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正> 20世纪初叶兴起的晚清“国粹派”,以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等人为代表。他们既是激烈的排满革命派,又是热衷于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学者,一身兼二任。“国粹派”所代表的国粹思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他们的文化观是以“国粹”、“国学”、“国魂”为最基本的文化运思的(所谓“国粹”,广义上讲是指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狭义上看是指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特质)。而“国粹”、“国学”、“国魂”三者内在的和谐,又表明了“国粹派”文化观的基本思路:即以民族主义为指归,以国学为主体,兼采中外文化之精华,重振民族精神以强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中叶。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及东方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并存是其生存环境。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先后出现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晚清国粹派的"国粹保存主义"、东方文化派的"中西调和论"、本位文化派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论",以及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等流派和思想主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又具有反现代化和文化优位意识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收、吸纳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在20世纪初叶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潮中,“天义”派知识分子以国粹幸断正无政府主义的论证思维,充分注意到了作为深层国情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并最终归结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并至、东方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并存,是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生存环境。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先后出现了洋务派、晚清国粹派、东方文化派、本位文化派以及新儒家等流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又具有反现代化和文化优位意识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晚清国粹派是近代中国保守主义的一个派别.其思想主张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假国学,继承其中的精华部分.不反对学习西方,而是强调在学习西方时,要坚持以国学为主体,用西学来发展完善中国传统国学.  相似文献   

7.
"形"与"神"是中国绘画造型理论中精髓,这就要求我们看清绘画的时代性,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理论思想,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并能够巧妙的运用在中国画里,使中国绘画"有形"、"有神",有我们传统特色,更加具备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 ,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民族文化 ,国粹派对此提出了明确主张。国粹派在整理国故方面有不容否定的历史功绩 ,但由于对传统文化眷恋太深 ,他们并没有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时期开始,西方文化中心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心论便开始论争,这论争一直持续到面临世纪之交的今天,“西学派”和“国粹派”的片面性日益昭彰,形成僵化的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更不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然而,一个民族不能一日没有思想,一个国家不能一刻没有文化。在世纪之交的时刻,如何建设富有生气的中国文化?本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会通中西”,走一条批判地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创造性整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维新派拒弃西教、保存国学;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成功防止了民族文化的割裂;五四前后,国粹派呼吁尊重和保存国粹,东方文化派主张融合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三四十年代,十教授提出建设中国本位文化,新儒家主张在承接儒家"道统"的基础上融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我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局面: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和商业力量,对大清王朝进行残酷的掠夺,促使晚清政权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权。社会充满着动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封建士大夫在为挽救时局而不断地奔走呼号,他们面对西方的冲击、内部的混乱,开始又一次地从传统儒家思想里寻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魏源、王韬、康有为的近代今文经学便是晚清变革思想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以其博大精深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涉及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各个领域,它是一个系统而又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当今世界人民文化宝库中的一束奇葩。在社会主义的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外来的和内在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和挑战,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价值观中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如何在历史的深刻变革中把握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商品要想在国外市场上找到更大的销路,就必须有一个被国外消费者所认可的英文译名。美国著名学者艾.里斯说过:"一个商标译名的好坏,会带来销售业绩千百万美元的差异。"由此可见商标译名的好坏对企业能否打入国际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翻译过程中,由于受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们可能对某种商品的标识产生大相径庭的理解,这势必会给商标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译员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然于胸,在翻译的过程中力求达到中西方文化上的对等,翻译出独特新颖、深受欢迎的商标名,从而使国外顾客喜欢并接受中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国际组织的活动在中国展开,他们需要将品牌和活动的内涵传达给中国公众以获取认同。而由于英语与中文存在天然的界限,这就需要对英语广告进行中文环境下的精准翻译。本文在对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分类和功能进行了探讨了以后,分析了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特点,探究了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据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认同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政治热情高,民族感强,学习态度端正,生活方式健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主要是价值观念趋向功利化,心理调试力较弱等。在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特有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创作规律与文化内涵。文人画的创作过程与文人画家的主体心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深具写心表意传统的艺术价值。本文以画竹为喻,分别阐述了在文人画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写生、创作三大步骤。由于中国画的历史传承与延续的特点,创作过程交织着图式转换与个性化语言的探索、形成、演进问题,只有突破了理性意图的束缚,将"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巧妙衔接,才是迈向成功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沟通具有逻辑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内在规定性。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存在教育沟通方式选择策略不当、新兴沟通渠道与传统沟通渠道融合不畅、学校主流宣传媒体沟通效果不好、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理解能力不强等四个方面主要障碍。提出要坚持沟通教育的有效性、广泛性、和谐性和科学性,构建多渠道沟通平台,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花腔是一种起源于17-18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声乐演唱技巧。花腔要求在声音与情感结合的基础上,又要求演唱者高度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并且演唱具有一定的华丽性、装饰性。随着西方演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华民族声乐逐渐吸收其精华,把花腔技巧融入其中。那么,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是怎样运用与表现的呢?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是题中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初显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政治参与水平不高、政治社会化教育方法不恰当、过度政治社会化等问题。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突出公民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主导文化的构建、政府机构和职能服务向度的转变以及社会化教育方法的改进,为公民政治社会化提供文化氛围、物质环境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民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工程。这些学生经济上贫困,生活上需要支持,思想上需要鼓励,心理上需要扶持。完善高校的资助体系不仅仅用经济形式给予帮助,而应该有所创新。从思想上给予他们以支持和帮助。从心态上使他们能够充实平衡,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激励使他们提高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只是从经济上给予贫困生于支持鼓励,更重要的是能在心态和精神层面给他们以引导,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