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职业教育研究》2009,(12):89-89
2009年,我国一半以上省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技能型人才受到企业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高职院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面对困难形势,笔者试从高职毕业生、高职院校以及国家政府三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创新模式深化改革推进宁波高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勇 《职教论坛》2004,(13):41-42
近年来,我市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地方经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我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第一线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毕业生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截止到2003年6月,应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到92.4%.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完成的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2008年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4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3个百分点,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以往持平,达84%.由此可见,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有专业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职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应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认真进行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符合韩语专业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搞好应用韩语专业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2010年末,麦可思数据研究中心采用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离校半年后的调查数据为样本,查看处在开设专业大类数量各档的高职院校在主要就业指标上的差异。选取的数据涵盖该地区85所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总样本数为6.3万人,共覆盖教育部划分的18个高职专业大类中的217个专业小类,按开设专业大类的数量分成3个档次(分别为5个大类以下、5~10个大类、10个大类以上)。结果得出: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大类较多,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所降低;专业大类数量越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质量和工作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6.
<正>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历来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把高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却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用"三高"数据给予了响亮的回答。一是就业率高。据相关公司调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届高出7.2个百分点。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该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7.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能力等进行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满意度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高校组织的招聘会等。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和完善有效的高职毕业生求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院近30年来,专业建设接近市场,紧跟社会需求,不仅毕业生就业率自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99%以上,而且专业建设在北京市同类院校中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第一个开设城市管理与监察专业,第一个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年,学院又第一个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与  相似文献   

9.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温州市3所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工作信息不对称、搜寻能力不胜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0.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入手,分析诸多有关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便为高职院校提高就业率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是社会需求数量的风向标。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2003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处于中间层次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偏低。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其中150万为高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是提高整体就业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大问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的衔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符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增强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绿色通道,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中新网2008年12月3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丁作会议上称,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就业工作建设和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就目前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赢得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不平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深受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关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能够反映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就业率也是展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窗口,同时它更标志着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各项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水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的不平衡。要解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就业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晓勇 《职教论坛》2004,(5S):41-42
近年来.我市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地方经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我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第一线输送了一人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业毕生生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截止到2003年6月,应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到92.4%。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建立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实习就业基地的措施与途径,对进一步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职康复技术专业就业率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院校就业率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已有三届毕业生,共233人,就业率达到91.42名。从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情况及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横向比较两方面入手,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