免疫细胞的清除,让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和区分自己,从而肆意在人体内蔓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合成生  相似文献   

18.
一种被称为“智音”的技术让你在公交车等嘈杂环境无需大喊也能让对方听清你的声音。来听听研发者用这种手机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9.
曹刚 《世界发明》2002,25(7):29-29
为什么人在生气时常常会感到胃疼呢?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迈克·格肖恩教授认为: “那是由于我们的肚子里有个大脑。”肠壁上的网状物是消化的总开关实际上,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19世纪中期的德国精神病医生莱奥波德·奥尔巴赫。在一次用简易显微镜观察被切开的内脏时,他惊奇地发现,肠壁上附着两层由神经细胞和神经束组成的  相似文献   

20.
降温能长寿     
几年前,西方几家报纸先后刊出一则消息:人们偶然发现了一位20多年前因雪崩被埋在深雪里的瑞士登山家。由于长期处在低温下,他的"尸体"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一位教授用特殊方法将其升温后,他竟然复活了。复活的登山家仍保持着20多年前的年轻面貌。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则假新闻。人们之所以热炒这条新闻,说明人们对用冷冻方法来延续生命的事情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