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真人秀”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伟丰 《今传媒》2011,(4):82-83
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电视荧屏一改原来生硬、单调的色彩,令人新奇地出现新的声音,娱乐节目的出现,让电视荧屏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全维审视这些年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变化,我们欣慰,在经历了初期模仿阶段后,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正逐步趋于本土化。不论形式还是内容、抑或文化品味,本土化都是电视娱乐节目经营的基本原则。而"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它掀起的民众狂欢旋风,以及"秀"声"秀"海中引发的中西文化冲撞和本土化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电视的发展历史来看,电视发轫之初,无不以娱乐节目为本.我国以往的电视教化色彩过浓,久而久之,大众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当前电视节目又掀起娱乐狂欢浪潮,在某种程度上责任丧失,显得庸俗、低劣而暴力.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传媒作为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电视娱乐节目如果一味强调"教化"职责,有失偏颇;但如果为娱乐而娱乐,一味迎合当下人们的狂欢精神,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鲍海波  王蓓蓓  薛晨 《今传媒》2007,(10):31-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表演""游戏""益智"三个发展阶段之后,近年的"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节目更是将"真人秀"推向高潮.本文将从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嬗变历程中找出其内在动因,并对目前所呈现出的现状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电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娱乐节目的出现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2001年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节目刮起了一股“娱乐旋风”,并且随着这两年来其他卫视台的一些节目的开播,这股风越来越泛娱乐化.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对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娱乐节目实施调控,这一意见的出台再次激起了人们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石玲 《视听界》2007,(5):24-26
追溯过往的20多年,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以下简称“娱乐节目”)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最初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表演阶段,到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参与、娱乐阶段,演变到以《开心辞典》、《幸运52》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阶段,再到近两年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电视选秀和大众狂欢风潮,这一次次向娱乐化的转向使中国电视逐渐释放出了娱乐的能量,电视受众的心理也经历了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相似文献   

6.
陈小青 《东南传播》2011,(11):139-141
当前的娱乐节目中充满狂欢色彩,本文以台湾金牌电视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为范例,并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指导,探讨以《康熙来了》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节目在语言、身体、形象这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狂欢色彩,并提出《康熙来了》的狂欢对大陆同类娱乐节目的启示,同时指出,狂欢化本身具有的审美和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7.
电视娱乐节目亟待创新——以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超级女声》上演一场全民狂欢之后,一时间选秀类节目在各电视台风起云涌。但是,由于各类娱乐节目竞相充斥电视荧屏,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受众。相较以前的"超女效应",2007年《快乐男声》明显"降温"。本文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1998年,随着湖南卫视大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火爆,全国的电视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娱乐节目热,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各种以快乐、欢乐命名的节目齐涌屏幕,令人目不暇接。对于这个现象,国内电视界、评论界人士众说纷给,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此类节目几乎都受到了电视观众的重视。一、美国电视业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认识美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发祥地。所以我们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认识不能不从这里开始。美国电视节目的分类中,没有电视文艺的概念,而只有电视娱乐的概念。在所…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批电视娱乐节目,这就是以《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综艺类节目.1998年前后,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1日开播),《玫瑰之约》(1998年7月16日开播)等节目为肇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开始勃兴,并席卷荧屏,刮起一股"娱乐"旋风.目前看来,隐藏在电视娱乐节目背后的寒流亦不可忽视,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新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时代呼啸而来.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娱乐狂欢心理、解构颠覆心理、对现实民生的干预心理以及追名逐利心理是促使媒体"恶搞"行为迅速膨胀的主要心理机制和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徐婷  林晓鸿 《今传媒》2008,(6):69-70
一、多媒体制作商--民营电视渠道之困下的数字转型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电视成绩斐然,出现了一批像光线、欢乐传媒、派格太合等具有相当实力的民营电视机构,不少知名的娱乐节目如"娱乐现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就出自民营电视之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湖南卫视经济台推出电视游戏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迅速在荧屏上刮起一股“娱乐旋风”全国各地冠地“快乐、欢乐、非常、超级、大本营、总动员”等名义的娱乐节目蜂涌而至,一时间令电视人忙得不亦乐乎,令电视观众目不暇接。其实,从传播过程的最终接收者和传播效果的最终体现角度分析,娱乐节目的火爆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晓露 《视听》2012,(5):24-26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电视娱乐节目就开始不断涌现,成为电视台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深深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电视观赏角度,从某种意义上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直到今天,随着商业化活动普遍开展,再加上市场的不断扩大,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种类和模式也多种多样。在电视娱乐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大节目间的竞争。而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无疑是中国娱乐节目的开创者和领军者,其模式的建构值得探讨。本文以《快乐大本营》为例,就电视娱乐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许俊义 《声屏世界》2014,(11):40-42
<正>作为目前各卫视台增加收视率、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抓手,电视"真人秀"娱乐节目以其"快乐"节奏在满足民众精神娱乐需求、缓释民众精神压力以及提升观众话语权方面成效显著。但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多,经过十余年发展的我国"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虽规模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湖南卫视推出《快乐大本营》栏目后,多种多样的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电视界引发了一股电视娱乐节目的风潮。这些节目与传统的综艺节目相比,不仅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氛围更加轻松活泼,而且在精神气质上与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后现代文化相契合,体现出一反传统文化风格的叛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视产业化日趋成熟,媒介间的品牌之争持续升级."快乐家族"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节目主持群,在品牌建设和维护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分析和总结其品牌策略,可以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主持群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下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新一轮电视娱乐节目再一次掀起了众声喧哗和全民狂欢的电视娱乐新浪潮,也使得电视娱乐节目策划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国内一些媒介批评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4月1日播出的《明星全接触》,这档节目是用电影明星上街考验他人爱情忠贞度,然后在电视上公开播放的。《快乐大本营》的这次出轨,让人感到电视娱乐节目走入了一种困境,为了愉悦观众,编导们不断玩花样,而电视娱乐节目的编导们,对他们每周都要想出新的游戏方式,也十分头疼。可是在20世纪末,中国的电视确确实实刮起了一股娱乐节目热,打开周末的电视,许多电视台都办起了式样类似的娱乐节目。湖南电视异军突起,靠的就是娱乐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带动了全国电视的“快乐系…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随着这些综艺娱乐节目在我国获得的成功,使得"引起来"的节目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的差异,"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不得不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以符合本地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要求。因此本文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改造进行探讨,从而分析我国的本土化思维,以期能促进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都市美型男"这一词汇的流行和被广泛接受,人们对于男性气质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娱乐节目作为消费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之一,通过在节目中进行跨属的狂欢和两性气质的融合,以及对男性气质的消费,践行着消费文化下电视生产的商业逻辑,无形之中表征出男性气质在消费社会新的意义.这既反映着男性的解放,同时又改变了两性之间权力再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