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腾戌 《天津教育》2022,(10):143-145
<正>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书法能力的培养,并且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进行书法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即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硬笔书写能力,正确书写正楷字,字迹工整、笔画规范;学生必须能够硬笔书写,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确保楷书书写的规范、端正。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进行书法教学不但要规范小学生的书法写作,还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为日后培养书法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宝 《学周刊C版》2019,(9):145-145
本文通过对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现状、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的审美要素、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以提升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开展书法教学有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书法教学能使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受到美的熏陶,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丰富和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创美能力得到培养,对高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大学书法教学要取得成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开设"书法教学"公共基础课、"书法艺术"选修课等,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软笔书法是我国特色艺术文化之一,更是对小学生的修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软笔书法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书法的基础就是从软笔书法开始。教师应该重视软笔书法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深思品质,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先阐述软笔书法教学现状,之后提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对策以及提升学生深思品质的有效方法,从而以软笔书法教学全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联系书法教学中学生写字能力较差的实际,围绕培养书法审美能力这一问题展开分析、论述,阐明了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书法水平所起的决定作用,并提出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鉴于当下书法教学中对于学生书法审美能力培养的欠缺,书法教师应结合现有的理论指向,通过夯实学生的书法知识基础,以及过程性培养,再到多层次的提升,以期使得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有法可循,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审美方法和观念,使之成为一个心灵温润、品格高雅的人。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其实是语言与文字的教学。语言当用文字表达时,即成为书面语,书面语也便离不开书法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达到这些便涉及书法。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对文字的书写这一寻常方面切不可忽视。一、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的现状语文教学应从基础知识抓起,而基础知识无非字、词、句。书法的载体是文字,因此书法教学应从写字抓起。现在的学生文字基础太差,严重地制约了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书法学科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是提高认识能力的前提;观察的同时,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空间感知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耐心和毅力,使学生养成有计划、有步骤的思维方式。书法教学还能与社会生活、人丈历史、自然地理等其他学科有机联系,培养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新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教师。书法(写好三笔字)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手段和教学基本功之一,师范书法教学任务和目标就在于:第一使每个师范生都接受严格、规范、系统的书法训练,提高书写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使师范生掌握系统的书法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写字教学的能力。因此师范院校的  相似文献   

10.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基础书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继承和发扬书法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当前基础书法教育面临的困境,指出了书法教学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针对创新基础书法教学模式,改进书法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合理建议,供书法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美学东渐的影响,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折的潮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书法,这使书法美学现代化转型出现契机。许多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对于书法理论的眷顾成为书法美学现代转型的开端,王国维、梁启超、宗白华、邓以蛰、林语堂等先贤对书法美学作了巨大贡献。目前学界对于王国维和林语堂二人书法美学观点的研究尚不完整或出现偏差,这影响到这一阶段书法美学研究的价值评判,本文对其中问题重新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5.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16.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书法创作走向自觉的同时,书法鉴赏随之产生。书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书法鉴赏的存在和发展。而书法鉴赏的存在建构了一部完整的书法风格流变史。  相似文献   

18.
北朝关中地区出土的造像碑比较多,且比较集中.造像题记书法形成的“长安书体”, 以“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有着隶书遗法,书风端正疏朗、纯厚优雅,简朴超逸之美”等特征在魏碑书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通过对民族关系、刻工、汉画像石的继承、多人合作的二次艺术等方面的分析,旨在说明“长安书体”的形成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融合和智慧有密切关系,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也具有-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硬笔书法是同汉字与生俱来的最早出现的书体,硬笔书体乃是汉字书体的母体。西汉以来,毛笔广泛使用后,毛笔书法成为我国书坛的主角,才出现毛笔书法,并在蓬勃发展中建立了毛笔书法体系,迅速登上了书法艺术宝座,主宰此后书坛两千多年。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钢笔为主体的现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起在全国形成了超乎人们想象的热潮,爱好者之多,普及面之广已远远超过了毛笔。硬笔书法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20.
贺观清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82-83,96
中国明代的书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及书画结合的倾向,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就其整体艺术而言,不如前贤,但在书法艺术的形式感和个性化方面却有着突出的成就,表现出时代性与个性的统一,产生了一大批集大成者。但随着帖学书法的盛极而衰,明代书法在掀起最后一波高潮后亦走向没落。明代尤其是明末书法的盛衰,对清代乃至当今书法都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