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西厢》和《(亻刍)梅香》分别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的婢女形象——红娘和樊素。樊素形象虽本于红娘,但与红娘在人物关系中的身份地位、在剧中发挥的作用和各自表现出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三个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首先,红娘具有侍候者与监视者的双重身份,樊素与小姐实质上则无明确的主仆关系;其次,在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上,红娘的作用和存在意义要大于樊素;最后,红娘身上更多地表现出作者生活时代市民阶层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而樊素则多了几分"文人气"。  相似文献   

2.
张千是元杂剧中出现频繁的角色。他们通常跟随主要角色出场,是官府衙役和官吏随从的通名。在许多元杂剧中,张千是连语言都很少的配角,较有个性的张千大多出现在公案剧。张千大多带有搞笑成份,动作滑稽,在插科打诨的场景中,经常为主要角色捧哏或充当主角陪衬,对剧情发展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婢女、妻子和侍妾是中国古代女子担当的三种重要角色,而此三种角色恰恰贯穿潘金莲的一生.婢女阶段的潘金莲形象,折射出不合理的封建婢女制度和人口买卖现实;作为妻子的潘金莲,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体现了女性在封建婚姻生活中的不幸和对自主婚姻的企盼;侍妾身份的潘金莲,昭示了一夫多妻制的不合理和身为人妾的不幸.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世相、世情和世态.  相似文献   

4.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一个特殊且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群——婢女,尽管她们不是主角,但小说的作者毕竟还是为她们留出了弥足珍贵的一席之地,使她们有了较为固定的表现空间,让她们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婢女形象是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逐渐成熟,并在明末清初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使气为戏既是指在特定历史与文化环境中,元杂剧作家个体心中充盈着"苍莽雄宕之气",并自觉、自发地将其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显现于作品之中;也是指元杂剧作家在特定的群体之中,或同气相应,或以气相激,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精神场,推动着元杂剧的创作.使气为戏因为充沛的内在精神的发散,使许多作品呈现气势浩荡的阅读直感,也影响了元杂剧关目设置的粗率和结构谋划的随意性,并与元杂剧语言的朴拙自然相互为因,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的宾白以“传事”为重点,注重以线性结构来转换时空串联全剧,同时又有强烈的叙述欲望,致使宾白溢出角色溢出剧情。这些特点都是叙事学的传承,是叙事学残留在元杂剧中的烙印。元杂剧的宾白不仅构筑了整体的故事框架,而且在细微处反复强化渲染情节线索,不仅为人物的抒情设置了宏观背景,而且营造了戏剧情境。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也更有艺术真实性。元杂剧宾白的非动作性、开放性正与西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封闭性、严肃性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的重大成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不断成长并得以兴盛,其塑造众多丰满而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代表了元杂剧作家们的精神高度,传递了元蒙统治之下女性价值和地位的变迁,为历史研究、文学发展乃至女性解放带来深远影响。本文从元杂剧崛起因素、女性角色塑造以及由此产生的时代影响为脉络,着力探究元杂剧本身与女性角色、女性角色与时代影响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天晚上,我在床上睡觉。突然,厨房里传来“丁丁冬冬”的声音把我吵醒了。我穿好衣服,悄悄来到厨房门口,把门开了一条小缝。我发现锅子、筷子、勺子、碗儿、杯子在开一个盛大的歌舞宴会。想不到导演竟是锅子先生,更想不到的是桌子竟成了这个盛大宴会的舞台。“现在宴会正式开始!”主持人勺子小姐说,“首先请筷子小姐和碗儿先生表演双人舞。”筷子小姐和碗儿先生翩翩起舞,跳得好极了。他们时而抬头挺胸,时而飞快旋转,舞步轻盈欢快,博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勺子小姐又来到台前,深深地鞠了个躬,用甜甜的声音说道:“下面杯子先生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杂剧作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其题材来源极为复杂。从目前存在完整的剧目中可知,它的取材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与元代的社会、时代、文化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杂剧本事来源于各个朝代,其数量和题材类型也有其特点,究其原因正是元代的某一特征与历史上某朝恰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作家张国宾的《薛仁贵》有元刊与明刻两种版本,在人物设置、曲文、宾白三方面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是一部从精神史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力著。吉川拓展了杂剧的研究领域,透过听众和作者的社会背景模式分析了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将其提高到精神史的层次,分析了元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从语言学和杂剧的结构入手分析杂剧,认为元代的社会风气及汉人的时代精神决定杂剧的特征及发展更是吉川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总体来说元杂剧题材因循多于独创,这与元杂剧的现实境遇及存在方式有关,跟传统诗文相比较,市民消费和剧场演出是元杂剧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元杂剧这样一种独特的文艺类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市民艺术。  相似文献   

16.
对唐宋宫廷队舞中的舞头、引舞、戏头、引戏等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引舞与舞头、引戏与戏头均是不同的概念,而引舞、舞头在功能上的部分重叠是造成二者被混淆的主要原因;引舞之出现并不始于唐代,至迟隋代已有之。以上观点对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考》中的一些学术见解将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是元以后杂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杂剧虽然从总体上比不过元杂剧,但由于明清剧作家们的不断努力,在内容主题和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突破,从而为杂剧的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9.
宋元南戏对元人杂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元人的杂剧的题材内容、题目正名、宫调名目、曲牌沿用、套曲联缀、集曲格式、角色行当、演唱形式以及“末上首引”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或产生于杂剧的创作之时,或产生于杂剧的流传之中,使今日所之元人杂剧尽管零碎但却是实实在在地留存着宋元南戏的印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元杂剧在曲调上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曲调的吸收借鉴出发,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金元音乐文化背景。又结合元杂剧演出的伴奏乐器,进一步论述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下元杂剧所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