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踊跃 《青年记者》2009,(18):56-57
地方报纸的编辑每天都要选用多篇新华社电稿。新华社的稿件绝大多数文字质量很高、没有错别字和语法毛病,但如果因为其质量高而一略带过,就有可能把遗憾或差错带进版面。因此,我在编辑新华社电稿时努力做到细心、细致、细腻。  相似文献   

2.
时事编辑每日选发新华社电稿时,会遇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电稿资讯丰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多得选不胜选;即便想选发某一新闻价值较突出的热点、焦点新闻,同一事件、题材的电稿也往往是  相似文献   

3.
时事编辑每日选发新华社电稿时,会遇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电稿资讯丰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多得选不胜选;即便想选发某一新闻价值较突出的热点、焦点新闻,同  相似文献   

4.
目前报纸主要有四大新闻源:本地记者采写、公共资源(新华社电稿和网络信息)、媒体通联共享、通讯员来稿.通讯员可以说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眼睛和耳朵.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对于拓宽稿源渠道、提高办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编辑角度谈谈对通讯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时事新闻是读者了解国内外局势的重要渠道.对地方媒体而言,新华社电稿和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上的新闻是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 新华社稿件渠道的单一性给地方媒体时事报道的个性特色带来挑战.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相同的新闻来源、我们如何避免"千报同文、百报同面"的局面,让时事报道技高一筹,是时事编辑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戈应 《今传媒》2003,(2):65
这则新华社电稿不应漏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不久前刊登了新华社1月8日发的1条电稿,说高院日前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它表明时事新闻的使用第一次纳入了司法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要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事。那么老百姓最关心啥?无外乎家事、国事、天下事。因此报纸要做的就是把这三件事告诉他们。作为《衡水日报》时事新闻版《新闻天下》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新华社播发的大量新闻稿件,如何进行选择、整合、归纳、提炼,然后把好的内容,运用好的形式,组织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是我每天工作的头等大事。对于编辑新华社电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这则新华社电稿不应漏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不久前刊登了新华社1月8日发的1条电稿,说高院日前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它表明时事新闻的使用第一次纳入了司法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新闻时效大成问题。大概除了少数政治新闻,能在报纸上及时看到外,其它工农业等经济新闻多半是迟到消息。姑且不说记者采写稿件是怎样的迟缓,单看编辑同志安排版面后的报纸吧:从今年三月一日至十五日的不精确统计,人民日报有八个工业版采用新华社二十八条消息,竟没有一条在新闻电头上表明日期的。不是新华社某地电,就是据新华社讯,刊用时间比电稿发出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百年国耻,一朝雪洗,中华儿女,吐气扬眉.面对这一盛事,我国传媒纷纷集中人力、物力竞相报道.新华社于凌晨迅即发出电稿,标题是:(主题)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副题)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清晨时分,这条电稿登上了全国各大报纸的头条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自然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信息,多从新华社发稿,而体现权威性的政策宣传一直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时事编辑对这些电稿如何精心处理,如何做好编辑的二次加工,使时事版面更具吸引力,更具可读性,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时事新闻编辑工作中,加强理论素养,强化创新思维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2.
时事版面应色香味形俱全《宜宾日报》要闻部蒲萍报纸的时事版如何办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是每一个编者面临的问题。高明的厨师总是把菜做得色、香、味、形、营养兼备,让人吃了上顿想到下顿。同理,我们办时事版的编辑,也应该每天根据新华社发来的大量电稿,经过选择,...  相似文献   

13.
精心选稿,要使时事新闻好看、出彩、有看点和卖点,就需要在选稿上狠下功夫,从我们编辑时事新闻的体会来看,要选好稿件,必须要对当天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编版前胸有成竹。可通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及互联网,事先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有影响的事件进行预览,筛选出重要的新闻,加以归纳整理,然后列出目录,再根据这些目录去收稿子,这样做的好处不易遗漏重要新闻。如新华社电稿太少,选择余地太小的时候,也可适当从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切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党委机关报的时事报道是坚持“以正确的舆沦引导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才能让地方报的时事报道人脑、人心?让时事报道的舆论引导更加有力?硬性的灌输不能达到满意的引导效果,这就要求讲究引导艺术,即对新华社电稿的运用和编辑艺术,既要让时事内容引导有力,又要让报道形式引导有力.一、内容引导.有人说,地方报的时事版面主要采用新华社电稿,不会有内容上的失误,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舆论引导是否有力,值得研究.地方报时事报道所承担的宣传任务告诉我们:内容引导不容忽视.我们认为,时事报道的内容引导关键在于稿件的选择上.怎样选择稿件才能让时事报道的内容更加有力地引导舆论?首先,要坚持政治标准,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舆论引导的核心,是读者关心的重要内容.《宜昌日报》1996年4月作过一次读者问卷调查,对回收的答卷统计表明,88.9%的读者非常关注这类报道.其次,坚持  相似文献   

15.
马晓霖:中国实名制博客发起人之一,现任博联社(www.blshe.com)执行董事、总裁兼总编辑.曾任大旗网(www.dq.com)总裁兼总编辑,新华社《环球》杂志总编辑,新华社高级记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室主任,新华社驻科威特、巴勒斯坦、伊拉克记者等职务.  相似文献   

16.
2002年8月26日晚,新华社电稿传来,第五届韬奋新闻奖揭晓,梁凯程的名字出现在名单里。面对共和国给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他从崇高里体味着责任和希冀。当晚,他很平静,一如继往地处理着数百条当日新闻。 当了12年记者,干了23年夜班编辑,在老梁35年的新闻生涯里,他只一心想做好新闻,从未想要荣誉。新闻是他的事业,做个好新闻人,是他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事业,他已贡献了大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4月29日一版的新闻特写《人口警钟长鸣》吸引了我。但读到文中“1991年4月28日10时×分×秒……北京市人口108768××”这数字时,感到似乎与刚读过的新华社电稿中所写的数字不一样。于是,我找来新华社4月28日《北京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春节,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打来电话,除了新春祝福,更告诉我一个让所有人听了都会吃惊的事情:2009年12月1日刚被中央批准成立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简称CNC)准备考虑在香港以资产重组方式上市! 2009年春节后,在新华社下属《上海证券报》任职的我来到了刚组建的音视频部,参与到新华社电视事业的大发展中.当时,不要说员工工位不能保证,连节目条数都以下达硬任务的方式才能勉强达到50多条,质量也还不能以新华社的发稿质量去要求.三个月后的"五一"假期,我给新华社副总编辑兼音视频部主任吴锦才发去一封电子邮件后,不辞而别,回到了《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24小时滚动播发国际新闻电稿,互联网上的国际新闻稿数量时刻都在刷新。编辑每天选稿时会接触数十条,如何基于版面需要从中取舍呢?这当然得看新闻价值了。一篇新闻稿的价值大致应从五个方面来考量: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通俗一点来说,一篇新闻稿的价值有这样的评判尺度: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内容越新,新闻价值越高;事件被多数人所关心,影响到多数人,与多数人有利害关系,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新闻价值越高;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省市大报,还是地市小报,都应努力办出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怎样来形成特色呢?现在有种颇为肯定的看法——地方稿发的越多,新华社电稿用的越少,就算越有地方特色,有的地方甚至以此作为评论报纸办得如何的标志之一。对于这种主张,我觉得尚有讨论的必要。地方报纸,当然应以地方稿为主。但是,是不是由此得出结论,电稿用得越少,地方特色就越浓呢?实践证明不能这么简单地推理。以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