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为什么猫总是对的?因为它们总是叫:“妙!妙!”声音是一种能量,它通过空气的运动传入我们的耳朵。猫咪在打呼噜时,通过快速活动喉咙的一部分将声音能量传送到空气中。这种活动叫做振动。你听到的每一种声音都是由于某种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这种物体可能是一个表面,一根弦,或是一排空气。因为空气是看不见的,所以很难看出空气的运动,但是你可以看到表面或弦在颤动,从而使空气发生运动。猫咪的呼噜声来自喉咙的后部,但它在“喵喵”叫的时候,用的却是声带。从肺部排出的空气使声带发生颤动。狮子的声音低沉。高音的振动在头部,低音则在胸部。猫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假设:
  声波圆舞曲仪是利用喇叭的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使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进一步引起了液体的振动。利用这种声波引起的振动,我们可以做些有趣的实验,让声波自己表演。  相似文献   

3.
《理科爱好者》2004,(1):38-38
琴弦是琴的发声体,它们通过弹拨或摩擦而振动发声。但是弦很细,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小,它再强烈地振动,也扰动不了多少空气,所以它发出的声音不会很强。把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给蒙皮,蒙皮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蒙皮振动能扰动许多空气,这样就把声音“放大”了。胡琴下边的蒙皮和腔体,被人们称为“共鸣箱”。  相似文献   

4.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介绍了发声较轻、适合学生分组实验的橡皮筋振动发声实验,例举的声带振动发声实验也不够直观。笔者敲击如下介绍的这套自制音叉,振动发声响亮,振动时间持久,现象十分明显。一、演示器装置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我们的耳朵检测气压的波动,并转化为我们人类大脑所可以被接收的一种电磁信号。当声音的时间与波长都形成一定的结构化,其被称为音乐,广义而言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声音和噪声     
1.声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一切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作机械振动产生的,所以说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产生声波的振动源称为声源.声源不一定都是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例如笛子的响声就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海水的波浪声是由于液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除了要有振动的物体外,还必须有传播声音的媒介物质,两者缺一不可.下面以鼓面振动为例说明声音是如何通过媒介物质传播出去的.击鼓时,鼓面即会来回运动,鼓面两边的空气质点也随之振动,这时鼓面一侧的空气质点会因鼓面挤压而密集…  相似文献   

7.
<正>听听音乐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愉悦心情,现在就让我们用易拉罐来演奏一段音乐吧。工具百宝箱①几个空易拉罐②一根结实的线③一把美工刀④一把锥子⑤一把锤子⑥一卷橡皮胶带⑦一只筷子⑧一把剪刀游戏中的科学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从易拉罐侧面的洞中出入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假如改变空罐上的洞的长  相似文献   

8.
物理和生活     
1.烧水用的茶壶底部为何一圈一圈向内凹进去?答一方面,可以增大底部的承受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受热面积,增加吸热量.2.向热水瓶中灌开水,为何听声音就能知道水的多少?答当我们向热水瓶中灌开水时,会发出声音.它是由瓶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由空气柱振动频率决定.向热水瓶中灌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所以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物理和生活@周明金  相似文献   

9.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如物体在空气中振动发声时,就会使它周围空气形成疏密波的形式而传播着(图1)。这样,物体振动的能量就会由声波传递到物体上,而使之发生效应。(猜想)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提问)  相似文献   

10.
问书上说声音靠介质传播,请你把这句话说的更清楚点.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声源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它附近的介质振动,近处介质的振动会引起远处介质的振动,介质的振动又会引起耳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可见介质传播的是振动,这就是声的实质.问月球上没有空气,但如果人对着无线电话筒讲话,由电波发送出去,就可在月球上面对话,对吗?答这时讲话人的嘴与话筒之间必须有介质相连,如果这之间是真空,那么用无线电也不能直接传呼.实际上宇航员穿着充气的衣服,这衣服把人头和身体裹得很严.人讲话时引起衣内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使…  相似文献   

11.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教师仅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为此,可做一个简单实验。 1 实验器材 录音机、蜡烛、节奏强的录音带等。 2 实验方法 (1)点燃蜡烛,放在录音机喇叭附近,使火焰中心与喇叭中心等高,放录音磁带。这时可观察到蜡烛的火苗跟着音乐节奏跳动。录音机喇叭的振动,引起了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使火苗发生振动,说明声音是靠空气传递的。 (2)将点燃的3支蜡烛放在离喇叭同样远的地方,放录音磁带。这时可观察到3支蜡烛  相似文献   

12.
对敲水瓶琴发声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敲瓶后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与吹瓶发声相似;第二种观点认为敲击时瓶身、水和瓶内空气都在振动,主要是瓶身的振动发声.这样确定的发声体,则可知盛水越多瓶身越不易振动,音调越低.上述两种解释的分歧在于发声体不同,音调的变化顺序不同.但实际上音调的变化顺序只有一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有一道题目,课本插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暖水瓶唱歌     
音调的高低和声源的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固体声源是这样,气体和液体声源也是这样。当你往暖水瓶里灌水时,你听到的声音会随着灌水的情况发生变化:开始音调低,慢慢音调就高了,等到快灌满时音调最高。这就是暖水瓶的“歌声”。暖水瓶唱歌的道理很简单: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声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也就越来越短。短空气柱和短琴弦一样,是“急脾气”,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也就高了。找一个细口的长药瓶做实验更…  相似文献   

14.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如物体在空气中振动发声时.就会使它周围空气形成疏密波的形式而传播着(图1).这样,物体振动的能量就会由声波传递到物体上.而使之发生效应.(猜想)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提问)  相似文献   

15.
风雨、雷电、日食、月食、雾、露、霜、虹等自然现象,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把这些自然现象用人工的办法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道风景。a.风。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扇扇子能使空气流动形成风,空气的振动也可得到阵风。用一个一次性塑料口杯,用透明薄膜把杯口封起来,在杯底打一小孔,然后,让小孔对准点燃的蜡烛,用指头弹动薄膜,薄膜振动带动空气振动,形成气流,产生风,可“吹”熄燃着的蜡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风的形成,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了空气这种介质可传声。b.雷电。当带正负电荷…  相似文献   

16.
管风琴、古钢琴与钢琴都属于键盘乐器。根据发音的原理,键盘乐器可以分为靠空气振动发音的管乐性键盘乐器和靠琴弦振动发音的弦乐性键盘乐器。靠空气振动发音的管乐性键盘乐器主要是指管风琴;靠琴弦振动发音的弦乐性键盘乐器包括古钢琴和钢琴。由于在机械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无论在触键、音色方面还是在演奏风格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夏天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为什么蝴蝶飞舞时却没有声响呢? ——长沙市枫树山小学六年级 杨波 大博士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耳朵觉察到的空气的振动,但是我们的耳朵并不能听到空气的一切振动。实验证明:只有在每秒钟振动20~20000次时,人的耳朵才能听到声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点: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一定认识,但实验的规范性不够,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具体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2007,(12)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点: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一定认识,但实验的规范性不够,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具体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