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萍 《新闻记者》2005,(10):24-25
“超级女声”无疑是今夏最“热”的电视节目。对此,眨也好,褒也好,视而不见,不好。新闻传播界人士对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已在各种媒体上大量发表的评论外,向本刊投稿者亦甚多。在此,我们选登3篇来稿,从不同角度对“超女”传播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更深刻、更独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论"隐性采访"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隐性采访”成为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常用手法。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方法是无可厚非的,它能使记者获取正面采访得不到的信息和材料,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然而,在法制日益健全,权利界限越来越明确的今天,“隐性采访”稍有不慎就会带来职业道德上的问题,也可能会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如何把握隐性采访的道德与法律界限,是新闻记者时刻要注意的问题。 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法律思考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中不通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工作目的,借助采访工具(照像机、录像机、录音机等)…  相似文献   

3.
张慧 《新闻记者》2005,(10):27-27
在这场“超女”秀中,网络媒体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5.
阳光卫视与新浪的合作,是“跨媒体传播”的模式,但这并非它们独创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异质媒体的激烈竟争,促使媒体之间彼此交叉传播与整合,由此而产生了“跨媒体传播”的经营理念与运用范例。过去几年中,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热点大都在互联网。然而,网络泡沫破灭之后,资本又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日渐升温的传媒产业。加上目前的传播机构一般都靠单一媒体创造效益,这种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竞争,实施跨媒体和跨行业兼并就势在必行。同时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国内的传媒市场不可避免将面临一定程…  相似文献   

6.
试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图书馆管理主旋律的背景下,本文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了“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实现途径。文章认为单纯的以“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去实施对馆员的“人本管理”,不完全是“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只有以“复杂人”为本的馆员管理,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热线”节目,特指近年在全国范围内风行的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来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的省份已经达到29个”。如何找寻探究这类栏目长久发展的生命因子?如何归纳这类栏目的核心传播力?如何调动各方力量使得热线更热?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探析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透过“文化赤字”现象,观察全球化进程中的对外传播问题,强调话语权的重要性,以保持和优化自身的文化基因,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鸿水 《青年记者》2006,(17):23-23
“美国偶像”的英全称为:“American Idol”,但“美国偶像”并不是自主开发的产品,它的前身来自英国的系列电视真人选秀栏目“流行偶像(Pop Idol)”,当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费了近亿元美元购得版权。和“超级女声”一样,“美国偶像”也是在“流行偶像”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加工。孰料,一经推出,收视率暴涨,最后连美国总统都要接见获奖的“美国偶像”。  相似文献   

10.
"非典"时期的媒体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虽然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目前仍在估算之中,做出全面的总结与反思肯定为时过早,但是媒体毕竟在这场遭遇战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磨炼。将其中的成败得失加以及时透析和把握,无疑对于改进媒体参与社会危机处理,加快媒体构建全面创新体系,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能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比平时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的"抽象性"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梅 《图书馆杂志》2004,23(5):11-12,22
图书馆学理论的“抽象性”潮流,主要体现在“抽象概念”研究和“抽象方法”应用方面,文章以“可获得性论”和“科学主义思潮”为例,对图书馆学理论的“抽象性”进行粗浅剖析,指出其缘起及不足。  相似文献   

12.
唐英 《当代传播》2003,(6):69-70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与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区隔是“沉默的螺旋”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李亚玲 《新闻界》2008,(5):141-143
本文从现有的“人内搜索”现象中抽象出其传播模式,在对其传播机制进行剖析之后,乐观地指出从暴力的“人肉搜索”到友善的“人机搜索”实现跨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既要善“问”,又要善“记”。“问”得巧妙并且“记”得到位,可以大大提高采访的质量,为下一步撰写稿件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影响到采访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忠运 《青年记者》2005,(12):68-68
新闻贵“新”,新在能抢先一步,迅速出手捉“活鱼”;新在能有独特发现,善于从老题材中挖好新闻;新在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透过表象看本质。从而言人所未言,喊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标准来规正"浓度"与"分数"的量符号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章中每当涉及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标度用量与单位的比值形式来表示图和表的标目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其中问题最多的是物理量符号,其次是把浓度与分数通称为浓度,再次是一些早已停止使用的“浓度”现仍在沿用等。鉴于此,特对照GB3102.8—93来规正“浓度”与“分数”中的量符号及其他。  相似文献   

17.
谭世平 《青年记者》2006,(10):18-19
只顾眼前利益而疏远“三农”不仅是媒体的责任缺失,在经济上也是一种短视和自虐。  相似文献   

18.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19.
李红 《青年记者》2007,(8):30-31
在大众传播活动当中,传播并不是、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传播出去,接收也并不是将所有的信息都接收,他们在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当中都是有选择的。“对于传播中固有的选择行为,理论上一直未找到研究的焦点,直到后来卢因首次用‘把关人’(‘守门人’)比喻为做出选择行为的人。”由此,“把关人”的概念为大众传播当中的选择行为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框架。卢因通过分析食物进入家庭的“渠道”,认为“把关人”的一系列选择行为受到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前景传播与"交通广播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面对“各领风骚没几年”的白热化媒介市场竞争,持续上升的交通广播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媒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人称“交通广播现象”。前不久,我读了北京交通广播总监王秋的文章《交通广播未来五年发展框架》,提出了北京交通广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设想:信息经营战略、跨媒体经营思路,跨行业经营战略、专业人材战略等。这反映了中国交通广播的“领军”人物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也使我悟出,面对成绩的清醒和前瞻思维,应成为解读“交通广播现象”的主题与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